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改革讲话范文政府机构改革讲话同志们:机构改革是备受大家关注的一件大事。
党的xx大、xx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会议,对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傅德辉、市长王玲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安排部署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今天的会议很重要,郑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先后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无论政府机构设置还是职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不够,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继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省、市政府机构改革目前也已基本完成。
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对县政府及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县政府职能定位更加明确,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岗位职责更加明晰,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行能力更加提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适应。
(二)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涉及到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政府机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须与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相适应,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如果政府机构改革滞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还是老一套,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甚至阻碍科学发展。
我们要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完善体制,优化机制,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沙洋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履行政府职责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大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反映在: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行政许可和微观管制仍然过多,审批效率不高,权力行使的制约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有的部门仍然习惯于搞审批,管得多,卡得紧,一些政府部门承担了过多的专业性、技术性事务,一些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的行政职能。
二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一些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比如拆迁拆违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就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来解决。
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投入与公共需要之间还有不小差距,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较低,公共服务不均衡,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短板”。
三是政府组织结构及其职责配置还不尽科学,职责交叉矛盾比较突出,权责脱节问题依然存在。
不少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有的部门的内设机构之间、内设机构与所属事业单位之间也有职责交叉。
一些部门的“三定”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有的职能调整变化了没有及时修改完善,导致职能错位。
如部门推诿扯皮问题,有的是故意扯皮,不想管事、不想担责;还有很多则是无可奈何的扯皮,是职能交叉、权责不清。
这些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正确履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着眼解决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二、把握原则,明确改革总体方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2月13日,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便责成县编办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我县的机构改革方案,并多次与市编办进行沟通,在学习借鉴市政府机构改革和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沙洋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审定后,报市委、市政府,《改革方案》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并很快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审批。
其总体原则是,既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又紧密结合沙洋实际,体现沙洋特色。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机构大体稳定,适度优化调整。
县政府现有22个工作部门、1个视同工作部门和13个直属事业单位,以及2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
这次改革,调整变动较大的部门共4个,占10.5%,其余部门重点做部分职能或机构序列的调整,不改变主要职能、不精简人员编制、不降低机构级别、不影响干部待遇。
通过改革,县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3个,设置部门管理机构1个,设置政府直属事业单位6个,不再设置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性办事机构。
改革后,县政府机构个数总体比改革前减少9个。
二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
这次改革中,多一个机构、少一个机构,不是主要目的,根本的是要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为此,县委、县政府把转变和明确政府职能放在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要求所有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都重新制定“三定”规定,做到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责任界定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和落实转变职能的要求。
三是结合沙洋实际,体现沙洋特色。
在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既坚持与省、市政府上下基本对应、框架大体协调,又从县级政府的实际和加快沙洋发展的工作需要出发,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等方面推行大部门制,同时在农业管理、人防建设、经济统筹、民宗事务、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和职能调整。
三、明确任务,准确把握改革重点当前,改革大政方向已经明确,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关键是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揭县长已组织大家学习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这里,我着重就改革的四个关键方面进行解释。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职责重点。
第一,坚持“四个分开”。
按照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从部门职责中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省政府提出要力争做到全国省一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在机构改革中取消、转移、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权。
各部门一方面要做好省政府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下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一些技术性和具体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或中介组织,切实做到凡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能调整的调整,能取消的取消。
第二,突出职责重点。
要根据县政府的职能定位,既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又要突出县级政府的特点,从制度上明确和突出职责重点。
一是切实发挥经济工作的推进作用。
发展经济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这次改革,要科学配置部门职能,重点强化对工业、农业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善于运用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善于服务企业,善于把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经济的能力,加快实现沙洋发展。
二是不断改进和加强市场监管。
要针对当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重点方面和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突出问题,强化职责,明确主体,切实监管到位。
三是更加注重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机构改革中,要重点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
四是切好搞好公共服务。
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供给,更好的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第三,强化直接服务。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搞好管理和服务。
加强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建设,改进管理方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要重点改进行政审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
(二)理顺职责关系,明确部门责任。
一是重新核定职责。
研究和制定政府各部门的“三定”方案,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这次改革机构调整变动的范围相对较小,但所有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都要重新制定“三定”规定,实现“三定”工作的全覆盖。
“三定”工作的重点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强化责任、优化结构、完善机制。
各部门都要按照履职尽责、服务发展的要求对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重新核定,确保政府各项职能更加明确、职责权限更加具体。
部门职责原则上与省、市政府对口部门相对应,大体一致,相互衔接。
部门之间对职责界定有不同意见的,属同一副县长分管的由分管副县长组织协商解决;不属同一副县长分管的由分管涉及部门的副县长共同协商解决;仍有异议的,提交县编委会审定。
二是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部门职责交叉、责任不清、关系不顺,是多年来政府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认真对部门职责交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逐项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要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或为主负责,做到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边界清晰,管理权限集中,有利于发挥部门的积极性。
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做好相互之间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要借助过去已经形成的一些好的经验或做法,通过机构改革和“三定”规定的制定,把好的经验形成制度。
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确保政府各部门和谐有序运转,做到政令畅通、各司其职、配合有力。
三是强化履职责任。
政府的职责权利,要求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有哪方面的职权,就承担哪方面的责任;有多大的权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
要把制定部门“三定”工作的重点放在界定职能和确定责任上,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要按照权责一致、责权对等的要求,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是推行能力席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