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部编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1 竹里馆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并从你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含有“独”字的句子,并说说它所表现的内涵。

5.谈谈本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6.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7.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 春夜洛城闻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_____________。

2.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4.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5.“折柳”在诗中指,“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6.有人认为折杨柳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呢?3 逢入京使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边塞诗人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4.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句,根据你对《逢入京使》的理解,你能说说宋之问诗中表达的感情吗?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似乎有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4 晚春一、默写二、练习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分)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登幽州台歌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悠悠”和“怆然”两个词语。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5.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登飞来峰一、默写二、练习1.本词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分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所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4.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5.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6.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游山西村一、默写8.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己亥杂诗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前两句运用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和的复杂感情。

3.“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此诗是如何突出“愁”的?6.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泊秦淮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作者借陈后主之诗批评商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7.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的画面。

(1分)贾生一、默写二、练习1.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求贤”而至“访逐臣”,可见文帝求贤若渴,欲咨询治国安民之道。

B.“才调”兼包才能、风调,“更无伦”,宛见贾生少年才俊、华采照人的风貌。

C.第三句生动地描绘了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膝之前于席”的画面。

D.末句指出文帝与贾生在宣室夜对不问苍生,而是为了向他询问鬼神的问题。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特标“求”、“访”,用词精当,富于意味,耐人寻味。

B.“虚”字只轻轻一点,却使人对文帝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

C.末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诗作讽汉文帝其实是讽刺唐朝皇帝,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3.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4.怎样理解“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约客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4.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的“敲”字,写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6.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早春B.暮春C.夏季D.秋季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的前两句所写之景。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