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珙桐花开

珙桐花开

珙桐花开珙桐,俗称水梨子、鸽子树,因其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珙县,叶片形状像桐子叶,故命名珙桐。

珙桐是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该属仅有珙桐和光叶珙桐两种,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故而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

珙桐多零星生长,极少成林,树干能长高到20多米,大树胸径可达1米以上。

花期4至5月,果熟期10月。

花开时节,两片乳白色的苞片大小和形状极似鸽之两翼,而圆球形的花序像极鸽子的头部,远远望去犹如白鸽栖上枝头,山风吹动,像一群群跃跃欲飞之白鸽,蔚为壮观,因此又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约在100万年前,地球上植被十分丰富,珙桐及其家族曾繁荣一时,但在第四纪冰川侵袭后,许多植物惨遭灭绝。

由于我国高山大川多,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珙桐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之一。

珙桐自然分布带主要在我国西南部的四川巫山、南川、宝兴、珙县、平武、汶川、灌县,湖北神农架、兴山、五峰,湖南桑植、慈利、武陵源、天门山、永顺、石门,贵州松桃、梵净山,云南绥江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山区。

1862年,大熊猫的发现者法国神父戴维在四川宝兴穆坪林区发现珙桐树,很快引起了欧美植物学家的重视,纷纷来华寻找珙桐。

1897年,法国人法戈斯将他采集到的37枚珙桐树种子送回法国栽种,但只有一枚发了芽,在异邦的土地上生长良好,并于1906年开了花。

1900年英伦园艺公司派遣植物学家威尔逊到中国搜集珙桐种子,他于1903年至1904年几次将所采集的种子寄回英国繁殖,并开了花结了果。

在法戈斯、威尔逊之后,西方对“绿色熊猫”珙桐感到极大兴趣的专家、学者多了起来,采集到珙桐种子的人也多了起来。

于是,珙桐种植风摩一时,珙桐不仅在一些著名植物园中扎下了根,而且很快出现在欧美的许多城市和街头,以后又陆续进入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闻名中外的园林观赏树种。

近人钱坚质的《珙桐花》诗,对其有生动描述:幽然九老洞,产得珙桐花;双瓣如合掌,对开若破瓜。

惟希争雪白,不欲以香夸;怪底人饶舌,偏今泛海槎。

陈子庄的《题峨眉珙桐花诗》,写得也很风趣:春去还飘雪,珙桐正试花。

凤鸟今未至,不许乱栖鸦。

钱坚的《珙桐花》诗注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其白宫有此珙桐一株,夸耀世界,惟其独有,旋以气候失调萎,招告有此花者,以万金之值给之。

后川大博学教授电知得赏,美国派员来此移去一株。

”40年代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的黄大受《峨眉风光》一书也说,峨眉珙桐“过去注意的人很少,后来有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以为这是世界少有的东西,用飞机运到美国,所以国内外都闻名了!”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到瑞士日内瓦参加有关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在下榻处见到几株美丽的珙桐树,乳白色的苞片象一群和平鸽迎风舞动,得知来自中国,非常喜爱。

归国后,他勉励我国林业工作者要重视珙桐的研究和发展,支援国内外对其种苗的需要。

到80年代初,欧美不少国家的植物园中已普遍种植珙桐树,它象和平的种子撒向世界,正在为美化人类生活作出无私的奉献。

2015年4月18日,又到珙桐花开时节,珙县王家镇首届“珙桐花飞醉美王家”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赏“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品珙桐树奇特而耀眼的“鸽子花”,领略原始森林古朴神秘的林海风光,感受“五尺道”的悠远厚重,品味王家白酒的香醇。

“珙桐之乡”王家镇的独特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王家镇的珙桐主要分布在四里坡原始森林里。

从镇上出发,大约50分钟的车程才能到达珙桐主风景区,汽车沿着盘山公路逶迤而上,海拔逐渐升高,绵延起伏的群山重重叠叠、云雾缭绕,沿途的风景足以羁绊我们的脚步,但为了快点看到美丽的珙桐花不得不放弃。

终于到达四里坡,这里的海拔有1300——1600米左右,凉风从深山吹来,凝着一股股淡淡的幽香和潮湿而滋润的水气,所有的疲倦一扫而光,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进入原始森林,古树虬枝随处可见,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成片的罗汉竹郁郁葱葱,竹林下小溪潺潺流过,清凉甘冽的竹根水沁人心脾。

密林深处,奇异而美丽的珙桐花竞相开放,挺直的树干上枝繁叶阔,洁白耀眼的苞片手掌般大小,成双成对,酷似鸽子的两翅。

珙桐花很奇特,它的花朵没有花瓣,由两片大小不一的乳白色苞片,包裹着一颗暗紫色的花蕊,在枝头随风摇曳,宛如万千只白色的鸽子在山间飘飞,又有“鸽子花”的美称。

一阵微风吹拂,万花齐动,对对“鸽子”翩翩然欲飞出林涛绿海,动人心魂,是难得的奇观。

让人惊喜的是观赏珙桐花有一条最佳徒步路线,从三岔河入口直到四里坡原始森林有一条四公里的“五尺道”,是王家镇全长25公里“五尺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道路平均宽度约1.2米,坡度大约在30——50度,最高处海拔1373米,在当地被称作“官马大道”。

踏上千年历史的青石板道,上面长出薄薄的一层青苔,石板上现存300余个圆形的拐锥孔和椭圆形的马蹄印,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岁月沧桑,积累着千年以来的历史沉淀,是马帮一步一步踏出的茶马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王家镇对原始森林的保护使一千万年前的孑遗植物得以延续至今,集中分布在四里坡和百花村,面积3000余亩,种群数量12000余株,其中已经开花结果的数量有8000余株,成为名副其实的“珙桐之乡”。

王家镇独特的自然风光,稀有的珙桐,成片的罗汉竹,清澈的竹根水,久负盛名的王家白酒引来四海宾朋,让游客在珙桐花飞中“醉美王家”。

“看到满山的珙桐花真的是太漂亮了,真的是不虚此行,终于了一个心愿了。

”游客杨孝忠笑着对记者说。

据珙县王家镇四里坡森林管理员李兴纯说:“今年的珙桐花开的最好,最佳观赏期在四月底在五月初,这段时间是最好看得时候。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我国独有的珍贵观赏植物。

珙桐的花期为20天左右,开花季节一般在清明后10天—谷雨后10天。

珙县珙桐主要分布在王家镇南部海拔1300-1600米的百花村、柏杨村、大祥村及珙县国有林场四里坡工区。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王家镇,位于珙县的最南边,东南面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境内的四里坡顶交界处有明洪武9年(1376)川滇双方共同镌刻的“芒珙古界”4 个大字于岩石上,由于年久、筑路爆破等原因,现已不复存在。

清及明初,云南的盐、布、杂货多由此经过,肩运、马驮,络绎不绝,商业兴旺。

该镇在明代名浣乡,清乾隆时更名集义乡,民国9年更名为王家乡,因乡公所在王家场(据传当年有家姓王的人家常年在该处卖草鞋)得名。

1956年2月,王家、三河、文化3个乡合并为王家乡。

1958年 10月,成立王家人民公社。

1992年,三溪乡(原三河乡)与王家乡合并,并更名为王家镇。

镇域林业、水能资源丰富,有湿地生态系统500 多亩,原始森林1万余亩,人工林5万余亩,次生林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6%。

黑熊、猴子、野猪等稀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世界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有“活化石”之称,因其花开造型酷似展翅白鸽,故又名鸽子树,现存13000多株,主要分布在四里坡及大雪山麓原始森林,全镇农户4920户,总人口2065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和苗族。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王家镇是珙县烤烟生产第一大镇。

全镇煤炭储量达1亿吨,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

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王家镇境内,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约3至5尺宽不等的官马大路,它是“五尺道”的重要通道。

道路多半是用乱石和石板铺成,多数是高低不等的梯步,也有少部分泥巴路。

“五尺道”有时躺在平坝;有时睡在高山;有时躲在密林;有时涉过浅滩。

此路是一条重要地出川之路。

古街道王家场(镇)老街,以前共有两条街组成,一条南起石拱桥,北止下街坝,长约1000米,宽约3——7米不等。

分后街、中街、下街。

过去王家场街上人多以开客栈、饭馆、烟馆、茶馆、药铺、商铺、染房、赌场、当铺、理发馆、屠场、维修铺和帮工等过日子。

古客栈古时候,王家场街上有多家客栈,都是瓦房,基本上经营客栈者,同时又经营饭馆。

接近250个床位,有60%在楼上,上楼用板梯,防蚊用纹帐,照明用菜油灯、煤油灯和马灯及蜡烛。

客栈门上贴着门神和图画,门枋上贴着对联,上方挂着醒目的大红灯笼,用毛笔写上;“某某客栈”的大字。

古拱桥在王家场街上南端的背荫岮悬崖绝壁之下,在三岔河上,于明末清初就横跨一座约15米高,5米宽,1米厚的石拱桥,碑刻“道南桥”,桥的中间还夹着一条石龙,尾在南,头向北,象征着人们对石拱桥降龙避邪,战胜洪灾,造福众生的美好期盼!桥的根基坚固,桥体牢固,全部用沙石条子、石灰、炭灰三合土修成,质量十分可靠,经受着了几百年时间地日晒雨淋,若干场洪水地冲刷威胁,数万亿次的人畜负重踩踏的严峻考验还依然如故,屹立街南!还正在默默地为人民发挥“余热”。

古碉堡从王家场(镇)分路向西边走,15分钟的车路,便到了该镇长埂村5社的地面上,这里的大地名叫刘家坝,矗立着两座始建于公元1946——1947年(丙戌——丁亥)的,5层楼高、1米厚的黄褐色大碉堡,包括两个天井,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清清的福胜村小河静静的从大碉堡前流向北而转东方,两条公路分别也从它的前面分别通向福胜村和大雪山镇。

大碉堡下的河坎上屹立着一棵千年银杏,粗大的树干,粗糙的树皮和衰黄的树叶见证着千年的沧桑;大碉堡后面是一片千亩绿油油的楠竹林,每年春雨一洒,便是万笋竞放,每年都会诱来千只白鸽到此栖息一段时间。

在刘家坝大碉堡的东面,只隔一条小河,约200米处,便到了该镇长埂村4社的地面上,这里的大地名叫槽门子,与刘家坝大碉堡面对面的也矗立着一座建于清末的,4层楼高、1 米厚的白色碉堡,后面还依附着一大片木瓦房。

它的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清清的四合村小河静静的从碉堡前流向东方,两条公路分别也从它的前面通向福胜村和大雪山镇。

古庙宇在王家古镇往西方约7000米地,徐家村4社北端,在王大(从王家镇通向筠连县大雪山镇)公路的南边沿,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庙宇,始建于明末。

以前叫回龙寺,静静的徐家河就从这里出奇的向西方流去。

红庙子包括一个正殿,两个厢房,占地约1000平方米,瓦木结构,全部用优质木料建成。

以前这里正殿内的佛台上三方都有菩萨,还有“普童岩”,高高的墙壁上写着“神圣显威灵”等繁体字。

显得有些庄严肃穆。

在该镇往西面长埂村7 社的地盘上,也有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庙宇,始建于明末清初,名叫“文昌宫”。

占地约1200平方米,瓦木结构,全部用优质木料建成。

梁上书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8个醒目大字。

该庙曾于光绪23年培修过。

侍侯菩萨,有时还做庙会。

远近善民曾多次筹措“公德”把该庙宇修缮好,基本恢复原状。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