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章 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章 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
15
(3) 断裂功和断裂比功 a.断裂功 拉伸纤维或纱线至断裂时外力所作的功,是材
料抵抗外力破坏所具有的能量,单位cN·mm。 意义:断裂功是强力和伸长的综合指标,它可
以有效地评定材料的坚牢度和耐用性能。大,韧 性好、耐磨损、坚牢度好。
16
b.功系数(充满系数) 断裂功/(强力×断裂伸长)。
c.断裂比功 拉断单位体积(折合成同样截面积,同样试
3
(二)相对强度
将强力折合成规定粗细时的力,用以比较不 同粗细的纤维或纱线拉伸断裂性质的指标。因折 合的细度标准不同,故相对强度指标有多种:
1.断裂应力σ 纤维或纱线单位截面上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σ=Pb / S
标准单位N/m2(帕),常用N/mm2(兆帕,MPa) 。
因纤维或纱线的截面积难以测量,生产上应用 较少,多应用于理论研究中。
交错次数越多,强力越高。同条件下,平 纹的断裂强力和伸长率大于斜纹,斜纹又大于 缎纹。
43
(2)纱线的线密度(即特数)和结构 ①纱线特数大,强度高; ②线织物大于同特纱织物的强度(因线织物条干
好,捻度不匀小)。 ③捻度,在接近临界捻度时,织物强力开始下降; ④捻向的配置,同捻向,强力高(纱线交叉处纤
维相互啮合,交织阻力大);
捻向 经 表观
相同
反向
纬
交织点
(a)
同向
经
捻向
表观
相反
同向
纬
交织点 反向
(b)
44
纱线捻向对织物性质的影响
(3)纤维品种与混纺比 ①纤维品种
是织物强伸性的决定因素。 ②混纺比
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不同时,混纺织 物的强力有时会比强力最差的纯纺织物的强力低;
(见下表)
21
聚合度
22
取向度
取向度
Flash文件\粘胶拉伸图_.exe
23
2
模( N量/) c m
2
应( N力 (% )
聚丙烯纤维
24
始
服
初
屈
(2)大气的温湿度
空气的温湿度高,则纤维的温湿度高。 ①温度
温度高,强力减小,伸长率增加。 温度升高,大分子热运动能高,柔曲性提高, 分子间结合力削弱,因此强力减小。
40
拉伸力(P)
(2)拉伸断裂机理
①受拉系统纱线变直,非受拉系统纱线变得更为弯 曲。交织点作用力增加,切向阻力增加。
②拉伸初始织物伸长主要因纱线弯曲减小;后阶段 伸长主要因纤维和纱线的伸长与变细,且使织物 变薄。
③非受拉伸纱线弯曲增加,长度缩短,夹口处变形 较小,中间较大,试样逐渐收缩,出现束腰现象 。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十章 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拉伸性质 第二节 表面摩擦性质 第三节 拉伸疲劳
2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拉伸性质
一、拉伸性能的基本指标 P51
(一)拉伸断裂强力 Pb
定义:将纤维或纱线拉伸至断裂时所需的力, 又称绝对强力、断裂强力。
单位:牛顿(N)、厘牛(cN)、克力(gf) 对不同粗细的纤维或纱线,没有可比性。
单纱强度 内外层纤维均匀受力,
强力最大;
合股反向加捻对股线强度的影响
36
(三)织物拉伸测试方法、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
1. 测试方法 ➢ 机织物、非织造布:扯边纱条样法、抓样法、 剪切条样法
上夹头
针织物 梯形样
缝边
织物
(a) 下夹头 (b) (c) (d)
37
➢ 针织物:梯形试条、环形试条。因为矩形针织物 试样拉伸时,夹口处的应力特别集中而使试样在 钳口附近断裂。
4
2.比强度P0(相对强度) 纤维或纱线1tex粗细时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
p0 Pb / Ntex
单位为N/tex,常用cN/dtex
5
3.断裂长度L
纤维或纱线的自身重量与其断裂强力相等 时所具有的长度。
L10P 00 g
P5公 2 2式 -4错 5 误
式中:L-断裂长度(Km);
P0—断裂比强度(cN/dtex); g-重力加速度。
6
各指标间的换算关系见表2-11:
ptex103 9 pden103
ptex 9 pden
Lp
ptex 103 g
9
pden103 g
式中单位: σ-N/mm2;
-g/cm3;
Lp-km;
7
(三)断裂伸长率(应变率,或应变)εa
材料拉伸时一般要伸长,纤维或纱线拉伸到断裂 时的伸长率,叫断裂伸长率εa。
滑脱。当纤维的长度小于2 Lc时,纱线拉伸断裂时 纤维必定滑脱。
30
②断口形式 齐口式
纤维以断裂为主,如捻度很高的短纤纱。 毛笔头式
纤维以滑脱为主,如捻度很低的短纤纱和 无捻长丝纱。
31
(2)混纺短纤纱
拉伸过程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① 当两种纤维断裂伸长率接近时,随强度大 的纤维含量↑,混纺纱的强度↑。图a。
部分纤维承担外力,其它纤维松弛,不同时 断裂导致膨体纱的强度比环锭纱小。
33
(5)变形丝(纱)和弹力丝 纤维呈螺旋弹簧形的空间皱曲曲线,断裂伸
长率很高。开始时拉伸力小,变形大。各拉伸曲 线如下图。
弹和纱形变图伸拉丝力
34
2. 影响纱线拉伸断裂的因素
(1)纤维的性能 ➢纤维长度: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长度越长, 成纱强力越大; ➢纤维强度: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强力越大, 成纱强力越大; ➢纤维细度: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越细,成纱 强力越大。
求法:应变1%处应力的100倍)
拉伸应力伸长率曲线
物理意义:表示材料在小负荷下变形的难易程度, 即材料的刚性。E小,材料柔软,如羊毛、粘胶等; 涤纶的E高,故织物挺括;E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及聚 集状态有关。
13
(2) 屈服应力和应变 屈服点:拉伸曲线图上斜率由较大转向较小时
的转折点。屈服点所对应的应力和伸长率为屈服应 力和屈服应变(伸长率)。
的改善以及大分子的滑移等引起。
20
2.影响纤维强伸性的因素
(1) 纤维的内部结构 ➢ 聚合度n:随n↑而↑ (大分子不易抽拔出,且横 向结合力更大),但增加到一定值再继续↑,强度 不再↑ 。 ➢ 取向度:取向度增大(受力的大分子数增多)强 度增加,但大分子滑移量减少使得断裂伸长率降 低。如麻的取向度大,强度高。 ➢ 结晶度:结晶度愈高(缝隙孔洞少,分子结合力 大),断裂强度、屈服应力和初始模量较高,伸 长小,脆性大。
样长度)的纤维或纱线所需作的功,单位N/mm2 。
17
二、纺织材料的拉伸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 (一)纤维拉伸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 1.断裂机理 受力开始,非结晶区内最短的大分子链伸直; 继续拉伸,受拉大分子的键长、键角增加,部分 最伸展的大分子从结晶区抽拔出,个别被拉断,结 晶区间的距离增大,非结晶区中大分子的平行度提 高;
拉力的根数多,所以强力高。
28
(二)纱线的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
1.纱线断裂机理 (1)传统环锭纱
外层纤维螺旋倾角大,纤维伸长大,张力大; 内层纤维张力小;中心纤维皱曲状态;故拉伸时受 力不匀,外层纤维受力大,先断裂。
拉力由更少的纤维承担,且外层对内层的压力 解除,内层纤维很快滑脱或被拉断。
纱线拉伸断裂时,纤维的断裂与滑移并存。
18
继续进行,分子间的横向联系破坏,大批分子 抽拔,伸长迅速增大; 继续拉伸,大分子基本沿纤维轴向排列,结晶 区松散,分子间结合力可能又会增加; 再继续拉伸,结晶区更松散,部分大分子被拉 断或抽拔,最后在整根纤维最薄弱的截面上断开。
19
综上: 纤维的断裂:大分子的断裂和大分子间结合
力的破坏而引起; 纤维的伸长:大分子的伸直、伸长、取向度
29
①纤维断裂和滑脱的判别 取决于断裂截面两端周围的纤维对该纤维的摩
擦力(F1,F2)。P为纤维的断裂强力。 F1>P 且F2>P,纤维断裂; F1<P 或F2<P,纤维滑脱; F1和F2与纤维伸出断裂截面的长度有关,开始
被抽拔出的长度Lc,称为“滑脱长度” 。 纤维伸出断裂截面一端的长度小于Lc时,纤维
a
l L0
LaL010% 0 L0
式中:L0-试样原长; La-试样拉断时的长度。
8
(四)拉伸变形曲线和有关指标 1. 拉伸变形曲线 (1)负荷—伸长曲线(P —△l ):
负荷为纵坐标,伸长为横坐标。 对不同粗细和不同试样长度的材料没有可比 性。
9
(2)应力-应变曲线( - )
相对负荷(应力、比强度等)为纵坐标,伸长 率为横坐标。
合成纤维与羊毛混纺的织物, 随合成纤维的增加,混纺织物 的强力增加。(右图)
45
三、纺织材料的蠕变和松弛
纺织材料突然加力、力保持、力卸载、再力 保持(P=0)所对应的变形如下图所示。
(一)蠕变
保持拉伸力不变,材料的变形随时间而变化 的现象。
蠕 变 图
P
P0
O
t
t1
2
O
P
P0
1
t1
O
t1
t
2
1
O
t1
10
断裂应力σa :断裂点a对应的拉伸应力。 断裂伸长率εa:断裂时的伸长率。
拉伸应力伸长率曲线
11
不同的材料拉伸曲线形状不同,如图。分三类:
①高强低伸型:如麻、棉 ②高强高伸型:如锦纶、涤纶 ③低强高伸型:如羊毛
12
2. 有关指标
(1)初始模量
Et g /
应力-应变曲线上初始一段直
线部分的应力应变比值。(简便
天然纤维织物的负荷伸长曲线
伸长 (cm)
39
②断裂功与断裂比功 断裂功:拉伸断裂时外力对织物所做的功,即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