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脊柱的类型和常见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脊柱的类型和常见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颈椎病
[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
手麻 2、脊髓型:单或双侧肢体无力、束带
感,病理反射(+) 3、交感神经型:症状复杂:头痛、心
慌、耳鸣 4、椎动脉型:头转眩晕、恶心、呕吐
常规X线诊断颈椎病
1.颈椎曲度变直、反屈 2.颈椎序列改变 3.椎间隙变窄 4.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 5.椎间孔狭窄 6.小关节紊乱 7.后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或骨化
椎管的测量
椎管矢状径
椎弓根高度
两关节间距离
椎弓根间距离
如何评价椎管狭窄?
侧隐窝≤2mm为 狭窄,>5mm肯 定不狭窄
AXB/CXD正常在1/4.5—1/2间, 分母>4.5表示腰椎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
三、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病理
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 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
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 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
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
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 凹的形态。
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 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 和血管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 症。
临床与病理
先天性:包括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椎 管狭窄,和特发性狭窄。
获得性:退行性变、创伤、炎症、肿瘤、 肿瘤样病变、手术、后纵韧带骨化、骨质 增生。
依狭窄部位可分为A、中心型椎管狭窄;B、 侧隐窝狭窄;C、神经孔狭窄。
常规X线表现
正常颈椎-钩椎关节
椎体骨质增生
椎管狭窄、后矢状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
腰椎正常解剖
一、椎间孔 椎间孔位于上方椎弓根至下方
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 (1)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 (2)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平面,在神 经根下方 (3)下1/3很小,在椎间孔的最低部 分,在上方小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腰椎正常解剖
二、椎间盘 正常椎间盘在腰2~4为凹陷
状或扁平状,L4~5及L5/S1常为 扁平或轻度凸出。椎间盘的密度比 在其后方 含脑脊液的硬膜囊低, 鉴别二者轻度衰减值差异重要,以 区分椎间盘及硬膜囊的界面。
腰椎正常解剖
三、神经根 CT可确认神经根的位置。
四、硬膜外脂肪 硬膜外脂肪围绕椎管内的各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囊侧
后缘受压、移位。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椭圆
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二、椎管狭窄
正常椎间盘
正常腰椎椎体
脊椎退行性变病理与临床
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 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 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软骨细 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 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
种结构,但在椎间盘脱出,退行 性变或手术后硬膜外脂肪可消失。 可见两侧前内椎静脉。在椎体后 方中线可见脊椎内静脉网或椎体 静脉为低密度缺损。
腰椎正常解剖
五、黄韧带
黄韧带为位于小关节及椎管后外侧方 之间的窄条状软组织阴影黄韧带可增厚, 凸至椎骨,形成椎管狭窄,并偶可钙化。
六、小关节突
在椎间孔中 1/3 平面可见小关节突。 自下方脊椎的上方小关节突位于自上方脊 椎的下关节面的前及外侧方。关节间隙在 轴位CT扫描清晰可见。
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
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称为 Schmorl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
LDH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 型(后纵韧带后)及游离型。
退变型(degeneration):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核磁扫 描可见盘内含水量减少,CT可见变形或钙化。退变型是早 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
膨出型(bulging):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 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 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 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如同时 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 压。
突出型(protrusion): 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 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 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 力较差,复发率较高。必要时需微创介入治疗。
脊柱的类型和常见影像学表现及 诊断
一、脊椎退行性变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 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 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退行形 变。
退行性改变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医疗 技术的不断提高,因退变所致的颈腰腿痛在诸多疼痛疾病中 占有主要地位,因此有必要重视对本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以期降低发病率。 那么,什么叫退行性疾病呢?与颈腰腿痛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人体进入成人期的同时,发育却逐渐停止、随之而来的就 是身体各组织的老化、退变,即进入退变期。 但我们经常发现,尽管有人年龄相似,但退变的程度却不相 同。有的人年龄仅40岁左右,但其腰椎或膝关节的X光片却 显示尤如50—60岁年龄的退变程度,这些主要取决于以下 几种因素。
腰椎椎管的表现形式
正常椎管
椎弓根短小
向心性狭窄
小关节肥大
椎管狭窄的CT表现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脊柱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肥厚、 钙化等改变。
骨性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 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
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 侧隐窝矢状径:小于2mm为狭窄。 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