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气泡
中建三局三公司西安浐灞行政中心工程项目QC小组
十、实施中效果检查
1、实施检查:项目于2007年1月20日在现场按方案4进行了清水 混凝土样板墙施工。 2、实施效果:通过目测法可以看出样板墙表面气泡均匀细小,气泡直 径≤2mm,深度≤ 1mm :每平方米气泡面积远远小于3×10-4m2 ,达到了 目标值。
图26:样板墙 实施效果01
十、实施中效果检查
4 面积达到2万多m2 。
一、工程概况
图01:西安浐灞行政中心工程效果图
二、选题理由
选题理由
1、施工需要:清水饰面 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主 要区别就是清水饰面混凝 土系一次成型,不进行任 何外装修,直接采用混凝 土拆模后的自然状态来作 为饰面效果,而气泡问题 直接影响清水饰面混凝土 整体外观效果的主要因素 之一
B
C
1
1
1
2
2
1
2
2
3
1
4
1
图19:主要因素正交表
九、对策实施
2、试验结果:
图20:1号试验效果
图21:2号试验效果
九、对策实施
2、试验结果:
图22:3号试验效果
图23:4号试验效果
九、对策实施
2、试验结果:
图24:5号试验效果
图25:6号试验效果
从以上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知方案4较好的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巩固措施2
十一、巩固措施
序号 4 5
标配 1盘 2盘 3盘 误差% 标配 1盘 2盘 误差%
石子
3048 3051 3052 3046 0.05 3048 3053 3048 0.08
砂
2268 2326 2326 2319 2.45 2223 2268 2275 2.18
水泥
1020 1011.7 1014.6 1017.5 -0.52 1020 1015.7 1016.7 -0.37
图02:1-3组试验试块表面气泡现状
四、现状调查
图03:4-5组试验试块表面气泡现状
四、现状调查
图04:6-7组试验试块表面气泡现状
五、目标值的确定
❖ 参照中建总公司《清水饰面混凝土工艺标准》中对饰面
清水混凝土的饰面要求,我们制定了如下目标值:
表面气泡均匀、细小 气泡直径≤3mm,深度≤ 2mm 每平方米气泡面积小于3×10-4m2
组 李宽平 男 38 本 科
项目经理 副组长 实施负责
成 邱龙安 男 32 本 科 公司技术部 组 员 试验负责
员 周建杰 男 34 大 专
项目总工 组 员 试验实施
刘 军 男 32 大 专
试 验 员 组 员 试验实施
四、现状调查
❖ 在上次QC活动《确定清水混凝土的色泽》中,曾做过7 组试验,在这7组试验的试块上均发现较多较大的气泡,气泡 情况如下图所示:
2
本工程东西两侧为 倾斜角度为45°和 135°,厚度为 140mm的斜墙结构, 为清水混凝土结构, 拟采用自密实清水混 凝土。所以消除清水 自密实清水混凝土表 面的气泡问题是一步 解决的方向之一。
3
本工程清水混凝土结 构内容还包括吊顶板 和二次围护墙结构, 拟采用陶粒清水混凝 土。所以消除陶粒清 水混凝土表面的气泡 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解 决的另一个方向。
砂 2193 2233 2243 2.43 2238 2291 2294 2.43 2268 2320 2302 1.89
水泥 1020 1016 1018.5 0.03 1020 1018.2 1022.5 0.03 1020 1018.9 1020.3 -0.03
水 390 388 388 0.14 345 344 347 0.14 315 314 314 -0.31
消除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气泡
发布单位: 小组名称: 发 布人: 发布日期:
一、工程概况
西安浐灞行政中心工程位于西安市浐灞
1 生态区,为生态区行政中心。
本工程包括管委会办公区和企业办公区
2 两部分,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和六层。建筑高度
3 28.6m,建筑面积为57482 m2。
建筑设计外墙部分为清水饰面混凝土,
图27:样板墙实施效果02
十、实施中效果检查
3、效果对比:
图28:实施QC活动前效果
图29:实施QC活动后效果
十一、巩固措施
巩固措施1
巩固措施2
巩固措施3
与混凝土搅 拌站协商,要 求对清水混凝 土原材料的使 用保持统一性 和稳定性。
核查混凝土 搅拌站的计量 系统,以确保 其计量的准确 性。
计划在本工 程非清水混凝 土结构的墙体 中按上述方案 进行清水混凝 土施工,对效 果再次确认。
目标值
六、可行性分析
同类工程相同问题已经被成功解决, 提供了可行性和借鉴的经验
众多专家亲临施工现 场,进行技术指导
可行性
公司领导对清水混Βιβλιοθήκη 土 试配工作高度重视混凝土搅拌站实力 雄厚,积极配合
六、可行性分析
图05 目标可行性保证措施1:同类工程相同问题已经被成功解决
六、可行性分析
图06 目标可行性保证措施2:众多专家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2、质量目标需要: 本工程质量目标是: 确保“长安杯”,争 创“鲁班奖”。质量 目标要求高。
三、小组概况
❖
本QC小组成立于2006年11月30日,由西安分公司总工任组长,
同时邀请清华大学冯乃谦教授、公司总工袁世伟和公司顾问顾晴霞
为技术顾问。小组具体情况如下表:
小组名称
西安浐灞行政中心工程项目QC小组
影
响
减水剂
气
泡
的
原
消泡剂
因
减水剂种类不匹配 减水剂掺量不合适
没有使用消泡剂
脱模剂
脱模剂种类不适当
图09:影响总目标的因素树图
七、确定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1:没有分层振捣 由于所做的试块尺寸为400mm× 400mm ×100mm,根据施工经验,是否 分层振捣不会对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有大的影响。所以该原因非主要原因。
图16: 憎水型脱模板剂 图17: 亲水型脱模板剂 4、分析结论:通过结果比较,可以确定脱模剂不是主要原因
八、制定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因素为:减水剂的种类不匹配、减水剂的 掺量不合适、是否使用消泡剂。这些因素都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 重要参数,均可通过试验确定,设计正交试验表如下:
因素 A、减水剂的 B、减水剂的 C、是否使用
图37:砼搅拌站计量误差分析表二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有的计量超出了规范的要求,所以第 二个巩固措施是要确保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的准确性 。
巩固措施3
十一、巩固措施
图38:清水混凝土试验墙的效果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
在消除清水混凝土表 面的气泡的活动中, 我们针对外加剂的使 用进行了行之有效的 方案,取得了预期的 效果。为清水混凝土 的大面积施工提供了 经验。
水
315 314 343 335 4.97 360 359 358 -0.41
减水剂
44.1 43.9 43.94 43.98 -0.36 44.1 43.94 43.98 -0.31
粉煤灰
231 230.7 230.7 230.3 -0.18 231 234.7 230.8 0.75
矿粉
201 200.9 200.7 200.8 -0.09 201 201 201.2 0.04
原因分析2:分层高度不适当 1、现场论证方法:做两组试验,砼入模时分别分两层和三层进行振捣 2、论证过程:
图10: 分两层振捣图
七、确定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2:分层高度不适当
图11:分三层振捣图
七、确定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2:分层高度不适当 3、试验结果对比:
图12:分两层振捣的效果图
图13:分三层振捣的效果图
六、可行性分析
图07 目标可行性保证措施3:公司总工袁总和顾问顾总亲自参与试验
六、可行性分析
图08 目标可行性保证措施4:混凝土搅拌站实力雄厚,积极配合
七、原因分析
在专家的指导下,小组全体成员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结合 相关的技术资料,在配合比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分析产生气 泡的原因如下图:
振捣方法
没有分层振捣 分层高度不适当
减水剂 44.1 44 43.92 -0.38 44.1 43.92 43.94 -0.38 44.1 44 43.97 -0.26
粉煤灰 231 230.1 230.8 -0.38 231 230.7 230 -0.28 231 230.5 231 -0.10
图36:砼搅拌站计量误差分析表一
矿粉 201 202.0 201.5 3.03 201 200.7 213.5 3.03 201 200.8 201.3 0.02
4、现场论证结论:分层高度不适当不是主要原因。
七、确定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3:减水剂种类不匹配
减水剂是否与胶凝材料相匹配,直接影响减水剂的效果。所 以减水剂种类不匹配是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4:减水剂掺量不合适
减水剂的掺量也直接影响减水剂的效果。所以减水剂掺量不 合适也是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5:没有使用消泡剂
注册编号
ZJSSXA03-2006 小组类型 攻关型
上次活动课题 确定清水混凝土表面的色泽
本次活动课题 消除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气泡
本次活动时间 2006.12.12—2007.1.23 活动次数
10次
姓 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 务
小组分工
小 罗朝洪 男 34 本 科 分公司总工 组 长 全面负责
水平
类型
掺量
消泡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