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第六单元认知行为疗法一、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1.建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1.建立咨询关系该疗法强调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求助者并不是出处于被动的位置,一方面他要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不正确的观念加以细致的体验反省;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引导求助者主动再学习的过程。

2.确定咨询目标咨询的根本目标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上述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更为具体的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提问,就是由咨询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自我审查,就是鼓励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应特别注意使谈话的内容基于具体的、可见的事实,避免陷入空洞的理论探讨。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所谓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就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

对于这些错误的观念,可使用以下几种有关的技术:(1)建议。

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

通过这个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来的是否正确。

例如建议强迫洗手者减少洗手的次数,并让他自己去检验是否真的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

(2)演示。

鼓励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象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

(3)模仿。

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

如果把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快的咨询效果。

但有时,在当时治疗情境下所产生的效果无法扩展到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之中。

实际上,求助者在按咨询师的描述进行想象的同时,也在暗暗地把自己排除于所想象的情境之外,即她可能暗示自己这一切只是想象中的,她永远不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境中。

当问她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时,咨询师就发现了比不敢想象之类的错误观念更为基本的错误观念,即认为自己情感脆弱、与众不同等等。

因此,仅仅纠正了那些表层的错误观念并不能使求助者的问题得到根本的好转。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

可用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

要使一个跟“我”有关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

其次,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语义分析和转换,咨询师就可以引导求助者把代表他深层错误观念的无意义的句子转变为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句子,使他学会把“我”分解为一些特定的事件和行为,并在一定的社会参照标准下来评价他们。

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客观的认识,使他认识到他只是在某些特定行为上确实有一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则可能是与常人一样的。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首先,咨询师可以通过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或情境,帮助求助者产生一些通常被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对求助者认知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及时给予强化。

另一方面,在行为矫正的特定情境中,求助者不仅体验到什么是积极的情境,什么是成功的行为,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这样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他就能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功的行为。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所谓认知复习,就是以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法给求助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这实际上是前面几个咨询过程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进一步延伸。

因此这一工作不一定只在咨询的后期才进行。

在每一次咨询之后,咨询师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

作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给求助者新的技能,而且要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

根据达迪里奥和弗里曼的观点,阅读介绍认知疗法的书籍可以作为对治疗的一种补充,并且因其教育目的而对治疗过程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有代表性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

具体程序是:·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压力接种训练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

是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和改变环境情境。

梅肯鲍姆为压力接种训练设计了一个三阶段模型:1.概念阶段关注点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主要是帮助他们获得对压力本质的一个更好的理解,以及用社会交互作用观点来对它进行重新定义而做到的。

通过教学呈现、苏格拉底式讨论、有引导的自我发现过程来完成的。

压力接种训练包括教给求助者觉察自己在压力形成中的作用。

要获得觉察,就必须系统地观察他的内部陈述,并且监控这一内部对话带来的适应不良行为。

这种自我监控贯穿了各个阶段的始终。

求助者通常要记忆开放性日记。

在日记中,求助者系统地记录自己的具体想法、情感和行为。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以应对于不同的压力情境。

作为压力管理程序的一部分,求助者要接受各种不同的行为干预,其中包括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和自我指导训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点是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

一旦求助者熟练掌握了各种认知和行为应对技能,他就要开始练习难度逐步提高的行为家庭作业。

咨询师让求助者写出他愿意完成的家庭作业。

这些作业的完成情况将在随后的会面中得到仔细的检查。

如果求助者没能完成它们,咨询师将和他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

三、相关知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②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的改变;④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所有的认知治疗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贝克是认知疗法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共同感受: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

自动化思维: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规则: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信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黑即白、不是就是来思考和解释。

贝克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体的人认知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

(提问、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模仿等。

)(2)识别认知性错误。

(认知性错误就是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

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求助者诉说的自动想法,以及不同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

)(3)真实性验证。

(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中心化。

(求助者总感觉自己是被人注意的中心。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潮和消退的过程。

鼓励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加以监控,就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

)他还强调重视求助者的潜能。

2.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自我的错误理解:认知治疗与错误观念的假设》雷米的理论和贝克的理论基本前提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但如果说贝克理论所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观念,那么雷米理论则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

在雷米的理论中,上述错误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也就是指错误的自我概念。

雷米认为,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某一类情绪障碍。

对于上述的错误观念,雷米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

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

有一些观念是主要的、基本的,它支配着那些较为次要的观念。

在实际治疗中,有时求助者可能会轻易地放弃了某些错误观念,但如果那些基本的错误观念不能根除,就仍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对于这一点,咨询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雷米理论对错误观念的结构及其与各种情绪障碍的关系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描述,从而可以帮助咨询师尽快制定治疗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揭示并纠正各类错误观念。

3.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治疗和行为矫正技术(CBM)此疗法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

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为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

REBT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

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组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

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遇到的问题。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语言、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

”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