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地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思想感情、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培养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饼干(蔬菜味、水果味、巧克力味、海鲜味)、纸巾、选票、统计表、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洗手。

课前播放:郯城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郯城风光秀丽,经济很发达,特别是食品业在全国很有名。

有一家食品厂准备生产儿童饼干,为了开拓市场,非常想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口味,他们委托我在咱班同学中做一个调查,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请小组长打开桌上的纸巾,发现了什么?这就是食品厂生产的饼干。

看,有几种口味?生观察汇报,师出示:
师:请先用纸巾擦擦手,再品尝饼干。

生用纸巾擦手,品尝饼干后说最喜欢的饼干。

师:请小组长把选票发给大家,在你最喜欢的饼干下面打对号。

生选择,小组长收集选票。

【设计意图:统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食品厂想知道小朋友喜欢的饼干,请大家帮忙这一情景。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统计
师:大家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饼干,怎样才能知道喜欢每种饼干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说出“统计”。

师板书课题:统计。

师:用什么方法统计比较简便?生:……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更简便引出用“正”字记录。

师:请小组长打开一号信封,将统计表发给同学。

请两名学生完成读票任务,其余学生做好统计,师巡视。

生汇报统计数据,师贴统计表,填写统计数据。

2、分析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你能清楚地看出什么?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喜欢哪种饼干的人最多?喜欢哪种饼干的人最少?引出统计图。

3、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怎样表示喜欢蔬菜味饼干的有几人?
师:喜欢()味饼干的有()人怎样表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让学生讨论,在优化中引导学生明白“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方法科学、实用。

教师把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图在微机画板上直观改为下图:
将××味××人改成一格表示2人。

小结: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有很多,数据比较小时可以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数据较大时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或更多。

师:你想自己完成这张统计图吗?请小组长打开2号信封,将统计图发给同学。

生独立涂色表示出喜欢各种饼干的人数。

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的作品全班展示。

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师生共同完成屏幕上的统计图。

师: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发现什么?怎么看出来的?(生:……)
师:从一张统计图上看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现在,我们知道喜欢吃()饼干的小朋友最多,喜欢吃()饼干的小朋友最少。

你想对食品厂提出什么建议?
师:大家太棒了,我相信食品企业肯定会很满意的。

【设计思路:通过投票、统计数据,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学生在统计图上整理数据时发现用一格表示1人格子不够,怎么办呢?激起讨论的火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出1格表示2人。

学生在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

最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食品厂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体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析统计图
师:刚才咱们用统计知识帮食品厂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大家真不简单。

看:有一个班的小朋友统计了他们班喜欢的小动物。

屏幕展示课本94页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1格表示几人?从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
2、96页第1题
师:生活中处处用到统计。

看,有几名同学正在停车厂统计各种车的数量。

出示课本96页情景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吗?
生:独立完成96页统计图表,同桌互相展示作品。

分析错例,让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看统计图分析问题:
(1)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2)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知道用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生:……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咱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将统计数据记录在课本95页。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谈收获、谈感想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布置的课后作业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94—96页的内容。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喜爱的饼干入手,让学生帮助食品厂调查小朋友喜欢的饼干来引入“统计”。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给食品厂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品尝完饼干后,让学生亲自统计出喜欢各种饼干的人数,真正让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再如:学生统计完数据后,在统计图上整理数据时遇到了“格子不够了”这个难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怎么办呢?”激起讨论的火花。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格代表2人”。

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在探索怎样解决“格子不够了”这个问题时,我应该放得更多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涂一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更开放一些,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统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期待取得进一步的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