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之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
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
本讲归类整理形容词、动词、数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过秦论》)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德才、财富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小、大,分别作动词“学”、“遗”的主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良实”,做这个判断句的宾语,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险远,作介词“于”的宾语,用作名词,艰险偏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
例,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形容词动用,与……交好7、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小、弱,形容词动用,分别译为缩小、变弱8、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明,形容词动用,照明9、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形容词动用,尊重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敝,形容词动用,损害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般有下列规律可循,“所”字结构中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后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之”、“我”等前面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这些代词为宾语;形容词后有介宾结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之构成动补结构。
当然,实际的活用情况更灵活一些,要活学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这个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劳、饿,形容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1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谬,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错误,弄错1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高、长,形容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加高、使……加长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15、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委屈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17、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并序》)悦、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1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缓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20、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例,2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至,动词活用为名词,到达的人2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淫,动词活用为名词,淫荡的事2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亡,动词活用为名词,逃跑的军队2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伏,动词活用为名词,埋伏、伏兵2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奔,动词活用为名词,善跑的马动词使动用法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了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2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亡,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2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鸿门宴》)从,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率领2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舞、泣,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伏、漂,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倒在地上、使……漂浮3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毕、归,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完结、使……回去动词作状语两个动词连用,二者不是连动的关系,而是前者修饰后者,前者即活用为状语。
比较少见。
例,31、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缒,动词作状语,修饰“出”,用绳子拴着从上往下送着(出城)3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驰,动词作状语,修饰“之”,骑马33、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走,动词作状语,修饰“送”,跑着3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伤仲永》)啼,动词作状语,修饰“求”,哭着数词活用数次一般活用为动词,比较少见。
例,3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贰,数词活用为动词,两属、依附36、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37、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一,数词意动用法,以……为一、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意动)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中的“为”是介词,意为“替”、“为了”,所以这个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么样”。
比较少见。
例,3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第二个),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3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哀,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感到悲哀40、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指南录>后序》)序,名词为动用法,为……作序“使动”和“意动”的区别“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
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活用为“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感到)它怎么样”,或者“把它当成(看作)什么”的意义。
例,4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例41中的“美”是“认为……美丽、漂亮”的意思,“美”,形容词用作“意动”;例42“愚”是“使……愚昧”的意思,“愚”形容词用作“使动”。
二者表现的主客观不同“使动用法”必须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变化;“意动用法”的主语没有让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变化,只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
因而“使动”的主语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动”的主语一般只能是人。
例,4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44、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4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例43中的主语是“春风”,指物,“春风”使江南岸发生了变化(绿),因而“绿”用作使动;例44中的主语是蔺相如,指人,蔺相如使和氏璧到了秦国又完好无缺地回到赵国,“完”用为使动;例45中的主语是秦伯,指人,主语(秦伯)主观上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边邑,“鄙”是名词意动用法。
题型解读例1(2016年天津一中高三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臣或数黯数:责备B.独汲黯与亢礼亢礼: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
C.愈贤黯贤:以……为贤D.过大行李息曰过:经过【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了形容词意动用法。
“贤”,形容词意动,翻译为“以……为贤”。
本题有误的为D项,此处的“过”为“拜访”的意思。
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科兄弟科:分摊B.全活甚众全:全部C.以其女字君从子字:许嫁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全:使动用法,使……保全。
例3 下列句中加红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C【解析】C项中的“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其中B项的“急”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两项是动词使动用法。
例4 下列句中加红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答案】D【解析】D项中的“輮”是使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