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介绍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介绍


• 《幻想交响曲》 • 1827年的一个秋夜,柏辽兹在巴黎剧院观看一个英国 剧团演出的莎士比亚悲剧,因迷恋奥菲利亚的扮演者 女演员哈丽特· 史密森而陷入了单相思,曾多次追求都 遭到拒绝。痛苦的体验激起了作曲家狂热的创作热情, 他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重要的大型作品 ──《幻想交响 曲》。 • 作曲家在形式、配器方面进行了突破,在创作手法上 《幻想交响曲》采用了主导乐念(“主题动机”)更 能让听众清晰掌握音乐整体概念。《幻想交响曲》一 共有“梦、热情”、“舞会”、“田野风光”、“断 头台进行曲”、“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五个乐章, 整首交响曲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当时它原本有个标 题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而幻想交响曲只是个副题,但 后来大众的使用习惯都以“幻想”来称呼这首作品。
• 钢琴曲《爱之梦》 • 《爱之梦》,实际上是3首夜曲,共三首:1.据乌兰 的《高贵的爱情》而谱曲,富于表情的小行板,降A 大调。2.据乌兰的《神圣的死亡》谱曲,极似慢板, E大调。3.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据弗莱利格拉特 的《尽其所能爱德去爱》谱曲 • 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 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 转,抒写了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为优雅的快板, 降A大调,6/4拍。开头的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 (片段1),优美的分解和弦烘托出浪漫的气氛。其 音乐分五段,构成类似回旋曲式的二重三段式。 第 三、四两段热情洋溢,音乐达到高潮后,再回到开头, 尽情地歌唱。
• 李斯特 • 弗朗兹·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 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之王”。 其作品充 分挖掘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 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 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 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响曲》、《匈 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 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 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 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 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 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 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乐器曲。 这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在器 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 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 没有标题说明的乐器形式。
• 交响诗
• 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 的主要载体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 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 话等,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 柏辽兹 • 埃克托•柏辽兹(1803-1869) ,法国作曲家、 指挥家、评论家、。法国作曲家、指挥家、 评论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2岁就开 始尝试作曲。戏剧、文学对柏辽兹创作的巨 大影响,他一生不断戏剧和文学作品中获得 灵感、汲取养分。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 《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茱丽 叶》,《浮士德的沉沦》等。柏辽兹的标题 音乐对后来的欧洲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浪漫主义作曲家在创作中重视民族民间音乐,音 乐作品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提倡音 乐的标题性,注重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喜欢将 音乐和非音乐类艺术结合起来,追求更富想象力 的表现。浪漫主义音乐典型的体裁是艺术歌曲、 标题交响曲和单乐章的交响诗。在音乐表现手法 上,节奏复杂多样,运用不协和和弦与半音和声, 配器法获得较大发展,探索新的乐器组合形式以 获得更加出色的音响效果。 • 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创始者,他晚期的音乐作 品已经带有浪漫主义特征。浪漫主义音乐早期代 表人物是舒伯特和韦伯鼎盛时期有门德尔松、舒 曼、瓦格纳、柏辽兹、肖邦和李斯特等。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约从1820年至1910年左右的这近一个世纪 的时间,是西方音乐史中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一词原是指中古时期用罗曼语(古 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18世纪 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 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 和情感。与古典主义理性、宽容相反,浪漫 主义者喜欢从主观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 人情感的表达。音乐多和梦想与激情、生与 死、神与自然、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赞美、 对自由的渴望的主题相联系。
• 肖邦 • 肖邦1810年出生在波兰中部。他出生时,波兰被俄、 普、奥瓜分,已不是一个统一主权国家。肖邦的母亲 是波兰人,父亲是波兰籍的法国人,曾在中学教法语。 1810年搬到了华沙。6岁的时开始学习钢琴。肖邦是个 音乐天才,他的第一首作品作于1817年,在华沙被誉 为“第二个莫扎特”。 8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奏 。1822 年起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1829年至1831年,作曲家 在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演出受到了高度评 。1831 年肖邦移居法国巴黎。1848年在举办了最后一次音乐 会。849年去世 。 • 肖邦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 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 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 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 首《即兴曲》等。
• 《“革命”练习曲》 •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 败后内心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 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充满了刚毅、坚强和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 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 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在这首乐曲里, 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 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 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 响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