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持人汪涵的语言特点

主持人汪涵的语言特点

主持人汪涵的语言特点——《天天向上》和《越策越开心》为例0303方晓洁摘要: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语言可谓各具特色,汪涵作为国内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代表,他的主持言语时而直白通俗,时而诙谐幽默,汪涵非常善于构建主持言语达到幽默效果,却又可以不留痕迹地将幽默隐藏于其中。

他的主持风格技巧和对语用策略的熟练掌控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特点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本文以语言学中语言特点的使用情况为出发点,以汪涵主持的《越策越开也》和《天天向上》两档脱口秀节目为主,在语言学基础下,通过分析汪涵主持的语言特点使用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试图挖掘更多语言特点。

通过例子我们对语言特点的实现机制予以解读,我们认为,语用特点的实现需要主客体双方共同作用,这是一个互为相反的过程,包括(主体)背景语境的刺激、潜在信息的理解、意义形式的转换、语用特点的输出;(客体)语用策略的输入、已有信息的激活、潜在信息的明示和推理以及交际意图的共鸣。

将狂涵主持的两档节目《天天向上》和《越策越开也》进行对比,通过两节目的对比,分析影响语用特点选择和使用的因素。

这部分,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研巧的方法,我们在肯定前人研巧的基础上,发现电视节目的目标定位、收视率、语言人个体情况、语用环境都会对主持人的语用特点使用造成影响。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语用特点在现代社会的众多电视栏目中,脱口秀一类的电视栏目本着使观众愉悦的宗旨,迅速成为各类电视栏目中发展快且引人关注的重要类型。

然而,在这类电视栏目中,一些节目长久以来占据着收视率的榜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娱乐途径,另一些节目却渐渐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档节目成功与否,除了其制作团队需要有创新性的策划方案外,主持人是否能用其言语成功吸引观众更是十分重要。

可以说,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成就一个主持人,而一个不好的主持人会毁了一档好的电视节目。

主持人可以被定位为一个节目的内部引导者、组织者和控制者,他掌握着整个节目的节奏和步调,通过语言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汪涵作为国内脱口秀节目主持的代表,其主持的一系列电视节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特别是在最近一档受大众喜爱的电视栏目《我是歌手》总决赛上,汪涵以他精妙的话语成功“救场”,不但表现出了一个专业主持人应有的素质,而且体现了他独特的语言主持风格与语用策略运用艺术,这是语用学在实践中的又一很好体现。

在娱乐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表面看是一个输出有声语言获得非语言反馈的过程。

这一过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细分为“编码一一发送一一传递一一接收一一解码”五个过程,深入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主持人作为言语交际主体的其中一方,其信息的传递过程和与观众的交流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语用策略的选取与整合,从而实现一定的会话含义,迄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语言的编码和发送阶段。

作为信息接收的观众,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信息的解码又包括不同层级上的解码,同样蕴含一系列的如理机制。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节目主持人本身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起着增强传播效果的作用。

主持人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潜移默化去影响人们的认识结构使之产生共鸣和会话含义,在分享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知识,从而促使人们的态度和言语行为按照其预设的目标进行转变。

再者,影响语用策略的因素是无穷尽的,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列举完全,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些影响语用策略的因素,因此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汪涵的主持之所以受到众多观众的喜欢,这与他独具一格的语言特点密不可分。

他言语的幽默并不是低俗的搞笑,而是对于语言灵活驾驭的表现。

综合其主持的多档节目,我们可以将其语用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新颖灵活的创造性、直白通俗的诙谐性以及方言俚俗的趣味性。

一、新颖灵活的创造性语言是一口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具有无限的创造性与可能性。

如今越来越多新词语的出现便是语言创造性的体现。

作为主持人不但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沟通技巧,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主持人不应当只是消极被动地传递信息,而应该根据信息的内容,充分发挥应变能力,灵活地处理信息使其在最大范围内被观众接受。

概括起来,汪涵主持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对语言环境的利用;二是对语言结构自身组成成分的利用,也就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利用。

在脱口秀节目中,对语言环境的利用更多表现为利用上下文情境,恰如其分地进行语义偏离,或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地对话语进行新的解读。

如2013年5月最后一期的《越策越开也》节目,汪涵正在给另一位主持人马可讲述记者招待会的趣事,有如下对话:汪涵:前段时间,我们《越策越开心》一周年会,有个记者提问,他让我说出互条支撐我一直主持《越策越开心》的理由。

我当下就表扬这个记者了。

我说:“你这个问题就问到我的饭碗里去了。

”马可:怎么说汪涵:因为我胡三、六条,六条被别人杠掉了,所以三条就是我支持下去的理由。

经常看汪涵节目的观众都会知道,汪涵喜欢和朋友打麻将,并且他常常自嘲为“麻神理工学院”的高材生。

在上面对话里,汪涵回避了记者的问题,而将记者的问题进行了一种刻意地误读,结合自身及语境对语义进行了偏离。

运样的回答,化解了尴尬。

《新华字典》当中收录的常用汉字约八千多个,但用以代表汉字读音的只有约一千两百多个,因此必然有同音字出现。

同音字是用同一个语音表示不同字,谐音解读是指利用语音的相近性,将本没有任何意义关联的几个字或词按语音的相似性联系起来。

同音和谐音地利用,在脱口秀节目中常常出现。

汪涵:你这个名字是本名么郎朗:是的。

你知道我爷爷给我起的什么名字吗汪涵:什么名字郎朗:朗逸群。

汪涵:啊,狼一群!一群狼!钱枫:我叫钱一杳。

汪涵:那不怎么经花,一杳也都是零的。

(2015年1月1期《天天向上》)熊黛林:大家看到我那么高就会觉得很有距离感,而且我不笑的时候看起来的确是很凶的,所以乂大家以为我真的很凶,经常骂人的样子。

汪涵:人家只是姓熊,不凶。

(2014年7月1期《天天向上》)汪涵:您好,请问您怎么称呼嘉宾:我姓傅。

汪涵:傅(副)店长您好,这个姓多好啊,多低调啊,做到经理,人家叫傅(副)经理。

(2014年5月2期《天天向上》)汪涵把郎朗的原名朗逸群解为“狼一群”,把熊和“凶”,傅和“副”相联系,这样的谐音联系,让人顿感他的风趣和幽默。

二、直白通俗中的诙谐性利用语言多变的特性,可以让话语起到幽默的效果,而直白通俗的话语也可以饱含诙谐幽默之感。

有时,对于话语的过多加工不见得会产生好的效果。

脱口秀节目的观众群体多本着娱乐身心的目的观看节目,不想做过多思考,因而简单的话语直白了当非常有效。

因此,直白通俗的话语有很强的语用效果,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

2014年7月第一期《天天向上》——中国美女地理之江浙。

节目中请到了很多江浙的美女代表介绍她们的家乡,其中一位代表和主持人汪涵有如下对话:嘉宾:淮安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南船北马”,不知道各位主持人知不知道汪涵:哦,不知道。

嘉宾:我觉得这个稍微有点知识的都应该知道。

汪涵:(惊愕)那你说说看。

嘉宾:在古代的时候,南方人如果想要北上的话,就要到淮安这个地方来,把船换成马然后北上。

北方的人如果想要南下的话,也要到淮安这个地方来,把马换成船。

欧弟:说得好像很厉害一样,还以为有什么传说呢。

汪涵:就是船换马,马换船。

吓我一跳,幸亏这点知识没有,我心里还是能够接受的。

汪涵是一个知识储备极为丰富的主持人,嘉宾来者不善的话语使其大为惊愕,正准备悉心听取,却发现只是嘉宾过于夸大。

汪涵回答嘉宾的话语通俗易懂,不但轻易化解了自己的窘境,而且引得场内观众发笑,他善于抓住当下语境和观众的心理,在直白的话语中透着不一样的趣味和幽默。

三、方言俚俗的趣味性本土化是汪涵主持的一大特色,方言是其中一重要的表现特点。

《越策越开心》是方言脱口秀节目的代表,节目有着湖南本土的主持群体和湖南本止的观众群体,每一期都透射出了浓郁的湖南市井文化特点。

因此,节目中经常会有打破常规普通话主持的方言出现。

方言中的词汇是当地百姓智慧的结晶,通过方言值俗用语而实现趣味性的更是常见。

“哦该罗”、“活泛”、“筐瓢”之类的特色方言词,湖南话中特有的句尾词“咧”、“咯”、“晚”,否定副词“莫”等,有的方言俗语或熟语虽然略显粗漏,但在反映湖南市井生活为主题的这类本土化电视节目中,这样的方言特色词却显得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百姓。

汪涵:这个小强噻!恶习很多。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他不喜欢洗澡。

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他同桌,他们班上的班主任就跟他爸爸提意见。

马可:“小强爸爸啊!你应该好好的跟你家里小强搓一个澡咧!”汪涵:是的。

马可:“洗澡都不能解决问题了咧。

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他同桌,只要跟他同桌的同学啊,都……”汪涵:都咋啦马可:“都没有活过这个学期的咧”汪涵:结果小强爸爸怎么说的咧!你还记得啵马可:记得。

是这么说的:“我儿子是来读书的,不是送给你们来闻的!劳驾你们自己在这个教室里面搞一点醋,好好的熏一熏”。

汪涵: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崽。

句末语气词“噻”、“咧”、“啵”、,动词“搓”和“搞”,名词“崽’都具有浓郁的湖南本地色彩。

“有其父必有其崽”更是没语壤语与方言的杂揉。

在其中一期《越策》上,汪涵灵活地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精神与春运挤火车的话题联系在一起,十分巧妙。

另外,节目中经常会出现湖南的儿歌或者民谣。

《月亮粑粑》是湖南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儿歌,“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碰达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扎糍粑,糍粑跌得井里,变扎蛤蟆,蛤蟆伸脚,变扎喜鹊,喜鹊上树,变扎斑鸠,斑鸠咕咕咕,和尚呷豆腐,……”用湖南方言来读,全歌是压“a”韵,上口易读,使很多非湖南本地人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南方方言特色。

除了典型的湖湘方言,汪涵还掌握了如四川话、东北话、上海话、广东话等其他多地方言。

将语用策略作为文章主线,通过对比方法,并以汪涵主持的《天天向上》和《越策越开心》两档节目的言语材料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汪涵主持的语言特点。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就语言特点来说,汪涵的语言独具个性特色,汪涵善于利用各种语用原则来达到幽默的话语效果。

为了说明影响语用策略使用的机制,作者将两挡节目进行对比研巧,揭示出了同一主持人面对不同节目对语用策略选取不同的原因。

总之,语言特点需要被我们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下去研巧,因为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人和语言背景都会影响语言特点的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