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变频散热及常见注意事项

高压变频散热及常见注意事项


10
风道设计注意事项
在设计风道的时候,注意因压力 损失而引起的系统风量损失;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风道截面 接近正方形有利于减少阻力; 在风道截面变化以及转弯的时候, 应按照右图设计。

11
风道风管压力损失主要影响因素:
风管的压力损失∆P=∆Py+∆Pj;
∆Py沿程压力损失:主要由于摩擦引起 主要与沿程阻力系数(风管材料)、风道长度、风速、风道形状及 面积、空气密度有关。
25
三、空气水冷器散热
对于电厂、化工等行业有大量循环水或冷冻水的现场,宜采用空 气水冷器散热方式。空气水冷却系统(简称空冷器)是一种利用高 效、环保、节能的冷却系统,其应用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变频器出来的热风,经过风道连接到内有固定水冷管的散热器 中,散热器中通过温度低于33℃的冷水,热风经过散热片后,将 热量传递给冷水,变成冷风从散热片吹出,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带 走,保证了变频器控制室内的温度恒定。其外形及原理如下图所 示:
高压变频散热及常见注意事项
技术服务部 2014年11月
1
高压变频器运行环境要求
高压变频调速统采用移相变压器和大功率高频电力电子元件,其 发热量较大,系统约3%~4%的功率以发热形式消耗;同时运行环 境的温度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功率元件的使用寿命,环境温 度每升高10K、其使用寿命将减少一半,因此为了使变频器能长 期稳定和可靠地运行,对变频器的安装环境温度要求很严格:温 度范围:-5oC至+45oC,温度变化应不大于5K/h ,一般建议运行 环境温度控制在25oC为宜; 针对不同的安装环境,现总结出几种常用变频器散热方式共大家 参考:风道散热、空调散热、空气水冷器散热、风道+空气水冷器 散热、风道+空调散热、水冷冷水机组散热。
26
变频系统采用空冷器散热的要求
必须安装在密闭保温的环境中,安放设备的空间要尽可能小。流入空冷器 的水为循环水,为保护设备,要求循环水的PH值为中性,无悬浮物且无腐 蚀损坏铜铁的杂质,进水的水压一般为0.2Mpa,进水温度≤33℃。 空冷器的冷却量是由变频系统的发热量决定的,一般要保留一定的裕量。 空冷器的维护简单易行,一般半年维护1次。 材料: 散热片-铜铝复合翅片(碳钢轧铝片),外壳-不锈钢(镀锌板) 安装时还需要的辅助设备:普通水泵、压力表、流量计、调节阀门、过 滤器、水管等。 空冷器的技术条件如下: 进水温度:≤33℃(越低越好),工作水压:0.2MPa 出风温度:≤40℃ 耗水量:1千瓦时所产生的热量大概需要的水量0.2~0.4m3/h
9
进风面积计算
在现场允许的情况下,进风口的面积应尽量的大; 系统的通风量Qf,一般进风口的风速V控制为2~3 m/s(不得超过 3m/s),由Qf =S×V可知,进风口的面积S≈Qf /V。如果进风面 积越小,则进风速度就越大,那么空气所携带的灰尘就会越多、 颗粒就会越大,防尘滤网就很容易积灰阻塞,从而使维护的工作 量加大、变频室容易造成负压现象——散热效果不好;


27
空冷器散热特点
优点:环保、室内清洁、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维护次数少; 缺点:冷却水的温度不能太高,一次性投入费用高; 空冷器使用水管直径计算:D=1.13×(Q/V)0.5,其中D水管直径、Q 为冷却水流量、V冷却水流速(一般情况下取2~3m/s);
28
空气水冷散热设计调查
22
2、空调集中冷却方式
此方式主要运用在中型系统散热上或者房子空间比较紧凑的现场, 如图所示:
23
3、空调集中冷却方式
此方式主要运用在中型系统散热上或者房子深度空间比较紧凑且 长度方向宽余的现场,如图所示:
24
空调散热常见问题:
空调配臵容量(匹数)不足; 空调摆放位臵不合理或分布不均匀; 空调直接对着设备吹风; 停机时未能及时关闭空调等;
16
4、房间隔层、加抽风机向外排热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系统散热,在墙壁上加装抽风机(1台或者多台), 其排风量一定不能小于系统总风机的排风量。如图所示:
17
几种常见的风道隐患
变频室无进风口或面积不足、或者堵塞严重
风道过长、拐角过大或过多等阻力损失严重
出风口无防雨措施或防雨措施不足
风道合并、截面积不足等导致憋风
18
二、空调散热方式
变频器安装空调时,系统与墙壁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风 机出来的强风吹到墙壁上、未经冷却直接返回变频系统内,并且 做好变频器室密封。空调容量的确定原则:按照变频器的发热量 和变频器室环境实用面积来选择空调的容量。 变频器发热根据运行工况选择,考虑一定的裕量,最大发热量为 变频器所适配电机额定功率的4%,如果系统长期运行频率低于 40Hz,则发热量可按照适配电机额定功率的2%进行估算。 按照房间实用面积计算变频器室所需的空调容量,一般每平方米 可以按照150瓦特计算。 空调总体的制冷量应为变频器的发热量加上空间制冷所需的制冷 量。所谓的空调“匹”数,原指输入功率的大小,包括压缩机、 风扇电机及电控部分所消耗的能量,制冷量以输出功率的多少计 算。 一般来说,1匹空调的制冷量大致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 单位应乘以1.162,故1匹之制冷量应为2000大卡 ×1.162=2324(W), 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 。
29
空冷器注意事项
空冷器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小心,避免损伤换热片以及换热水管; 安装时必须分清空冷器的进出水管,否则将严重影响系统散热器; 安装后进行水侧的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大于实际工作压力的1.2 倍; 空冷器启动前应放尽腔内的空气,以提高传热效率,其步骤:A)松开进 出集水管端的放气螺塞,关闭出水管阀门;B)缓慢打开冷却水的进水阀, 使冷却水从集水管放气孔溢出为止,然后拧紧放气螺塞,关闭进水阀; C)当水温升高5~10℃后,打开空冷热器的进水阀(注意:切忌快速打 开进水阀,因冷却器水大量流过空水冷换热器时,会使换热器表面长期 形成一层导热性很差的“过冷层”),再打开热介质的出入阀,使之处 于流动状态,然后注意调整空水冷换热器介质的流量,使热介质保持在 最佳使用温度; 空冷器长期停止使用维护注意事项:冬季停用的空水冷换热器应放尽腔 内水,以防冻裂热交换器,夏天散热器不工作时,其内腔应灌满水,以 减少内腔锈蚀 。
19
空调散热的特点
优点:由于室内外空气没有直接流通,容易保证室内环境清洁。 比如现场环境灰尘比较大或者冶金行业灰尘中含有导电粉尘的项 目都可以选用。 缺点:空调的可靠性会影响变频器的稳定运行,空调费用高,运 行费用高,即一次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高。 由于空调的可靠性会影响变频器的稳定运行,因此一定要选用多 台小空调散热的形式。
负载额定功率KW ,负载最大运行功率KW ; 历史最高环境温度℃ ,历史最低环境温度℃ ; 海拔高度m ; 冷却水情况 :PH值及腐蚀性、是否有悬浮物及杂质、是否加装 过滤器、能提供的最小流量m3/h、最高温度℃、母管最大压力 Mpa、母管最小压力Mpa; 要求最高室内环境温度℃ ; 空气水冷器散热系统希望设计的安装方式 :悬挂方式 、制作静压 箱方式 、风道+风机强制循环方式 ; 比较详细的变频系统安装布局图。
20
空调基本原理
空调通常是由室内机与室外机两部分组成,而制冷量比较大的柜 式室内机通常情况下是下面热进风而上部出被冷却的冷风; 空调是由冷媒从室内热交换器到室外热交换器不停地进行热量传 递,如下图所示:
21
1、室内空调冷却方式
此方式主要运用在中小型系统散热上,要求室内密闭、墙壁与变 频器必须有足够的距离,必须注意空调的摆放位臵,如图所示:
3
变频系统温度保护
系统设臵单元体的保护温度为75℃报警,85℃跳机(由于电子器 件存在温度漂移等误差,试验表明69~73℃报警、79~83℃跳 机) ; 移相隔离变压器为H级绝缘( 180℃),允许温升110K。
4
变频散热原理
变频系统的散热原理: △Q=△t×Qf×Cp×ρ (△Q:系统总的 损耗发热量,△t:空气进口与出口的温差 ,Qf:总的通风量 , Cp:空气的比热:1005J/kg℃,ρ:空气的密度:1.165kg/ m3); 风道冷却、空调冷却、空气水冷器冷却基本原理: △Q=△t×Cp×m = △Q=△t×Qf×Cp×ρ , △Q为总冷却热量、 △t为冷却介质温差、Cp为冷却介质比热、m为冷却介质质量、Qf 为冷却介质流量、 ρ为冷却介质密度; 水的比热为4.2×10^3J/kg ℃ ; 空调与空气水冷器冷却主要区别在于空调有个制冷压缩机。


8
出风口、进风口的选臵
风道散热效果的好坏与变频系统安装的地点、进风口位臵、出风 口位臵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风口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不得放臵在迎风处, 出风口所在环境的压强不得高于标准大气压,不得向密闭的环境、 安装有发热源的电器设备排放变频系统热风。由于我们使用的风 机正常情况是逆时针旋转,因此风道出风口时不得逆着风机旋转 的方向放臵; 进风口要远离灰尘源、远离热源、远离水雾、尽量靠近变频的变 压器柜与功率柜; 在无增加抽风机的情况下,出口风速一般控制在8~10m/s以内。
2、房间隔层、向外排热
此方法主要使用于房间较小且障碍物较多或者室内变频器较 多的现场,冷风进风口要远离热风出风口——防止热风回流。 如图所示:
15
3、风道加抽风机方式
如果变频器柜顶风机距出风口较远或者出风口的现场施工存在不 便,风道需有转折,则可以考虑加装风机强迫排风,抽风机的排 风量必须不小于变频器柜顶风机的排风量。如图所示:
5
离心散热器风机
6
系统风量计算
变频系统排风量为变压 器柜以及功率柜上所有 风机排风的总和; 单个450风机设计排风 量约为4100 m3/h ; 单个560风机设计排风 量约为8500 m3/h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