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etrel笔记(适合初学者)

petrel笔记(适合初学者)

Input里面加载所有单井数据well、well tops、;Model是所建模型;Templates是做的模板以上窗口可以随意摆放,双击即可回去这是地震上的解释是构造模型的建立,property modeling是属性建模(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含油饱和度模型等等)是数值模拟加载数据:先新建insert ->new well folder;对井进行编组:右击wells->insert folder,把所有井拖进去;井位数据(well heads)、井轨迹数据(well path)、测井数据(well logs)、分层数据(well tops:well、surface、MD)测井解释成果(.Prn)用production log格式加载井对比(对比剖面图):新建一个new wellsection window(对比窗口),为相建模打基础,建立层拉平,setting->flatten on well top,在此之前先把others里面的分层拖进stratigraphy 里面,按顶(base)来拉平,(建立层拉平:按分层数据拉平)调整纵向比:setting->absolute(1000即可),手动调整比例尺通过这是将一个图道中的两条曲线反向的操作可去掉网格线调整曲线颜色,然后上色,因为所有gamma值都在0~1中间,调整曲线的取值范围,回到well,进到colors,设置最大值为120(或者自动获取)gamma 值大对应泥岩(孔隙度比较小)(孔隙度和gamma成反相关);RT电阻率(电阻率一般按对数的方式显示),SP自然电位,DT声波曲线;设置一口井为模板(单井模板只能保存一个:->),应用到所有井,(地质上分层就是按照测井曲线来分层的),(如果发现分层有问题,通过来调整这就是手动修改的层位)去掉中间井的分层名字:双击well tops->去掉sub labels,只留下两侧井的分层名字用可以圈定含油面积(根据井的油水对比剖面图)setting调整polygon的粗细颜色聚类分析:classsification对应岩相和地震相的解释设定:井、曲线、聚出几类数据流程窗口,选择,双击,要选有数据的井,setting设置为2,选择create(以后有新的数据要加载时选update),先点,apply,wells->里面多处一项(神经网络),此处将他换为相(facies),勾上facies,(泥岩shale;砂岩sand),,重新应用模板,用调整解释出的泥岩砂岩,建完构造模型后才能做离散化。

聚类分析结束构造模型:是做构造模型的基础,双击,起名字,点ok。

加载地震数据:(时间域:;深度域:浅一些;any两种数据都可以存在,一般希望拿到深度域数据)空白处右击,,分别是深度域和时间域数据,里面是,其实这三个都一样,都选中,用格式加载,点ok for,选择,点ok for,但是断层在井位上方。

新建fault2文件夹,刚才fault1加载的是中的数据,现在加载中的数据,选择,其他操作一样,实际的断层应该是竖直的(如下)处理fault1:层是世界卡在井上的)这样使断层卡在井的最高第二个点即可,切换到2D窗口,新建surface文件夹,加载:(0在2D窗口进行)激活它,选中一条断层,剪开,点,第一条断层做成。

可以删掉剪的断层,剪断层在2D窗口下进行。

设置断层方向:先选中一条断层,设置成I/J方向,然后双击就会自动识别所有断层为I/J方向的断层。

激活它,勾边界:两种方法:1、自己勾:,最后双击边界即可闭合。

双击,设置网格分辨率做出来的网格必须是这样的,不能有下凹。

(如果有下凹,极有可能是剪断层线时出错)建立速度模型:找地质上解释的深度域的分层数据与地震上的时间域的对应关系,给surface加载(地震解释的意思,为时间域数据),第11行开始,,,改数据为时间域型数据,->,加载地震数据完成。

勾选加载的地震数据在3D窗口中成图如下先点,双击把base输进去,选automatic,ok,input窗口出现(base厚度)(这个就可以用来做速度模型。

做速度模型的前提),速度模型后面可以用来加地震数据体,加波阻抗(波阻抗是时间域的)接下来做速度模型:双击打开,新建一行(做速度模型时,加入的面越多,模型越准确)选择surface,把计算的base厚度输入(确定计算出来的base厚度数据是时间域),选择well tops 或者surface(在这里选welltops),输入(其实就是把地震上的层面放进去,再把地质上的层面放进去,找两者的对应关系)算法选择默认的,点ok运行,出现一个窗口(全是数据)速度模型就建成了。

做完速度模型之后会出现这个窗口,如果给的数据是时间域的,点一下就可以转化成深度域。

断层的成图:把所有井都放在图里面Grid:网格的意思horizon就是把网格转化成地层面;如果有一条长断层把工区分成两半,就还会有一个segment2。

在这里可以调整断层,不影响网格。

激活才可以选断层线上的点,连接两个断层:先选中两个点(按住shift)删掉一个断层杆:选中,点延长一个断层:选中一个端点,点分开误连接的两个断层:不要显示全部断层,只显示要分开误连接的两个断层之一,删掉一个断层杆即可Well Filter井过滤(input地震层位,well tops对应一下)双击,加载一行数据,(两行:顶和底)把surface中的base放进去;(用well tops来约束地震层位)把分层数据放进去,setting选项不用管,faults中有一个distance(到断层的距离,设置80~100)分别是按照从断层穿过和用井来影响(800~1000),点apply,出现下图,horizon中出现base和top etive两个面顶面和底面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勾上edge,构造模型的雏形完成调整horizons颜色,投上色标(地层厚度和分层数据)把小层放进顶面和地面中间去)激活,确认分层顺序,激活,,点是,出现,计算的第一个厚度(base到top)出现,重复此操作,算出各小层厚度,,算出6个厚度,点window,新建一个new map(通常用来查验input里面数据是否正确),查看每个小层厚度,并显示厚度数据,勾上show,如下:勾上,是正值就是对的,如下:勾出来的),现在用最快捷的办法生成一个边界:(回到3D窗口),激活,这两个随便选一个,右击选择(相当于把层位数据又一次输出到input),就创建出一个层面,右击,点击,边界如下:回到,双击,先要清理之前做的面,点第四行,即可清理,输入top-base 厚度,attribute选择厚度,输入做出来的边界到boundry一般试验区块选择get limits变化范围看区块大小而定,设定名字1,出现这个面颜色获取最大最小值,重复,以此命名为2~6,即可把算出来的点厚度转化成面厚度;浏览每个面的平均厚度(statistics中mean数值)在mean窗口关掉。

双击打开,根据make horizon把地层分为三部分,选择(目标区块),增加6次,依次输入6个面厚度(多加了的时候,从下往上删时每次删两行),中间行加分层(不加顶底)顶和底属于地层的另外两部分,setting中搜索半径默认为1,点apply,点ok,回到,horizon里面多了几个小层把小层都勾上,点上,边界上会出现边界线(小层清晰化)双击打开layering,输入刚才做出来的各小层平均厚度(mean,四舍五入取整,不取整后面属性模型会错乱)到,设置各小层的颜色,要有色差(edge值勾选第一个)Horizon投上网格(成图时不会加,影响美观,地层线不好看)属性建模:在petrel中进行油藏属性建模()时先要做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变换和变差函数分析。

变差函数反映储层参数的空间相关性,能否求得理想的变差函数,并将成果应用到属性模型的建立中,是随机建模工作的关键。

1、先建立相模型:(曲线离散化)-> (沉积相模型建立)->2、属性模型(储层参数模型)的建立:在建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含油饱和度模型(这几个都是在相模型之后建立的)步骤:(测井曲线离散化)-> (数据分析)->(建立这几种属性模型)变差分析:(不做这个的话,后面选择高斯算法的意义就没了)(可以单独做,在后面加载,也可以直接在后面做)双击打开,主面程,次面程,垂向面程分别对应major、minor、vertical首先调整砂岩,,把井点全部放进去,块金值设置为0(平滑度非常好)调整蓝色线和灰色线比较接近,蓝色点要高于灰色线最高点要高,分别调节主次以及垂向面程(垂向面程尽量窄,不一定全部放进去,可以超出范围)(调完后三个相关性都要比较好)砂岩调完后,再调泥岩,调完点apply,点ok,这就做好了相模型。

离散化:激活并打开,算法默认,选择孔隙度,apply,ok,出现下图:点击这个出现三维坐标系,取消则不显示。

上图就是离散化的结果数据分析:激活并打开data analysis,选择input trumcation->normal,获取最大最小值(estimat),设置完点apply,选择之前做好的相模型,和之前一样变差分析,调整完点ok,调整完砂岩继续调整泥岩(也可以不选facies直接调整variograns)激活并打开(不选facies)选择序贯高斯算法不选中间框时设定,apply运行一下(这个网格是100*100的,设置成50*50会更精密)然后加入相约束来算,打开,1-解锁,2-使用在数据分析里面进行的变差分析,3-最大最小值设定和搜索半径的设定(0~0.3)里面有第二属性调整,在此是只有一个孔隙度,没有波阻抗数据,就不勾选;(一般孔隙度用相模型和波阻抗来双重约束)这种可以加载三维数据体(比如地震数据体),这种加载数据面(比如)Trend分为加载地震数据体和trend数据点apply,可以发现孔隙度范围变得更大了,(砂岩孔隙度好,泥岩不好)分别是相模型(哪儿是砂岩哪儿是泥岩)孔隙度模型(孔隙度大小)注意色标,这两个模型一定要对应起来(砂岩孔隙度好,泥岩不好)渗透率模型:激活并打开数据离散化,选择渗透率出现渗透率模型地震数据:加载地震数据:->,出现(可以加入波阻抗,也可以加入地震数据体)右击选择,出现survey1(每加一次地震数据体就得建一个survey)右击,import,,Sgy,数据格式选择,加最后一个,打开,弹出一个窗口,勾3D,,位置对的话直接加进去当数据体位置不对的时候,找到local1,local2的第一个数(181,185),填入,点ok,弹出窗口可以命名,点ok for上图就是加进去的地震数据体设置地震数据体剖面:,色标和之前的不一样,查看一下而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