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与立意立意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

何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明确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感情的倾向上才有方向性,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

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

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

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一、方向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

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

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

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四、思维要创新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但是,创新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的胡编乱造,它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入情入理而眼前一亮。

具体的立意内容:一、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的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守法、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

二、表达个人感情的如:爱戴、崇敬、怀念、赞美、爱好、情趣、愿望、讽刺、批判、抨击等等。

三、思考生活内涵的主要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感悟与启迪。

四、追求个性表达的主要是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

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如何精深立意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

如鲁迅在《风筝》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

事件的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

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代的胡涂”时,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

对于这一件兄弟之间的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利被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

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

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

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文章的立意并不决定于题材的大小,有时从一些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中国青年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件小事:青岛市一个广场上,有位50岁左右的女侨胞,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

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非常结实。

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硬币取了出来。

她把硬币放在手心吹了吹,掏出洁白的手绢,小心地包了起来。

许多人目睹了这一过程,却不知女侨胞这样做为什么。

女侨胞向大家解释说:“我看见那上面有国徽,整天被人用脚踩来踩去的,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到此,文章意旨跃然纸上,小行为表现了一个大主题——爱国。

例文:《那一刻,我怦然心动》4.对比嫁接,引人思考。

如果仅仅用“有一个小学生在马路上捡到10元钱交到交警手里”这一情节,表现拾金不昧的主题,一显得陈旧,二显得肤浅和幼稚。

而一位考生把这一情节与另一情节组合嫁接在一起:交警接过小学生交上来的10元钱后,当面表扬了几句,而等到小学生走了以后,这位交警却拿着那10元钱到执勤岗旁边的一个小卖部里买了两盒香烟。

由此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孩子的纯真无瑕常常被大人的私欲所玷污。

5.由实到虚,附情于物。

有些文题具体而实在,既可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

我们以2007年广东卷的话题作文“传递”为例,讨论如何由从实立意到从虚立意。

“传递”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在的物与物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等;二是虚化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等。

面对文题,不直接从它本身引发联想,而联系它的比喻义、引伸义等,然后展开想象,就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

如果只从“水”的本义展开思考立意,大多会有这样的思考:1、面对水灾,化害为利;2、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3、珍惜用水,否则“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但是,如果我们从水的比喻义、引伸义去联系呢,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1、由“水是生命之源”得到水与生命的联系;2、由“温柔似水,暴戾如洪”,会得到水与性格的联系;3、由“水滴穿石”得到与恒心的联系;4、由“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得到水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使得思路异常活跃,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深度。

选材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

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材料要真实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

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

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

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剪裁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平时注意从生活和书本中积累材料、作文时又能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

选材之后又如何剪裁呢?一、选料和剪裁要避免误入歧途。

误区之一:贪全求最,不知取舍。

(圈地的故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一瓢也许总有对三千弱水的遗憾,但只一瓢,也许足够了。

误区二、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误区之三: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有些学生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亡”;明明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四处流浪……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自然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

误区之四:幼稚可笑,格调低俗。

有很多学生总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学生老把“老师雨天送伞”“扶盲人伯伯过马路”挂在嘴边……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

理所当然地只能归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

二、选材和剪裁的常用方法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还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1、反弹琵琶,新颖脱俗:选择材料时要力求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

(例子:宋.绘画深山藏古寺)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例文:《告别不是悲伤》)2、铺排巧妙,引人入胜我们选择材料时,就要力求做到离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注目。

当然,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质,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应试写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

(例文:《一罐子孝心》)3、主题高雅,言之有物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

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

(例文:《历史瞬间让我怦然心动》)此外,选材和剪裁还要做到“四写”“四不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例:人生难免有离别。

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

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A、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