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责任 担当 感恩(沈海生)

责任 担当 感恩(沈海生)

责任担当感恩----沈海生2012-04-19 17:37:13 来源:字号【大中小】责任担当感恩——听杨宗华教授《责任胜于能力》有感沈海生10月22日,高新区科级以上干部一行18人,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前往黄骅金都花园酒店,参加清华大学杨宗华教授主讲的《责任胜于能力》论坛。

听后深受启发,结合当前高新区工作实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明确责任选择担当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最常听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负起责任。

责任是什么,简而言之,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承担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

说得冠冕一点,责任是人民的期盼、是领导的嘱托、是组织的任用。

它一般表现为人们常见的职务、岗位、待遇等等。

在法规上有个说法,叫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对于一项事业而言,它是客观需要;对个人而言,它又大多表现为主观上的追求。

这一切相辅相成,不矛盾也不互相排斥。

当前,我们高新区的责任是什么呢?第一,项目建设。

包括基础设施、工业、商业、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建设;第二,所辖村庄的组织建设、民生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第三,打造一支政治合格、廉洁奉公、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干事成事,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二、面对责任敢于担当如何担当这样的责任?首先,要对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充分明确的认识。

认识到这份责任从哪里来,是个什么概念,这份责任放到你的肩上用来干什么?它仅仅是人前人后被别人称呼着好听?还是过年过节衣锦还乡时光宗耀祖,图个虚面子?不是的,可以说远远不是这些!我们不是演员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我们面对的是党的事业、是领导和组织的信任,是人民的期盼。

我们拿的工资、享受的待遇、甚至荣誉等等,这一切从哪里来的?是人民给的、是组织给的、是我们的岗位赋予的。

同时,我们也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担当和作为,要努力、要付出、要奉献、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对得起我们拥有的这一切。

责任首先是一种社会分工,不管职务高低,责任人人都有。

面对责任,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担当、要么推托。

我们说,承担责任没有对错,它首先表现了一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无论如何都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论之。

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这就涉及到一个对底线、原则把握、坚守的问题。

正确地把握底线、坚守原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谋略、需要胸怀。

这智慧、谋略、胸怀从哪里来?偷不来、抢不来,也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更不会在与酒肉朋友聚会的酒桌上喝出来,卡拉OK里面唱出来。

它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耐住寂寞,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靠天长日久修出来。

它是个日积月累、与时俱进、滴水穿石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

就我们高新区来说,只有五六个部门,日常工作中如何负责如何担当?首先,要有站位、有姿态、有境界。

要不较劲、不顶牛、不抬杠。

要平心静气,心平气和,要顾全大局。

在工作中要做智者、在生活中要做“愚”者。

有了这种意识,就不会总是怨天尤人,求全责备了。

再就是要与人为善、互相包容,有团结协作的主观意识和愿望。

做到这一点,最起码要记住两句话,一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二是敏于行,讷于言。

也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嘴,说话不但要有分寸,也要负责任。

要多做、快做,少说、或者不说。

信口开河,搬弄是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尽量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多看他人之长,多肯定、多鼓励、多赞美。

万不可整天左手拿个手电筒,右手拿个放大镜,专门找别人的毛病。

觉得别人哪哪都不如自己。

切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做好自己最重要。

人,都有社会属性,最终要靠相互协作来谋求共同生存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协作的成效,决定每个人生存发展的质量,互利才能共赢。

有道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倒台。

大家要明白,我们现在的职务或者说岗位不是咱自己家的。

我们干的事情往大处说是党的事业、往小处说是高新区的工作,往实处说是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展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工作,不单单是给党干、给高新区干,更是给自己干、书写自己的人生。

第二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所谓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暂且不论,就高新区而言,大家要坚定信念营造自己和谐向上的内部环境。

怎么做呢?凡事不能仅考虑部门利益,部门的条条框框,要着眼大局,要放眼长远。

杨教授说,面对责任与担当,没有“该不该”,只有“要不要”。

在此,我再加一条,就是“敢不敢”。

我们讲创新,就是要突破固有模式的条条框框;讲跨越发展,就是要突破常规,不能太循规蹈矩。

但要守住底线和原则,底线和原则是什么?是党纪国法。

大家想想,我们从建区到现在遇到多少困难——职能、机构、资金、项目建设等等,哪个难住我们了,哪个问题没解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归根结底,这还是个态度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

看一个人本事、能耐有多大,是看你在困境中成就多大的事儿,而不是看你和兄弟单位较了多大劲、顶了多长时间的牛、你的思想有多僵化、你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多复杂。

这就要求我们要担当,担当起属于你的那份责任。

我不否认,法规制度总落后于社会发展,有时担当起一份责任,就意味着担当了一份压力、一份困难,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是一定的风险。

说摸着石头过河也好、说创新发展也罢,我们现在干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

但是大家也大可不必多么紧张,想想看,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可能让我替他担责任,我也不可能让你们替我担责任。

因此说,风险是相对的,是暂时的,是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努力,再加上时间去化解的。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我们市委市政府建立高新区干吗?把现在的事情让原本各职能部门都一应俱全的运河区和沧县做好不就行了吗?成立高新区的目的,就是划出一块地盘、组织一队人马、给予一定权力,把区域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

这是初衷!这本身就是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开发区又是什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项目建设的试验田。

做好排头兵、种好试验田需要什么?需要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需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压力和风险、具备超前理念和意识的团队。

而不是思想僵化、心胸窄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每天只会历数条条框框的旧脑筋,不是干工作缩手缩脚、怕担责任、拈轻怕重、例行公事的简单应付。

如果只是做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让专家编写成电脑程序,让计算机去做好了,让机器人去做好了。

那样,我们这些人省心、省力了,财政也省钱了,甭给咱发工资了。

宝良同志来我们高新区调研时说,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矛盾,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困难。

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由人来做、由人来过。

所以,我们是我们,机器是机器——我们人可以创造机器,而不被机器所取代。

这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也体现了我们人的价值。

第三,克服急功近利思想,端正态度,坦荡大气。

不要做点事情就要表扬就要奖励,你只是在尽职责,完成这个岗位所承载的那些事情。

对此,你已经有相应的工资作为报酬了,不要再奢求太多,把心态放平,于己、于人、于大局都好。

就现在的岗位而言,委屈我们了吗?谁敢说换了别人就不如咱干得好?未必。

劝大家还是为自己能拥有目前的岗位而感恩吧,渴望这个岗位而且比咱优秀的人,有的是。

再就是不要小看领导,我觉得绝大多数领导是有一定水平的,至少不瞎、不聋、不傻。

谁做了多少事情、完成工作成色如何,领导已经看在眼里,也心中有数。

领导是干什么的,出思路、用干部,他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用人问题。

当然,从掂量、考验一个人,到确定使用需要时间。

大家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位名人还说过,怀才和怀孕一样,时间长了,总会让人看出来。

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份量,别的事情就不要再多虑了,光自己想也没用,那是领导要考虑的事情了。

在此,我还想讲讲如何面对批评,面对批评很能考验一个人。

人这一辈子谁还不挨批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就得认头挨批,这还需要商量吗?你见过哪个领导批评人之前,先和挨批的商量?领导批评人有他的原因和目的,有他的站位和出发点,这一点无庸置疑。

绝大多数领导批你是看重你,为了让你进步,教给你干事、成事的方法,认为你有被批的价值。

这么想想,心态不就放平了吗?不要做点事情就想赚点利益,试想一下,谁会喜欢一个干点工作就讲条件、讲价钱的部下?你若做领导,你喜欢这样的人吗?你再想想领导对你的信任,信任无价啊!同志们,信任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吗?在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也没听说哪有买卖信任的。

第四,用给失败找借口的心智,去给成功找办法。

失败的人总是找借口,成功的人总是在找办法。

究其本质,这同样体现的是个态度问题。

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用找借口对付领导的脑筋或者智商,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有了矛盾往上交,有了成绩争功劳。

做人的境界是推功揽过,可有的人正好相反。

大家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所有的困难都让领导解决,那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高新区的工作,由我一个人带着几个副主任干就行了。

那可能吗?不可能。

中央电视台曾有个公益广告,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开始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后来改成“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两个不同的说法,体现了不同的理念,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责任、是担当。

如果一个人心比天大,却志大才疏,给他个大舞台干吗?让他耽误人、耽误事啊!那是领导不负责任,领导的用人导向存在问题。

大家扪心自问,就咱现在的工作而言,按照焦市长提出的“四干”要求去衡量,咱干得怎样?领导和同志们认可度怎样?心高气傲,怨天尤人,工作飘浮,一知半解,得过且过,糊糊弄弄,这绝对不是成事创业的状态!当然我不否认,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态度和责任,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环境。

但我要说,前者是内因,环境是外因。

上面的“天”和你身边的“人”都不是让你来抱怨的,是你改变不了的客观存在。

同志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其他哪位主任,但你能把谁都改变成你喜欢的人吗?你喜欢的人,其他人都喜欢吗?不现实。

对于周围环境或者说社会环境,我们只能适应。

怎么适应?首先要改变态度,用感恩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课堂上杨教授给我们做过试验,同样的事情以不同的心情或者态度面对,结果就不一样。

我想对此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或说疑问,那在此基础上请大家静心思考一下,自来到高新区,你为这里成就了哪些事情,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同时,又出现了哪些失误?造成了哪些后果?我们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当然,领导批评过,可作为领导他除了批评又怎么着你了?说句到家的话,别说你本职工作做得有多么好,最起码的,你如果尽职尽责了,哪个领导愿意批你?这里我有一个观点愿与大家共勉:面对自己找差距,提高境界;心怀感恩想问题,选择担当。

三、心怀感恩坦然担当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

贵,就是难能可贵。

也就是说做到自知之明不容易。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都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看不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你还能干什么呢?我们说,能够经常反思自己是一种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