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背街小巷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背街小巷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市浈江区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编制日期:目录一、施工方案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建设概况: (1)1.2、技术指标: (4)1.3、道路设计概况: (4)2、工程特点分析: (34)3、施工部署: (34)3.1、管理目标: (34)3.2、施工组织机构: (35)3.3、施工总体具体安排: (35)3.4、施工总体顺序: (38)3.5、施工准备: (38)3.6、本工程的重点施工技术问题 (39)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9)4.1、质量标准 (40)4.2、施工测量 (40)4.3、排水工程 (41)4.4、管网配合施工 (43)4.5、沥青路面面层施工 (43)4.6、施工技术要求 (56)4.7、附属工程外墙翻新施工工艺 (63)4.8、花岗岩路面、人行道面层铺贴施工工艺 (65)4.9、绿化迁移施工工艺 (66)4.10、照明安装 (66)4.11、墙身砂岩浮雕施工工艺 (66)4.12、雨棚安装 (67)4.13、广告招牌安装 (68)5、季节性措施 (69)5.1、雨季施工措施: (69)5.2、夜间施工措施 (69)二、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70)1、工期计划 (70)2、工期保证措施: (70)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74)1、平面布置的原则: (74)2、平面布置的要求: (74)四、质量保证措施 (76)1、质量目标:确保合格工程,争创省优质工程。

(76)2、质量保证体系: (76)2.1、组织上: (76)2.2、技术上: (78)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9)五、安全保证措施 (81)六、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92)七、劳动力安排计划及措施 (95)1、劳动力安排计划: (95)2、劳动安排措施: (95)八、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 (98)九、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99)1、机具设备的使用管理 (99)2、主要机具计划表详见下页 (99)主要机具使用计划表 (100)十、交通组织措施 (101)(一)施工段的划分及进度计划 (101)(二)交通疏导 (102)(三)交通组织疏导方案 (102)(四)施工安全标志 (103)每个工作面交通设施配置数量表 (105)(五)安全标志设置 (106)(六)道路安全施工方案 (106)(七)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07)(八)应急预案的技术措施 (108)十一、施工材料二次运输 (109)十二、渣土淤泥清理外运 (110)(一)淤泥的外运清理: (110)(二)开挖渣土的外运清理: (110)十三、外墙脚手架施工方案 (111)一、编制依据 (111)二、施工方案的确定 (111)三、施工部署 (111)(一)、双排钢管脚手架布局 (111)(二)、双排钢管脚手架布置 (111)四、主要构造措施 (111)五、外脚手架安全性能计算 (111)六、脚手架的搭设 (118)七、搭设外架的安全措施 (121)十四、安全通道施工方案 (122)一、安全通道布局 (122)二、安全通道的搭设 (122)十五、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方案 (125)一、工程概况 (125)二、主要工艺及施工方法 (125)三、施工质量控制 (129)四、安全保证措施 (130)五、环保措施 (131)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建设概况:1.1.1、工程名称:市浈江区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工程1.1.2、建设单位:市浈江区市政管理中心1.1.3、设计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1.1.4、建设地点:市浈江区1.1.5、质量标准:合格1.1.6、施工围:本项目为市浈江区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包含小岛、南郊和铁路三大片区。

小岛片区包含以下 12 条道路,分别是北直街、老东门巷、米行街、漂布塘、上后街、吾牙巷、武镇街、下后街、云龙亭、横巷、壮志街和宝安巷。

设计总长约 2703m,比工可 2988m 少 285m(主要是一些路段已经铺沥青及几条支巷围变化)第一,北直街为南北走向,起于路,止于风度北路,路面宽为 3.4-6m,全长约 433m。

第二,老东门巷为南北走向,起于武镇街,止于建国路,路面宽为 3m,路线长约 171m,设计长约 132m。

第三,米行街为南北走向,起于公厕,止于园前东路,路面宽为 5.5m,全长约 98m。

第四,漂布塘为东西走向,起于武镇街,止于兴隆街,路面宽为 11m,路线长约 215m,设计长约 156m(起点位置~K0+060 已经加罩沥青)。

第五,上后街为南北走向,起于风采路,止于仁爱路,路面宽为 5.5m,全长约 283m。

北支线99m,南支线 96m。

第六,吾牙巷为南北走向,起于复兴路,止于和平路,路面宽为 3m,全长约 171m。

第七,武镇街为南北走向,起于建国路,止于熏风路,路面宽为 5.1m,路线长约 256m,设计长约 196m(终点约 60m 已经加铺沥青)。

第八,下后街为南北走向,起于仁爱路,止于建国路,路面宽为 5.4m,全长约 142m。

第九,云龙亭为南北走向,起于安宝巷,止于建国路,路面宽为 6.8m,路线全长约 364m,设计长约 304m(起点约 60m 已经加罩沥青)。

第十,横巷为南北走向,起于升平路,止于路,路面宽为 4.8-5.5m,全长约 118m。

第十一,壮志街为南北走向,起于复兴路,止于和平路,路面宽为 7.3m,全长约 186m。

西支线 44m,东支线 101m。

第十二,安宝巷为东西走向,起于武镇街,止于云龙亭,路面宽为 4.8m,全长约 144m。

南郊片区包含以下 5 条道路,分别是金沙中巷、金苑巷、金沙东巷、金沙西巷和金沙一横巷。

第一,金沙中巷为南北走向,起于金沙北路,止于金沙南路,路面宽为8.2m,全长约 509m。

第二,金苑巷为南北走向,起于金沙中巷,止于金沙中巷,路面宽为 6.4m,全长约 309m。

第三,金沙东巷为东西走向,起于韶南大道北,止于金沙中巷,路面宽为6.9m,全长约 95m。

第四,金沙西巷为东西走向,起于北江中路,止于金沙中巷,路面宽为 7m,全长约 80m。

第五,金沙一横巷为东西走向,起于韶冶生活区,止于金沙中巷,路面宽为 6.6m,全长约 77m。

设计总长 1070m,比工可 1600m 少约 530m(主要是一条小区路不处理)。

铁路片区包含豆芽巷及 2 条分支路。

豆芽巷主路为东西走向,起于大学路,止于加油站,路面宽为 5.3m,路线全长约 642m。

支路 B 南北走向,长约 66m,支路 C 南北走向,长约 60m。

设计总长768m,比工可 660m 多 108m (主要是支线的长度)。

小岛片区主要包括给水管线迁改,排水工程、供电迁改、路灯工程、街道两边旧楼穿衣戴帽、园林绿化、道路改造(含铺设花岗岩以及部分白改黑)、雨棚工程和广告牌工程。

南郊片区主要包括给水管线迁改,排水工程、供电迁改、路灯工程、街道两边旧楼穿衣戴帽、园林绿化、道路改造(含铺设花岗岩(人行道改造)、部分白改黑、)、雨棚工程和广告牌工程。

铁路片区主要包括给水管线迁改,排水工程、供电迁改、路灯工程、街道两边旧楼穿衣戴帽、园林绿化、道路改造、雨棚工程、广告牌工程、围墙拆除重筑。

本项目现状道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改善行车舒适性,提高该段道路的运营质量,本次提升工程拟对该路段进行沥青罩面。

设计主要容有:对本项目涉及道路现有的出现病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复,并在修复好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同时对部分路段破损严重的人行道进行挖除重建,1.2、技术指标:道路横坡度:车行道1%。

荷载标准:道路路面BZZ-100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1.3、道路设计概况:1.3.1、道路设计:本设计坐标系采用1980 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本项目12条道路在旧路基础上加铺沥青面层或者铺设花岗岩。

1.3.2、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五条道路纵断面在旧路基础上加铺沥青面层,纵断面按照原有线。

1.3.3、标准横断面设计:本次工程只进行沥青罩面,不涉及到道路拓宽等容,故改造后道路横断面与改造前保持一致。

1.3.4、道路平面设计:平面按照原有线形。

1.3.5、路基设计:本次工程为沥青罩面工程,对下路面沉严重的路段,挖除旧路面及基层,重新铺装 C20 垫层及C35 混凝土再加罩。

1.3.6、路面工程设计:1.3.6.1 路面病害现状与分析1)现状道路病害:2)道路病害原因分析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位于中间车道,或者中间车道与最外车道之间,此类裂缝的产生是由于道路承载力不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导致水泥砼面层开裂。

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旧路路面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形成横向裂缝。

面板破碎的原因:该路段交通量过大,重车较多而导致路面板破坏。

板角断裂产生的原因:长期的交通运营,造成路面早期疲劳损坏,旧路混凝土板横缝填缝材料出现老化、挤出、缺损后,路面水渗入后造成板底脱空、唧泥等病害后板角断裂。

裂缝与纵横缝相交,且交点距板角小于或等于板边长度一半的损坏。

本次工程为沥青罩面工程,加罩前,需要针对路面的损坏情况进行旧路病害处理,具体如下:1.3.6.2 轻微裂缝修复对宽度小于 2mm 的轻微裂缝,采用清缝灌沥青。

(1)顺着裂缝扩宽成 8mm 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不小于 5cm。

(2)清除混凝土碎屑,吹净灰尘。

(3)灌入橡胶沥青加热施工式填缝料。

1.3.6.3中等裂缝修复对大于 2mm,小于 15mm 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

(1)在裂缝两侧切缝时,应平行于缩缝,且距裂缝距离不小于 15cm。

(2)凿除两横缝混凝土的深度为 8cm。

(3)每间隔 50cm 打一对耙钉孔,耙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耙钉直径 2~4cm,并在耙钉孔之间打对与耙钉孔直径相一致的耙钉槽。

(4)耙钉宜采用 14 螺纹钢筋,使用前应予以除锈,耙钉长度为 40cm,弯钩长度为 10cm。

(5)耙钉孔必须填满砂浆,方可将耙钉插入孔安装。

(6)切割的缝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

(7)浇筑 C35 混凝土应及时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

1.3.6.4 严重病害修复对破碎板、面板网裂、断裂板、纵横向裂缝、大于 15mm 单条裂缝等较严重的病害,采用换板处理。

(1)当水泥砼板出现裂缝、沉陷等严重病害时,对水泥砼板进行换板处理。

(2)旧面板更换时,若下承层松散、强度不足应或发现基层损坏,应采用C20 混凝土对其进行补强,浇筑基层前,需保证底基层压实度达到 94%。

(3)换板处理时,横缝间传力杆植筋,纵缝间拉杆植筋。

(4)换板处理后,按原水泥砼板恢复横、纵缝。

(5)拉杆采用 14 螺旋钢筋,长 70cm,间距 70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