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方式
支
买 直接税
付
支出
间接税
政府部门
进出口 资本往来
进口 关税 国际市场
进口
国民收入
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框架
短期
总需求曲线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
长期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本书框架
1.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12章 2. AE—NI模型——第13章 3. IS—LM模型——第14章、15章、16章 4. AD—AS模型——第17章 5. IS—LM—BP模型——第19章、第20章 6.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就业和失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是50美元 各中间产品的增殖值为50美元
所以,各中间产品与劳务的增值之和就是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小麦
100
——
面粉
120
100
面包
150
120
总计
370
增值 100 20 30 150
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的关系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生产出成品(纱) 15,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5,000 10,000 50,000 产出(增值)
200,000 150,000
50,00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 法
➢生产法 ➢支出法 ➢收入法
2.支出法
• (1)消费C/居民个人消费 • ——不包括建设住宅的支出 • (2)投资I/私人总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新资本品)
• ——非住房投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 ——住房投资:居民购买新建住房 – ——存货投资:存货使企业的资本存量增加 • (3)政府购买G •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 • (4)净出口X-M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就是将生产各阶段增加的价 值加起来。即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 又叫增值法。
GDP n PQ i1 i i
1.生产法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
小麦
100
——
100
面粉
120
100
20
面包
150
120
30
总计
370
150
2.支出法
➢支出法:就是从购买最终产品支出角度看社 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GDP=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 GDP = C + I + G +(X-M)
5)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GDP与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土原则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原则
➢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 生 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
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 素 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
3.收入法
➢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
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
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GDP=工资
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
2.如何理解GDP的概念
概念
1) 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 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2)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是个流量。
3) 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4) 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 个地域概念。
GDP与GNP
➢GDP与GNP的关系: GDP = GNP – 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
+ 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单位:美元
0美元
15
农民
种子、化肥价值
棉花
20 纺纱厂
纱
织布厂
30
45
50
制衣厂
售衣商
消费者
布匹
成衣
成衣
新创造价值:15+5+10+15+5=50美元 最终产品的价值:50美元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与方法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国民经济中宏 观问题的学问。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收入与产出水平—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就业与失业——就业问题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 经济周期——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货币与银行对经济的作用 国际收支与汇率 宏观经济政策
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18、21章 7. 主要经济学流派——第22章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 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0
15
农民
种子、化肥价值
棉花
20 纺纱厂
纱
织布厂
30
45
50
制衣厂
售衣商
消费者
布匹
成衣
成衣
单位:万美元
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的关系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GDP=总产出 总产出=新增价值 新增价值=总收入 总收入=总支出
二、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 关系
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例) 单位:美元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方式 Macroeconomics
本章知识梳理
宏观经济学导论
国
国民
民
支出法 收入
收
GDP 概
GDP 核
的基
入
念
指 标
算
收入法
本公 式
GNP 、 NDP 、 NI 、 PI 、 DPI 等。
二部门:I≡S
三部门:I≡S+(T-G) 四部门: I≡S+(T-G)+(M-X+Kr)
二、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与区别
2.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市场四分和经济主体四分:
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外贸
要素市场 劳动及其它生产要素
厂商部门
证券 投资 货币市场
储蓄 家庭部门
政
商品和服务
转
府
移
购
产品市场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 短期和长期分析
存量与流量分析
——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量值。 ——流量(flow):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量值。
存量与流量
二、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与区别
1.联系
对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离不开对个体经济行 为分析,即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 总体经济行为绝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 总,即对微观经济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 济未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