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专项练习

初中文言文专项练习

1、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2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⑫翻译下列句子。

(2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0.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6.“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7.读了本文,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3、(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羸,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酹:lâi 把酒浇在地上)1、用课文原句为(甲)文填空。

2、为(甲)文加点字注音:潴:胼胝: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泥于掌故()是以必得()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全石以为底()盖地有高低()必如是()盖竹柏影也()如好逸而恶劳()4、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2)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译:5、(甲)文侧重写海瑞躬历事务的献身精神,(乙)文则写海瑞死后民众的反应。

海瑞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呢?4、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潴有浅深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昔海忠介治河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20.翻译下列句子: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译: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译:21.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22.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23.你对文中的海瑞了解多少?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24.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5、居高位而不易其本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居高位而不易其本()(2)辄拾以啖之()(3)亦缘其性真素()(4)殷仲堪既为荆州()2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云我豁平昔时意。

(2)焉得登高枝而捐其本。

26.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6、前事不远,吾属之师(13分)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亦知是尧、舜()(2)勇者竭其力()(3)炀帝恃其俊才()(4)曾不自知()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新课标第一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写出一个能表达本文寓意的成语(四字、八字皆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就文中某一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启示。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

久欲为长堤。

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

病涉:苦于涉水行走。

泽国:低洼积水之地。

籧篨:芦苇。

漉:淘干。

实:填塞。

汱:排水。

14.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16.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8、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2—15题。

(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会天大雨,道不通(____________)(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________)1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A.辍耕之垄上B.怅恨久之C.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D.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这种做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

(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重岩叠嶂()(2)飞漱其间()(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忘操之拔山倒树而来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 D.物外之趣春冬之时14.翻译下列各句。

(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分)(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分)15.文中的画线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6.你能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吗?(2分)10、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