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新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新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青少年走向生活的关键阶段。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因此,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教育一家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作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单位,我们要从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入手,预防青少年犯罪。

从引导教育,感化教育,预防教育和惩戒手段等方面入手。

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问题,人民生命财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家庭预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长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许多成功人士都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也大多有着不幸的家庭。

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作为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不要把夫妻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

在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要去关心、接近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思想沟通。

同时,家长要以自身的模范形象去影响、去感染、去带动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注重培养孩子良好读书读报习惯,提高孩子的鉴别力和增强自身对腐
朽思想的“免疫力”。

家庭教育还应灌输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的社会公德,多方面地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教育孩子学做人,做真人的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和睦、健康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稳定的、和谐的、有生机的空间,父母用健康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就会引导培养孩子有上进心、有自信心、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让孩子顺利的渡过困惑期,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培养孩子的有独立思考问题、分辨是非的判断力及对待应付控制各种局面的能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全人格。

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帮助,在青少年时期父母的导航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走向社会是否能让社会认可。

成功的父母不仅是事业的成功,也应该是孩子的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无形的。

反之,父母离异分居、家庭失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必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无形的伤害,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使孩子孤独、自卑、怨恨、狂妄,给违法犯罪心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使外界的不良诱惑因素有了可乘之机,使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预防
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创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单靠一个部门是难以预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从关心、爱护、教育、管理等等方面着手,不断的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用案例和现实生活来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将犯罪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青少年犯罪和减少犯罪。

主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1、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严禁学校周边开设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室,使青少年远离毒品、网络和电子游戏。

这些是当前诱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由于沉迷网吧而犯罪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他们在网络上浏览到了暴力、色情等网页,由于他们的好奇冲动,抵抗能力差,加上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的教唆,很容易使他们犯罪。

还有不少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里上网聊天,结交朋友,甚至发生了网恋不能自拔,因囊中羞涩,不能支付上网费,又不敢跟父母要,最后走向盗窃之路。

2、杜绝不健康的报刊杂志、淫秽录像、影视作品进入学校和学校周边区域。

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很容易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管理,加大扫黄力度,净化社会风气。

3、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青少年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三、学校预防
学校教育要进一步到位。

学校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各中小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的主要担负者。

这些教育,对青少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展以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和生理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三理”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家长学校和教师教育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校园建功立业。

学校在很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教育工作。

主要表现在:1、切实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社会和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不能使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

多开展思想健康的活动,
多上优质课、法制课、思想道德课。

2、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制素质。

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受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意识观念强的学生,在现实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法律意识,观念淡泊,甚至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宗旨,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给学校和教师造成了恶劣影响。

他们只追求分数,对成绩差的学生漠不关心,缺乏耐心的教育引导,甚至冷嘲热讽或者,打入另类,有的甚至将他们推出校门,使学生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得不到老师关爱,自暴自弃,产生辍学和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青少年的能力特点、个性特点、行为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因人施教,平等对待优劣学生,引导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有缺点的学生耐心帮教,让他们远离罪恶。

3、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性偏差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些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适应环境。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肌体内部受性激素的生理影响,容易引起冲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道德观念很肤浅,情感冲动往往难以控制,容易突发性暴力犯罪。

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对青春期的教育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更不能回避实质性问题,要理直气壮的讲性教育,不能让青少年对性有神秘感。

4、加强和完善学校的治安管理制度,制定强有力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多注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行为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因为在青春期容易冲动,并带有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他们,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有很大的作用。

对厌学逃学的学生应及时通知监护人,确保学生不进入不健康的场所。

在校园开展“三有、三为”活动。

三有即“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三为即“为祖国做件好事、为集体做件好事、为他人做件好事”。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友爱,减少矛盾纠纷,维护校园秩序。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断完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隐患,减少负面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

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

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

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

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

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

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

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

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

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记得那次,当电话那端,传来千里之外,你亲切的声音,那一刻,姐姐接电话的手在颤抖,心在激烈的跳动,姐姐卸掉所有的坚强面具,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竟在你面前痛哭的发泄流泪。

你用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着姐姐,为姐姐抹去眼角的泪痕,把微笑的阳光,洒向姐姐的世界,从此,你就成了姐姐一生的感恩。

妹妹,你在姐姐的眼里,是没有血缘关系,如同骨肉的亲人,甚至超越亲情的朋友,你留给姐姐的是太多太多的感动。

常常让姐姐沉浸在绵绵幸福的回忆中。

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