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文献格式

开题报告文献格式

开题报告文献格式开题报告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开题报告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则如下:第一、参考文献类别:[M]代表专著;[C]代表论文集;[N]代表报刊;[J]代表期刊;研究报告为[R],[D]代表学位论文;[A]代表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章;[Z]代表其他,[P]代表专利。

第二、参考文献排列格式:著作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页码.[1] 军, 郭耀煌. 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M]. : 中国物资, 2001:1-134.[2]Freud, Sigmund. Three Case Histories[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3: 20-40.[序号]国南.辞格与词汇[M].:外语教育,2001:20-40.学术刊物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页码.[2] 郭耀煌,秉磊.一类随机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策略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2003, 17(4): 114-115.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EB/OL].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3] Ingalls R G., Gynthia K C. The Compaq Supply Chain Analysis Tool [EB/OL]. (1999-05-08)[2006-03-03]. /wsc99papers/ 174.pdf .补充: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⑦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字体要求:1、封面: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加粗小二2、开题报告正文:字体:宋体字号:小四3、参考文献格式: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小四Note:参考文献要求: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中文参考文献在前,英文参考文献在后),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

如: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

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字体要求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

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

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

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

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

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

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

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1.1,1.1.1)。

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

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

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

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

图表不要跨页。

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加以标注,(如:〔1〕)。

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

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

摘要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

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

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

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

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容同样相距12磅。

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

目录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

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

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

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名,出版年,引用页码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大学,2005年,第51页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

(例:如〔1〕)。

9.致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

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

标题下为:专业、(号)、,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

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

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

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注意: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的页码要根据正文的页码进行连续编码。

11.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25000个字符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论文格式),标题应为所翻译文章的标题,用黑体小二号粗体,居中。

这里文献翻译标题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

中文译稿结束后空两行注明外文资料来源,文字容为外文资料来源:书籍/期刊(按参考文献格式),资料来源结束处不要点句号!空2格写:某某译。

字体用宋体小四号加粗(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右对齐。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自1978年重返大陆地区且正式拉开发展帷幕至今,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极速跃升为当下最为瞩目的文化景观。

摘要:本文论述将通过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不同的论题和切入点着手,对现有文献所涉及的各方面容进行划分和梳理;并对不同学科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最后,笔者尝试对目前学术研究所显现的优势及不足加以总结,不遗余力的提出几点浅知拙见,以供们商榷指正。

尽管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滞后,然而其日益多样的风貌和不断延展的视域,同样不容忽视。

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些涉及时代曲、通俗音乐、黄色歌曲等话题的文论,大多是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及争论(例如瞿维、明望分别在1981年和1985年发表于《人民音乐》的文章:《关于流行音乐的对话》、《几点商榷评谭冰若同志《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亦或是一些非正式的散见于文化报刊和有关评论性的文集中的文章,仅有极少的文章关注到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及构成要素解析,如梁茂春《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和金兆钧《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等篇幅短小的文字,并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论文达到了学术理论建设的高度。

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才正式进入创始和起步阶段,一些关于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叙述,对于相关的人物、事件、作品和音乐现象等方面容进行记录和思考的专著相继出版,当时的期刊论文也对流行音乐在特定阶段的发展史和有关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做了初步总结和探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音乐学界对于流行音乐的学术性研究显现出曙光,无论是对长期混淆不清的概念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涵进行全面的分析,还是在树立流行音乐的学科意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理论研究脉络也日益明晰,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再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和细化的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多元思维、多元视角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态势。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新的文化思潮、新的创作理念和受众审美取向的相继出现,一些涵盖新对象、新观念、新现象的论文命题应运而生,这些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的陆续跟进,为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摄入了全新的氧份,潜移默化的将最前沿、最富挑战性的流行音乐研究推向了全新的临界点,促使我们在新的机遇下,理性的汲取、借鉴国外先进学科的研究视角、综合性研究方法的同时,寻求真正适应本国国情和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的理想目标。

本文中所提及的有关流行音乐研究的学术资料,均是本人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读秀学术搜素、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搜索获取到的,自1979年至今已在国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由于目前各学科各类型的学术文献中,将流行音乐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关键词进行论述的文章十分庞杂,所体现出的理论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同时受限于笔者知识结构之单薄,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难以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并将相关研究进行更为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本文仅对于少量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进行扼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