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
二、非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
早期用超短时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O R1 R2 O R1 C2H5 CH2 CH2 CHCH2 CHCH2 N XNa N R3 R2 CH3CH2CH2CH CH3 CH3CH2CH2CH CH3 CH3CH2C CCH CH3 CH3 O H S R3 H X S
cocaine
• 具有成瘾性 • 其它毒副反应 –致变态反应性 –组织刺激性 –水溶液不稳定 • 价格高
一、局部麻醉药的发展 普鲁卡因的发现
N CH3 N COOCH3 O H C O C6H5 H CH3 COOH OH H O C O C6H5 N CH3
可卡因
CH3 OCOC6H5 COOCH3
药物化学
麻醉药
主讲教师:杨 俊
学时:56
课前复习
一、前药、原药、软药的概念 二、为什么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在一定范围 内,才能显示最佳的药效? 三、为什么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有影响?
教学目标
一、掌握麻醉药的分类、应用特点 二、了解麻醉药的发展过程 三、了解局部麻醉药的分类、构效关系 四、掌握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丁卡因、 利多卡因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及应 用 五、理解普鲁卡因的合成方法
二、局部麻醉药的结构类型 1.苯甲酸酯类 ① 普鲁卡因苯环上有其它基团取代,空间位阻增大 而使酯基水解慢,局麻作用增强。
R NH2 COOCH2CH2N C2H5 C2H5 R = Cl R = OH
氯普鲁卡因 羟普鲁卡因
② 苯环氨基引入烷基,局麻作用增强;苯环氨基以 烷氧基取代,保持局麻作用。
C4H9NH COOCH2CH2N C2H5 C2H5 C2H5 C2H5
爱康宁
托哌可卡因
CH3 OCOC6H5 H
HN CH CH3 3 CH3
HN CH CH3 3 CH3
α-优卡因
β-优卡因
NH2
COOC2H5
NH2 HO
COOCH3
苯佐卡因
阿索方
HO NH2
COOCH3
NH2
COOCH2CH2N
C2H5 C2H5
新阿索方
普鲁卡因
N
CH3
O O O O CH3
简化可卡因化学结构来得到新的局部麻醉药。 发现苯甲酸酯是可卡因局部麻醉作用的必要结构, 可卡因的含氮双环可简化成氨代烷基侧链。
-HCl CHF2OCF2 O C F
CHF2OCF2CHClF
CHF2OCF2CHFOH
CHF2OCF2COOH + F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理想的局麻药具备条件: ① 麻醉作用强,吸收快,作用时间长 ② 无明显毒性,安全范围大 ③ 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组织,穿透神经组织能力强 ④ 性质稳定 ⑤诱导期短
可卡因(Cocaine)
• 1532年,秘鲁人咀嚼南 美洲古柯树叶来止痛 • 1860年,Niemann从古柯 树叶中提取到一种生物 碱,命名为Cocaine • 1884年,可卡因作为局 部麻醉药正式应用于临 床
CH3 O N O O H O CH3
Cocaine的结构简化
CH3 O N O O H O CH3
地哌冬(狄奥散)
卡比佐卡因
6. 其它类:脒类、醇类、酚类
C2H5O C2H5O NH C CH3 N
非那卡因
• • • • • • • • •
O 苯甲酸酯类: O H 2N
CH 3
CH 3 N CH 3
酰胺类:
▲ 结构类型
H N O CH 3
N
CH 3 CH 3
O
氨基酮类Ar
O
N
Ar
N
CH3 CH3
COCl
OH Al2O3 AlCl3 O C Cl NH2CH3 NCH3 Cl C
Cl
O C
Cl Br2 CCl4 O HCl NHCH3
Br
Br
. HCl
Cl
三、全身麻醉药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 1.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Nonspecific drug) 全身麻醉强度与脂水分配系数。 用血气分配系数来表示苏醒快慢的指标。 2. 作用机理: ① 类脂质学说 ① 突触学说 四、全身麻醉药的体内代谢
- CO2
O
H2O
OH
+
CH3 N CH3
HO
[O] 有 色 物 质
H2N
易被氧化(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 应生成红色沉淀鉴别。
O O H 2N N CH 3 O
NaNO2 , HCl
CH 3 O N CH 3
CH 3
Cl N2 +
O
OH
CH 3 O N CH 3
,
NaOH
OH
N
N
红色沉 淀
作用:局部麻醉药。能竞争性地与神经细胞上 的钠离子通道牢固结合,阻滞钠离子的进入 ,阻碍神经纤维的传导。临床用于浸润麻醉 、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局部封闭疗法。
中国古代针刺麻醉
一、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发展概述
早期用乙醚、氯仿、氧化亚氮,各有缺点。 低分子量的脂肪醚具有麻醉作用 在烃类及醚类分子中引入卤原子能增加麻醉作 用,但毒性也增加。后来发现引入氟原子毒性 比其他卤原子小,产生一类含氟全麻药。
CF3 CHBrCl Cl2CHCF2OCH3 CHF2OCF2CHFCl
合成: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nse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 ,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
比卡因。
4.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al anaesthesia),又称脊 髓麻醉或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常用于下腹部和下 肢手术。 5.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使神经根麻醉。
丁卡因 乙氧卡因
C2H5O
COOCH2CH2N
③ 侧链碳链改变,可使麻醉作用延长,稳定性增加。
CH3 NH2 COOCHCHCH2N(CH3)2 CH3 NH2 CH3 COOCH2CCH2N(CH3)2 CH3
徒托卡因
二甲卡因
④ 羧酸酯中的氧被硫置换,脂溶性增大,起效快。
O NH2 C S CH2CH2N(C2H5)2
硫卡因
2. 酰胺类
CH3 N H N(CH3)2 NHCOCH2N(CH3)2 CH3
Isogramine
CH3 CH3 NHCOCH2N(C2H5)2 CH3
利多卡因
NHCOCHNHC3H7 CH3 CH3
三甲卡因
CH3 R O N R = CH3 R = C4H9 R = C3H7
丙胺卡因 甲哌卡因(卡波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 连接部分:由极性基团和碳链组成。 • 局部麻醉药的稳定性受水解的影响较大。 • 作用时间:-CONH2->COS->-COOO O • NH 麻醉强度:COS->-COO->-COCH2->C S CH CH N(C H ) NH C NH CH CH N(C H ) CONH22 2 2 2 5 2 2 2 2 2 5 2
, HCl
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 酸盐 理化性质:易溶于水,酸性。碱化可得普鲁 卡因。对光敏感,需避光保存。
易被水解(酯基),酸性条件较稳定;代谢 水解得到对氨基苯甲酸可脱羧为苯胺,苯胺易氧 化成有色物质,使注射液变黄。此外,对氨基苯甲 酸对人体有刺激性。
O O H2N N CH3 CH3 H2N
如膜的流体性质、通透性等。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药物产生相
同的生物活性,而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很小。
四、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通式:
O
Ar
C (II)
X
(C)n (III)
N (IV)
亲水部分
(I)
亲脂部分
连接部分
亲脂部分:
亲脂性部分可改变的范围很大,可以是芳烃及芳杂环, 但苯环作用较强。
NH C CH3
3. 氨基醚类
OCH2CH2N(CH3)2 N C4H9 C4H9O O(CH2)3 N O
二甲异喹(奎尼卡因)
普莫卡因
4. 氨基酮类
RO COCH2CH2N R = C4H9 R = C3H7
达克罗宁 法立卡因
5. 氨基甲酸酯类
NHCOOCH2 NHCOOCH CH2 N O(CH2)6CH3 NHCOOCHCH2N(C2H5)2 CH3
.
O O
.
CH2CHOCH2CH3 O O
.
CH2CH O O CHCH3 OH OH
CH3CH
O O n
过氧化物遇热会爆炸;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含 过氧化物的乙醚不能供药用,要检查其含量。为增 加麻醉乙醚的稳定性,可加入稳定剂(没食子酸丙 酯、氢醌、乙醇),避光保存。
用途:氟烷为 C H 吸入全麻药, F C * 可用于小手 术或复合麻 Br F 醉,具肝脏 结构:1,1,1-三氟-2-氯-2-溴乙烷 毒性。 一个手性C 理化:无色易流动的重质液体,
硫喷妥钠
美索比妥钠 硫代比妥钠
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盐酸氯胺酮
O
Cl , HCl NH CH3
*
化学名: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 理化性质:易溶于水,显酸性,加碱后可使氯 胺酮游离,不得与弱碱性的溶液混合使用。 手性:右旋体>左旋体, 副作用主要由左旋体产生。
• 作用:麻醉作用迅速,并具有镇痛作用,适用于 麻醉诱导和辅助麻醉。 • 易产生幻觉,属Ⅱ类精神药品。 • 代谢:N-去甲基化,代谢产物仍具有活性 •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