写简单的议论文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目标】1.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会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上作点评(略)二、我来说题题目:1.请你以“从______说开去”或“小议______”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横线上可以填写你感兴趣的语句,也可以参照教材中提供的语句选择一句来填写。
2.写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半命题作文补充成完整的命题作文。
议论文要写得有理有据,并注意借事论理。
讨论明确:议论文的题目与记叙文、说明文的题目不同,它有自身的要求:一是题目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二是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
有些同学给议论文拟定的题目,如《收获》、《路》等题目,看了以后,让读者认为是在写记叙文呢,还是在写议论文呢?这就是题目文体特征不明显而造成的现象。
议论文题目的拟法:①直接以文章的论点为题目。
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
因此要以文章的论点为题目,我们就不能似是而非。
如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俭以养德》,文章的论点是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作者提炼为“俭以养德”言简意赅,非常肯定。
像《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爱国就必须乐于奉献》、《勤奋出成果》等题目都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以文章的论点为题,不但能让读者一开始就明白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而且还可以时时提醒你,论证时不忘紧扣论点,不要偏离中心。
②用文章议论的话题拟定题目。
所谓话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等。
习作者可根据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的论点,并加以论证。
单一型的问题拟定题目时比较简单,为避免与记叙性文章的题目相混淆,也为突出议论文题目的特征,可以在前面加上“小议”、“谈谈”、“论”“试论”、“简析”、“浅谈”等词。
如:在“奉献”前面加上“小议”、“试论”等词语,变成《小议奉献》,议论文题目的特征就明显了,这样就不会让人感到文章是什么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像《谈骨气》、《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作品,都是属于论题型。
有时题目中也可以是两者关系的问题。
如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就论证了“怀疑”和“学问”的辩证关系。
再像《勤奋与成果》、《爱国与奉献》、《敬母与做人》、《想和做》等题目都是这种类型。
论证时必须证明清楚两者的关系。
有时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求得启示,产生联想,写篇读后感。
如:学了《扁鹊见蔡桓公》后有什么启示,可拟定题目《“蔡桓公之死”的启示》。
这类题目的一般形式是“从说起”、“从想到的”、“的启示”、“之我见”等。
有时为了使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或者让读者明白褒贬的对象,可以采用正题和副题相结合的方法来拟定题目。
如:大诗人艾青《给乌兰诺娃——观(小夜曲)芭蕾舞后作》;诗人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
我们学了《乡愁》后,如要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拟定一个正题:《愿海峡两岸早成一家》,副题:《乡愁》有感。
另外,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这主要指题目与议论的论题和论点要保持一致,不能偏离。
有些同学写作时,没有把题目和论题、论点一并考虑,而是随意写上一个题目,然后再去考虑文章内容,这样就会使论题、论点不能很好围绕题目。
如:有位同学在《小议珍惜时间》一文中这样写到:“初中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必须注意珍惜时间,步步抓紧。
初中阶段所学的都是基础知识,而各门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如学数理化要用到语文知识,学理化又要用到数学知识等等。
如果只专一门而不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那是绝对学不好所要钻研的这一门学问的。
这道理也像造宝塔一样,总是塔基大,塔顶尖的,从未见过某座宝塔的形状是上大下小的。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因此,我们中学生要珍惜时间,抓紧学习;要注意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废。
”在这段话中,题目谈的是珍惜时间;论点是“初中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必须注意珍惜时间,步步抓紧”;论据则谈到了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最后的结论是“我们中学生要珍惜时间,抓紧学习;要注意学好各门功课,不能偏废”。
由此可见,习作者没有把题目、论点、论据、结论统一起来,出现了偏差。
我们要使题目与论题、论点紧密联系并不难,只要在构思全文时把题目与论题、论点作统一的考虑,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就是文眼,因此,我们拟定题目的语言一定要言简意明,不要拖沓罗嗦。
三、写作指导1.命题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议论文的要求不高,只要求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所谓“有理有据”,正是本次写作指导课所指向的两种证明观点的方法“摆事实”和“讲道理”。
也就是说,这一次作文训练,已经涵盖了初中学生写议论文的全部要求。
2.训练目标①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②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会写简单的议论文。
3.思路点拨①观点要明确。
学写议论文,最好开篇提出论点。
②论据要充分。
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③恰当运用论证方法。
4.方法指津要写好简单的议论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观点要正确。
写好议论文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同时对所议论的事件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认识,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想当然。
同时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具体事物的表象,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努力通过事件的个性寻找存在于个性之中的共性,从而达到鞭辟入里,就事论理,以小见大,而不是肤浅地就事论事。
如小议发扬和提倡传统美德,对于这个题目,我们不得不先搞清楚“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到底有哪些呢?比如:宽厚、善良、勤劳、谦虚、仁慈、简朴、务实、勇敢、孝顺等,那在这些传统美德中“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实际和获得的感受,分析时代对传统美德的需求有哪些方面,最主要的需求又是什么,从而形成正确,独到的观点。
选材要合理。
围绕你已确立的基本观点,着重说说为什么你的观点是对的,这便是你选材的重点内容。
因为议论文必须“以理服人”,回答“为什么”,所以有了明确的观点之后,同学们就要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
如果我们要证明新时代“简朴”最重要这样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用事实说话,列举现在中学生中大量存在的浪费现象,一目了然地论证提倡“节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是在列举事实的过程中要注意“简明概括”,“不必细加描述”,因为记叙文才要求写人记事形象生动,而议论文则要求事例概括,分析透辟,否则材料淹没了观点,会影响说理的效果。
除此同学们还可以用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里的道理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熟语警句,当然也可以是自己从生活和书本中悟出来的道理,要注意的是在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提倡“节俭”,比如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讲一讲“节俭”有哪些好处,不“节俭”又有哪些坏处。
当然也可以写如何提倡“节俭”。
思路要清晰。
议论文要求论证过程完整,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结构缺一不可。
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要写出结构很完整、内容有分量的文章,必须做到入题快捷、角度准确、论据精要、收束明快。
起笔不绕圈子,紧扣论题或揭示论点,做到一语中的;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选取一二个侧面作精要阐述,有条不紊地分布分论点,将它们摆在醒目位置,并展开严密的论证推理;或直接引述经过精选的名人名言作论据,或廖廖数语概括历史事实和典故作论据;结尾处三言两语回扣论点或文章开头内容,提出号召,发出倡议。
5.写作要求①写简单的议论文,600字左右。
②观点要简单明确,恰当摆事实讲道理。
③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结构。
④完成时间:90分钟。
四、例文评说例文一小议“先天下之忧而忧”每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忧世怜民之句,都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世之意在天下人烦忧之前先忧虑。
可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只要在当今好好活着,就不需要有“杞人忧天”之虑了。
这些人只是着眼于现有的,而没有考虑明天怎样生活,子孙后代怎样生活。
现在我们的家——地球正面临“沙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若然我们不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我们的环境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那我们还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吗?——绝对不会有。
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过着幸福的生活吗?——不会。
“活在当下”,并没有错,不过我们一定要同时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和行动。
一家大企业公司,难道他不用去思考哪一天股票下跌,资金周转不灵,生意失败等意外因素吗?如果不用去思考这些问题,我可以肯定他的公司不会有顺利稳定的发展。
一家酒店假若没有周详的计划和相应措施,如果有一天突然顾客增多,又不能给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就给酒店今后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影响。
这也应了俗话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同学们,“先天下之忧而忧”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常遇到的事。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荆棘或惊涛骇浪,在未遇到之前我们就应该想好办法化解或对付他们,那我们还会成功,若不我们的将活在无尽的烦恼之中,何来幸福快乐?为我们的明天,为全人类的明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吧!【点评】作者重点讲道理,谈自己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看法。
开篇虽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读完全文,观点不言自明。
结尾发出号召,收束有力。
例文二小议分数对于分数,我推崇这样一种态度:不片面追求高分,不因高分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正视而不低分,不因分数低而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提出论点。
)我有一位同学,初一、初二时成绩都不是很好,属于“低分阶层”。
中考时,大家认为他没有什么希望,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考取了。
这就说明,分数并不能精确地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学时期成绩并不起眼,以致老师把他看成差生,同学们把他看成低能儿,但是,正是他的智慧使他最终成为世界名人。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分数未必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
(先摆两个事实,再简单阐明从事实中感悟的道理。
)分数来自考试,而考试这种方式,是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的。
这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教师出题,往往带有主观性,题有偏难或偏易之弊端;学生在考场上,由于身体或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有临场发挥得好和不好的差别;教师在考场上,有严或松的不同情况;学生有因弄虚作假或押题侥幸押中而获得高分的情况。
凡此种种,都使学生所得分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讲道理。
)分数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实际能力。
要不然,历届高中毕业生中,为什么有的平时考试分数相当高,高考却名落孙山,而有些人平时分数不是很高,高考却一举中了呢?再说,考取了大学的学生中,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人呢?这一切,都说明了以分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完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