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异氧微生物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2. 1基本概念2. 1。

1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 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占1/3)CHONS + O 2 CO 2 + H 2O + NH 3 + SO 42- +⋯+能量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占2/3) ● C 、H 、O 、N 、 + 能量 C 5H 7NO 2● 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endogenous respiration )C 5H 7NO 2 + O 2 CO 2 + H 2O + NH 3 +⋯+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 细菌: C 5H 7NO 2; 真菌: C 16H 17NO 6; 藻类: C 5H 8NO 2;原生动物: C 7H 14NO 3 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1) 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a . 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b .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3)合成量的大小,对于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厂的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一方面:● 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 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2. 1。

2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1)溶解氧(DO ): 约1~2mg/l 2)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a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b . 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最适宜温度 15~30︒C ; >40︒C 或< 10︒C 后,会有不利影响。

3)营养物质:细胞组成中,C 、H 、O 、N 约占90~97% 其余3~10%为无机元素,主要的是P 。

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N 和P 。

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 、Mg 、Ca 、S 、Na 等; 微量元素: Fe 、Cu 、Mn 、Mo 、Si 、硼等; 4)pH 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 在6.5~8.5之间;微生物 异氧微生物pH< 4.5时,真菌将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pH值。

5)有毒物质(抑制物质)主要有:重金属蛋白质的沉淀剂(变性;与-SH结合而失活)氰化物H2S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酚、醇、醛使蛋白质变性或脱水染料等;6污水中的有机物本来是微生物的食物,但太多时,也会不利于微生物。

7)氧化还原电位:好氧细菌:+300 ~ 400 mV,至少要求大于+100 mV。

厌氧细菌:要求小于+100 mV,对于严格厌氧细菌,则<-100 mV,甚至<-300 mV。

2.1。

3废水可生化性和可生化程度的判别生物降解性能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某一物质改变原来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结构上引起的变化程度。

可分为三类:1)初级生物降解——指有机物原来的化学结构发生了部分变化,改变了分子的完整性;2)环境可接受的生物降解——指有机物失去了对环境有害的特性;3)完全降解——在好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完全无机化;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被完全转化为CH4、CO2等。

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分类:1)易生物降解——易于被微生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而被利用;如单糖等;2)可生物降解——能够逐步被微生物所利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核酸等;3)难生物降解——降解速率很慢或根本不降解。

如烃类、硝基化合物、有机农药及有机燃料等;注意:1)“难、易”是相对的;2)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种属微生物的作用下,其降解情况也会有不同。

有机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1) 对于烃类化合物,一般是链烃比环烃易于生物分解,直链烃比支链烃易于分解,不饱和烃比饱和廷易于分解;2)有机物分子主链上的碳原子被其它原子(如氧、硫、氮)取代时,该分子的可生化性就降低,其中尤以氧取代的分子为甚。

生物分解从难到易的顺序为氧>硫>氮>碳。

3) 主链的碳原子连有一个支链时,其生化性就有所降低;连有两个支链时,可生化性降低较多;当连有两个烷基或芳基时,可生化性也降低较多;4) 苯环上连有羟基或氨基(生成苯酚或苯胺)时,可生化性有所提高;而当为卤代物(特别是间位取代)时,可生化性就降低了。

5) 醇类的可生化性次序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

6) 聚合或复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往往难于生物转化(如木质素、塑料等)。

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因素:1)与化学物质的种类性质有关的因素(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浓度、与它种基质的共存);2)与微生物的种类、性质有关的因素(微生物的来源、数量、种属间的关系);3)与有机物、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因素(pH值、DO、温度、营养物等)。

2.2悬浮生长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2。

1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曝气池:反应主体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一定的污泥浓度。

回流系统: 1)保证曝气池内维持足够的污泥浓度;2)通过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剩余污泥: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1)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2)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3)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4)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5)没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1.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比重:略大于1 (1.002~1.006)粒径:0.02~0.2 mm比表面积:20~100cm2/ml2.生化性能:a.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b.固体物质的组成:1)活细胞(M a):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3)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4)无机物质(M ii):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A.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特征: 1)多属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2)在有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3)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为20~30分钟;4)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B.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单位:mg/l g/m3(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ixed V olatile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VSS = M a + M e + M i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3)污泥沉降比(SV)(Sludge V olume)——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正常数值20~30%(4)污泥体积指数(SVI ) (Sludge V olume Index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 50~150 ml/g ;——注意:1)对于工业废水,SVI 不在上述范围内,有时也属正常;2) 对于高浓度活性污泥系统,即使污泥沉降性能较差,由于MLSS 较高,其SVI也不会很高。

5.关于活性污泥法运行控制中常用的一些参数: 流量 COD BOD 微生物浓度 A Q Ci Bi Xi B 、C Q + Qr Ce Be X D Q – Qw Ce Be Xe E Qw Ce Be Xr F Qr Ce Be Xr 1)曝气池的有机容积负荷:VC Q L ivCOD ⋅=)(3d m kgCOD ⋅;V B Q L ivBOD ⋅=5)(35d m kgBOD ⋅2) 曝气池的有机污泥负荷:V MLSS C Q L i sCOD ⋅⋅= d kgMLSS kgCOD ⋅; V MLSS B Q L isBOD ⋅⋅=5 d kgMLSS kgBOD ⋅53)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Q V HRT = (h )4)曝气池的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V • X /Qw •Xr (h 或 d ) 5) 回流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 回流比:R=Q r /Q根据物料平衡的原理有: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单位 时间进入二沉池的污泥量将等于离开二沉池的污泥量 即 (Q+Q r ) X = Q r X r +Q w X r + (Q-Q w ) X e (Q+Q r ) X = (Q r +Q w ) X r + (Q-Q w ) X e由于 Q r >>Q w 且 X e = 0 则简化为: X(1+R)=X r R所以: R=X/(X r -X) (X r =r.106/SVI )式中r 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有关系数,一般取值1.2左右。

MLSS (g/l )SVI =SV (ml/l )或 SVI =SV (%)⨯10(ml/l ) MLSS (g/l )三.活性污泥的增长规律1、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