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试卷模拟试
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片面强调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
”苏联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误 D.西方国家的封锁
2.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填写下列思维导图( )
A.①巴黎和会②《九国公约》
B.①雅尔塔会议②《九国公约》
C.①巴黎和会②《辛丑条约》
D.①雅尔塔会议②《辛丑条约》
3.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
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D.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4.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5.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中最准确的内容应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6.下图是反法西斯联盟相关漫画。
其内容表明当时世界的主要时代特征是( )
A.合作、反法西斯 B.和平、合作、发展
C.反苏、反犹太 D.绥靖、纵容、侵略
7.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D.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8.“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的目标。
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世
界成为一个分裂的世界。
”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 A.一战爆发之前 B.二战结束之后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 D.两极格局解体后9.“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2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建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反映的背景是( )
A.经济大危机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美苏冷战D.东欧剧变
10.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绝对多数。
这一大批新成员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均势。
这主要是因为( )
A.美苏冷战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C.亚非拉独立和振兴D.和平、发展的主题11.1974年12月,欧洲九国首脑会议决定,将首脑会议定期化,后命名为“欧洲理事会”,作为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
这样做有利于
( ) A.世界两极对峙局面能够尽快结束
B.消除日益增长的世界多极化趋势
C.遏制来自迅速崛起的日本的冲击
D.欧共体内部对内和对外协调一致
1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D.“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13.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的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国11 000家大企业和15 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
著名的ABB公司总部设在瑞士,工作语言是英语,财务报表以美元为单位,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国际经济组织B.跨国公司
C.科技革命D.稳定的国际环境
14.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这表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乘坐汽车出门旅行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开始取代手工生产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D.科技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军备竞赛等问题
15.“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因为在这里有文学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下列作品中反映文学家、艺术家对20世纪30年代社会问题思考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30分)
1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史实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
么重大影响?(4分)
(2)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面对着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统一。
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的资源,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材料一反映出欧洲国家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促使欧洲重组的主要政治、经济因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述20世纪欧洲发展的主要轨迹。
(2分)
18.探究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
据联合国统计,1990~1996年,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增加了6倍。
经济全球化还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各类经济区的发展。
因此,近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提高了14%以上。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乃至管理经验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为发达国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条件。
跨国公司借助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控制发展中国家企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2000年的60多倍。
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差距相当悬殊,由1960年的3∶1扩大至1997年的74∶1。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0年仅36个,1995年为42个,2000年则上升到48个。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华网
(1)据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4分)
(2)你认为上述主要影响中,哪一影响为主?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8分)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C 6.A 7.C 8.B 9.C 10.C 11.D 12.D 13.B 14.C 15.B
16.(1)图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图二:严重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7.(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政治因素:欧洲支离破碎;为摆脱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为缓和民族矛盾;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经济因素:经济衰落;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重振欧洲经济。
(3)由战争走向联合。
18.(1)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示例一: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主。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先进技术、资本等有利条件,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协作生产的机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
所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示例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主。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获取了更多的利益,跨国公司获取了绝大部分利益。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与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增加;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所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两种观点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