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含解析 (8)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含解析 (8)

考前必练(八)1.化学与环境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燃煤中加人生石灰可降低含硫化合物的排放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C.酿酒工业中使用的“酒曲”是一种酶D.可用蒸馏法、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0.5L 2mol/L盐酸中含有N A氯化氢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N A个电子C.常温下,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3.5N A个共价键D.若2H2S+SO2=3S+2H2O生成3.2g硫,则反应过程中转移0.1N A个电子【答案】B【解析】A项,H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错误;B项,1个氖原子中含有10电子,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是0.1mol,含有N A个电子,正确;C项,C2H518OH摩尔质量为48g/mol,1个C2H518OH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4N A个共价键,C错误;D项,2H2S+SO2=3S+2H2O反应中生成3molS转移4mol电子,则生成3.2g硫,反应过程中转移0.4/3N A个电子,D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 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CHO,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A.4种B.6种C.7种D.9种【答案】C【解析】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F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Cl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F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间有1种,Cl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间有1种,F原子与Cl原子相间有1种,共7种,选C.【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B.A、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C.C、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D.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对应的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向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时,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然后靠近管道有白色烟雾产生时说明管道发生泄漏C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变为无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 向2mL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 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1Na2S溶液,有该现象说明相同温度下K sp (Ag2S)<K sp(AgCl)黑色沉淀生成【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甲、乙、丙、丁均为惰性电极).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以丁的反应式为MnO42- -e-= MnO4-B.电极乙附近溶液的pH减小C.KOH溶液的质量分数:c%>a%>b%D.导线中流过2 mol电子时,理论上有2molK+移入阴极区【答案】C【解析】分析两装置的特点可以判断左边是燃料电池,右边的是电解池.通氧气的甲电极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与此电极相连的丁是电解池的阳极,则丁电极上锰酸根补氧化为高锰酸根,丙电极为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H2,所以X为H2.A. 电极丁的反应式为MnO42- -e-= MnO4-,是正确的;B. 电极乙上发生的反应为H2-2e-+2OH-=2H2O,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所以附近溶液的pH减小,B正确;C. 丙电极上发生2H2O+2e-=H2+2OH-,甲电极上发生O2+4e-+2H2O=4OH-,根据溶液流向可判断KOH溶液的质量分数:c%>b%>a%,所以C不正确;D. 导线中流过2 mol电子时,理论上有2molK+移入阴极区,内电路是由离子定向移动导电的,K+带正电向阴极移动,所以D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25℃时,部分含Fe元素的徽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FeO4-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B. B、C两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 CC. B点溶液加适里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D.由A点数据可知,H2Fe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 a1=4.15×l0-4【答案】D【解析】A. HFeO4-在水中既能电离又能水解,其电离使溶液显酸性,其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由图像可知,物质的量分数最大时pH约为5,所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A不正确;B. B点pH约为3,溶液显酸性,溶液的酸性是由高铁酸和高铁酸氢根的电离决定的,而C点的pH约为7,是由高铁酸氢根的电离和高铁酸根的水解共同决定的,酸的电离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抑制作用越大,而酸根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的pH越大,则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所以B、C两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 < C,所以B不正确;C. B点溶液加适里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不正确;D. 由A点数据可知,A点对应的溶液中pH=4,HF e O4-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6%,则H2FeO4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9.4%,所以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0.6:19.4 = 4.15,c(H+)=10-4mol/L,H2Fe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 c(H+)c(HfeO4-)/c(H2FeO4 = 4.15×l0-4,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在蒸馏釜中隔绝空气煅烧绿矾(FeSO4·7H2O),将蒸气冷却可制得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绿矾油”,蒸馏釜中剩余的固体为红棕色.完成下列各题:(1)绿矾油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下图装置模拟蒸馏釜中反应并检验产物,煅烧绿矾一段时间后,发现D中U型管出现无色粘稠的液体,b 中品红溶液褪色.①上述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②写出煅烧绿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过程中不宜加入过多绿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上述实验产物可比较某些离子的还原性.用足量稀硫酸将A中剩余的固体溶解,分別取2mL此溶液于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高锰酸钾溶液紫色不褪去.说明固体产物中不含有____________.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C中溶液,振荡,无沉淀生成.③继续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以上实验现象可证明离子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4)绿矾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为硫酸铁,现取3.66g绿矾样品溶于稀盐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4.66g,向溶液中通入56m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将Fe2+完全氧化,推测晶体中n(Fe2+)∶n(Fe3+)∶n(H2O)=. 【答案】(1)H2SO4(2)①D→E—→B→C ②2FeSO4·7H2O Fe2O3+SO3↑+SO2↑+14H2O↑ ③产生SO3和浓硫酸会导致导管或D 置中U型管堵塞(3)①二价铁③铁氰化钾或K3SO32-Fe2+(4)1∶2∶10【解析】(1)绿矾油是无色粘稠的液体,所以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9.碱性锌锰电池是日常生活中消耗量最大的电池, 其构造如图所示.放电时总反应为:Zn + 2H2O + 2MnO2==Zn(OH)2 + 2MnOOH 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回收Zn和MnO2的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还原焙烧”过程中,高价金属化合物被还原为低价氧化物或金属单质(其中MnOOH、MnO2被还原成MnO),碳作为还原剂生成CO2,则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2) “净化”是为了除去浸出液中的Fe2+,方法是: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再调节pH使Fe3+完全沉淀.己知浸出液中Mn2+、Zn2+的浓度约为0.1mol·L-1,根据下列数据计算,调节pH的合理范围是____至_______.化合物Mn(OH)2Zn(OH)2Fe(OH)3K sp近似值10-1310-1710-38(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即为沉淀完全)(3)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本工艺中应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若将“粉料”直接与盐酸共热反应后过滤,滤液的主要成分是ZnCl2和MnCl2.“粉料”中的MnO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5)某碱性锌锰电池维持电流强度0.5A (相当于毎秒通过5×10-6mol电子),连续工作80分钟即接近失效.如果制造一节电池所需的锌粉为6 g,则电池失效时仍有________%的金属锌未参加反应.【答案】(1)(2) H2O2 (或KMnO4) 3 6(3) Mn2+-2e-+2H2O=MnO2+4H+H2SO4(4)2MnOOH+6HCl Cl2↑+2MnCl2↑+4H2O(5)87(3)电解阳极Mn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阴极Zn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Zn,废电解液为硫酸,则本工艺中应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4)“粉料”中的MnOOH具有氧化性,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O H+6HCl2MnCl2+4H2O+Cl2↑;(5)80分钟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10-6mol×80×60=0.024mol,则消耗的Zn的质量为0.024mol2×65g/mol=0.78g,所以如果制造一节电池所需的锌粉为6g,则电池失效时仍有60.786×100%=87%的金属锌未参加反应.【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10.燃煤烟气脱除SO2及NO x对解决雾霾污染很重要,脱硫脱硝的方法很多,一种ClO2气相氧化法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K)如下:脱硝:①NO(g)+ ClO2(g)= NO2(g)+ ClO(g) △H1 k1=l.7×1011mL·(mol·s)-1②NO(g)+ ClO(g)= NO2(g)+Cl(g) △H2 k2=8.8×1012 mL·(mol·s)-1脱硫:③SO2(g)+ClO2(g)=SO3(g)+ClO(g) △H3 k3=2.1×10-4 mL·(mol·s)-1④SO2(g)+ClO(g)=SO3(g)+ Cl(g) △H 4k4=6.9×1011 mL·(mol·s)-1两过程中产生的Cl可与ClO2进一步反应,如:⑤C1(g)+ClO2(g)=2ClO(g) △H5(1)同时脱硫脱硝反应NO(g)+SO2(g)+2Cl O2(g)=NO2(g)+SO3(g)+ 2ClO(g)的反应热最简表达式△H=____________.(2)己知反应③④的速率方程分別为v正=k3·c (SO2) · c (ClO2)、v正=k4·c (SO2) · c (ClO),试判断两反应的活化能大小,E3____________E4(填“>”“<”或“=”).控制脱硫速度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反应(填③或④)(3)SO2、NO单独氧化及同时氧化对两气体氧化率变化如图,同时氧化对____________气体的氧化率影响明显,结合①③④反应及其速率常数分析原因____________.(4)气相中水蒸气含量提高,SO2单独氧化率会迅速提升,并生成两种常见的酸,请写出该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达脱硫目的.①下列适合作该法吸收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氨水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NaHSO4溶液②用石灰水也可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浊液.计算CaSO 3(s)+H+(aq)Ca2+(aq)+HSO3-(aq)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25℃时,H2SO3电离常数为:K1=1.41×10-2,K2=6.30×10-8 K sp=6.76×10-3【答案】(1)△H1+△H3(2)> ③(3)SO2k3显示单独氧化SO2时产生ClO过慢,同时氧化时反应①产生的ClO 部分与SO2作用,使SO2的氧化率提高明显.(4)5SO2+2ClO2+6H2O = 5H2SO4+2HCl(5)①AC ②1.07×l05mol/L【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11.铁触媒是重要的催化剂,CO易与铁触媒作用导致其失去催化活性: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OOCCH3+CO+NH3=OOCCH3.请回答下列问题:(1)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2)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则Fe(CO)5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合物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____.(4)用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形成.a.离子键b.配位键c.非极性键d.δ键(5)NaAlH4晶体的晶胞如图,与Na+紧邻且等距的AlH4-有__________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1) O >N >C(2) 分子晶体(3) sp 3、sp 2 N (4) bd(5) 8(3)该配合物中C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和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C 原子杂化方式为sp 3、sp 2,该配体中Cu 原子提供空轨道、N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4)用OOCCH 3除去CO 的反应中,肯定有Cu 原子和N 、C 原子之间的配位键且也是δ键生成,答案选bd ; (5)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AlH 4-数目为1+8×1/8+4×1/2=4,Na +数目为6×1/2+4×1/4=4,则二者配位数为1:1,以体心的AlH 4-研究,与之紧邻且等距的Na +位于晶胞棱之间、晶胞中上面立方体左右侧面面心、晶胞中下面立方体前后面的面心,与AlH 4-紧邻且等距的N a +有8个,则与Na +紧邻且等距的AlH 4-有8个;晶胞质量为4×54/N A g,晶胞密度为()2123775441081010210AA g N a N a cm a cm--⨯⨯=⨯⨯⨯g•cm -3.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12.高聚物F 和J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1. 乙烯醇不稳定,会迅速转化为乙醛2 .CH2=CH2+1/2O2+CH3COOH-----CH2=CHOOCCH3+H2O3.(1)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芳香烃D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②和⑤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E也可由A和2,4-己二烯为原料制备,请写出该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碳碳双键酯基(2)(3)(4)加聚(5)(6)+CH2=CH2.(1)G为CH2=CHOOCCH3,其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酯基;(2)C为乙二醇,结构简式为;(3)芳香烃D的化学式为C8H10,一氯代物只有两种,D的结构简式为;(4)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③是加聚反应;(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6)由乙烯和2,4-己二烯为原料制备,2,4-己二烯与乙烯发生双烯合成反应生成,根据信息,可知可以转化为对二甲苯,再氧化即可,合成路线为:+CH2=CH 2.【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重点: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2.难点: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前预习案教材整理1 交通领域的变化1.铁路(1)修建原因: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时间发展概况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铁路建成通车甲午战争后1909年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艰难发展: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3.航空(1)起步: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2)民用航空业: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教材整理2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2)1896年,成立“”,此后设立邮传部.(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2.电讯(1)1877年,在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仅短短数年,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3)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3.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促进了中国的发展.【重难点分析】[误区警示]中国铁路的几个最早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2.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的驿传只为朝廷、官府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而近代邮政既为官府服务,又为公众服务.【史论结合】1.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2)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5)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消极影响(1)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2)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史论拓展】影响我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1)外国侵略的需要.(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4)政府的政策影响.(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课前训练】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2.右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A.服饰B.建筑C.通讯D.婚礼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探究点一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史料解读史料一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清朝保守大臣)“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 通过二类人对汽车传入中国的不同反应概括影响.史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根据史料逐句概括.(1)根据史料一分析,汽车的传入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探究点二影响近代中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1)史料一体现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3)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上述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课堂训练】1.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促进了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3.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②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③发展缓慢,受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4.水上运输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组成部分,关于近代水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就开始起步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C.我国轮船运输主要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随着经济发展,轮船在民国时期已普及到内陆省份5.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导学号:72040084】A.电报业B.航空事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6.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B.从北京乘坐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火车去张家口C.读报纸看了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的新闻D.乘坐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客轮游览长江一.【提示】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示】①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②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③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二.【提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军事政治的需要.【提示】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事业),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提示】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求.ACAAABA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