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科技大学分营实施方案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功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情趣,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鼓励青少年励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自2012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在承担2012年至2015年科学营分营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校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郁的学术氛围等优势特色将作为北京高校代表继续承担分营工作。
为做好我校科学营组织管理工作,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任务根据中国科协、教育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教委等上级部门关于2016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相关实施方案及部署,我校作为北京10所高校之一,主要承担来自全国各省市190名学生(含香港学生30名、澳门学生20名)和20名带队教师在北京科技大学自7月16日至7月22日的接待和活动组织等工作任务。
二、组织机构成立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科技大学分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维才副校长副组长:李磊校团委书记张卫冬党办、校办主任张文平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杨德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员:马聪校团委副书记闫奎铭校团委副书记吴豪伟党办、校办副主任沈崴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文刚保卫保密处副处长申亚男教务处副处长孟兆磊资产管理处副处长鲍博后勤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李素君校医院副院长邓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王春义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董春阳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德雨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景鹏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苏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牛珩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小宁高等工程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科学营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团委:牵头负责科学营活动的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及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负责与上级有关单位进行沟通,明确工作任务,按时报送有关宣传及总结材料;负责科学营学员、教师的接送、接待、在校期间活动安排和管理工作;负责策划、设计活动环节,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学员在京期间参加各项活动的组织保障工作;负责招募志愿者担任学员各班科技辅导员,做好志愿者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
校办:负责科学营活动的整体协调工作,保障科学营活动顺利开展;协调校领导、专家参加有关活动。
宣传部:负责科学营开展的宣传工作以及新闻单位对活动采访的统一管理工作等;做好学员参观校史馆的接待工作。
保卫保密处:负责科学营活动期间的校园治安管理、车辆通行等工作。
教务处:负责协调学员活动教室安排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等工作。
资产管理处:负责协调有关学院、单位开放实验室,安排、接待学员开展实验室参观、体验及探究活动。
后勤服务集团:负责科学营学员及教师的住宿安排、用餐安排,做好生活用水、用电等的保障工作。
校医院:负责做好学员及教师在校期间医疗保障及身体异常学员的收治工作,做好学员外出活动的随营医生安排等。
信息办:负责为学员及教师制作临时校园卡,开通临时上网帐号,满足学员用餐、洗浴、上网等需求。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工程研究院)、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负责做好学员实验室参观接待、实验体验探究活动场地安排及实验物品准备等;负责做好有关实验参观、体验、操作的设计工作,体现趣味性、科普性、启发性;负责协调安排有关教师、学生参与科学营活动,为学员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过程、指导实验操作,并参与其他交流指导工作;负责推荐优秀学生担任科技辅导员,配合团委做好科技辅导员培训与管理工作。
四、活动安排北京科技大学分营活动将紧密围绕学校特有科技资源和特色学科优势,以“走进科学放飞梦想”为主题,以梦想教育为主线,以科技文化节的形式精心设计各项主题活动,切实帮助营员感悟大学文化,体验科学魅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激发营员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技报国的梦想。
营员将每10人组成1个班(共19个班),3-4个班组成1个大组(共5个大组),依托班和大组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将选拔25名左右优秀高年级本科生担任各班科技辅导员,负责全程指导科学营的活动(活动具体安排详见附件1)。
活动内容如下:1.开闭营仪式。
营员报到后,我校将组织举行科学营开营仪式,介绍活动日程和具体内容以及人员分工、纪律要求、安全须知等事项。
活动结束时举行闭营仪式,总结活动实施情况和效果,评选优秀营员、颁发活动证书。
2.科学实践活动。
带领学员深入学校各特色、优势实验室,体验科学魅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活动内容分为“科学零距离-科研基地主题参观”、“实践初体验-科学魅力亲身体验”、“探秘创新源-科技实验自主探究”、“快乐科学行-前沿科技欢乐互动”、“科技梦想秀-科技创意设计展示”五个环节。
科学实践各环节项目活动概览详见附件2。
“科学零距离-科研基地主题参观”面向全体学员,安排学员分组参观我校冶金、材料领域相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展现前沿科技进展和我校科技特色及实力。
安排学员参观首钢老厂区,了解钢铁工业历史。
安排学员参观中国科技馆,直观深刻的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
“实践初体验-科学魅力亲身体验”面向全体学员,带领学员亲身参与体验机器人表演、智能车表演、智能家居、电脑鼠、物理演示等活动,体验科技的魅力及乐趣。
“探秘创新源-科技实验自主探究”由学员根据兴趣选择金相设计、承载力结构设计、电路板制作、乐高机器人操作、DLG航模制作等五项不同实验内容分组进行专题深度探究,亲自动手参加活动。
“快乐科学行-前沿科技欢乐互动”安排学员参观城市科学节,通过科学探究、科学实验、互动展览等活动体验科学的快乐。
安排学员参加“我是创客”机械创客制作活动,引导营员体验创新创造的收获和乐趣。
“科技梦想秀-科技创意设计展示”面向全体学员,以班级为单位根据不同选题进行创意设计,学校将邀请专业教师和学生科研团队进行考察评比,并在“科技梦想秀”活动中进行展示。
科学营过程中的小班讨论也将围绕每个班的项目进程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
3.名师面对面。
邀请我校胡正寰院士为营员做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前沿知识和名师成长经历,引导营员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4.“科技报国志创新强国梦”科技创新论坛。
开展科技创新论坛,组织营员与我校“校长奖章”获得者等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和机器人、智能车团队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或社团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五、时间推进附件1:活动日程安排附件2:科学实践各项目活动概览附件3:安全预案北京科技大学二〇一六年五月九日附件1:活动日程安排附件2:科学实践各项目活动概览一、科学零距离-科研基地主题参观项目一:参观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11月开始筹建,于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
实验室关注金属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金属材料科学的应用基础问题。
目标是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一代基础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研究;新金属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基础研究;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新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能源电站材料与寿命评估。
项目二:参观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
中心针对中国钢铁企业轧钢装备的实际情况,把钢铁品种研发与钢材性能优化技术、轧钢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与装备、冶金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生产高性能产品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等作为主攻方向。
中心在热连轧、冷连轧板带轧机计算机控制热送热装和连铸连轧技术、板形控制技术、控轧控冷技术、高性能新钢种开发等领域由多个科研成果。
项目三:参观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并正式立项,是我国高校首个冶金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解决我国钢铁冶金工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针对碳素能源高效转化、特色资源高效利用和高端产品高效生产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围绕高温多元多相复杂反应体系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矿相重构与熔体物性、冶金反应机理与过程调控、能量高效转化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洁净化与夹杂物控制五个方面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通过基础理论的突破,为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二、实践初体验-科学魅力亲身体验项目一:机器人参观体验依托高等工程师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开展。
安排学员集体观看学校机器人视频介绍,随后以15人为一组,进入音乐机器人实验室体验电子琴、爵士鼓、电吉他等音乐机器人演奏。
进入竞技机器人实验室,参观体验我校竞技机器人第十二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绿化星球”机器人表演。
该实验可充分展示学校在机器人领域的突出成绩,使学员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提升参与兴趣。
活动周期半天,可容纳60人分组进行。
项目二:智能车参观体验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智能汽车队开展。
该团队是我校比较成熟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连续七年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皆有出色表现,并且连年刷新成绩,成为众多高校同行中效仿追随的对象。
科技营学生可分组参观智能车模型,智能车队现场培训,追逐赛表演、学校智能车队往届竞赛及获奖视频介绍等,激发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活动周期半天,可容纳60人分组进行。
项目三:智能家居体验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智能家居实验室于2012年建成。
实验室负责人王志良教授为中国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北京科技大学首席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实验室让参观者轻松体验物联网智能家居带来的省电、省时、省事、省心、省力的便利生活。
目前可体验内容包括:家电控制、手机操作、解说型服务机器人、云计算电视、健康管理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等。
活动周期半天,可容纳150人分组进行,每组不超过20人。
项目四:电脑鼠参观体验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电脑鼠实验室开展。
电脑鼠团队由我校教师指导进行日常训练,2012年参加全国“电脑鼠走迷宫”喜获全国特等奖等佳绩。
可分组参观电脑鼠模型,电脑鼠队现场培训,观看电脑鼠走迷宫表演、校电脑鼠队参加竞赛视频等,激发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活动周期半天,可容纳150人分组进行,每组不超过30人。
项目五:物理演示体验依托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演示实验室开展。
首先由老师介绍各个实验的内容与原理,并指导学生实际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