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9)
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 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 找出来并体会作用。
点
磕
退后 上前
架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 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 的心情;
• (3)第十一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看 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视觉: 嗅觉: 听觉:
豆麦田地、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 几点火; 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 笑、嚷声,似乎听到"歌吹"。
触觉
扑面吹来
1、调动各种感官,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表现我去看社戏的急迫心情。
xùdao há ng dà n xǐng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cuān duo fú chá n dà i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chuì yùn zǎo juà n piāo miǎo 歌吹 蕴藻 家眷 漂渺 cuō zhào jí duó 踱来踱去 撮 棹 楫
朗读感知:
1.读完小说你能感觉到作者一 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小说的主要内容吗?
内容概括
•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 小说主要写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 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一 段生活经历。
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这 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
( 1)
随母归省, 盼看社戏 (2)月夜行船, 去看社戏 (3)戏后余波, 怀念社戏
2.“我”去赵庄看戏一切顺利吗?
三次波折:
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 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朋 友与我同去③保证不出事。
3.“我”盼望到赵庄看戏,过程从遇到困难到解决 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 的?谁起到了关键作用?
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 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无 可奈何的沮丧心情。)——不钓虾,东西 也少吃。----只有我不开口。(烘托社戏 对儿童的吸引力)
作用:突出“我”要去看社戏的迫 切心情,为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垫。
Hale Waihona Puke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 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 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 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 来表现看戏途中的见闻和 感受的? 朗读,思考。
• (1)第十段先写“我”的心情: 轻松、舒展、愉悦 • (2)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少年 的开船动作进行了传神的描绘。
(4)这部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 机缘,(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 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3)交 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 “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 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 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二、品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 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5—一哄地出了门。)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我的很重的心—赵庄真在眼前了)去看社戏 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最惹眼的是—向松柏林前进了)在赵庄看社 戏; 四层(月还没有落—各自回去了):看社戏后深夜 归航、偷都。
•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期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 1930年起,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懈斗争,成了 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 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学习目标
• 1.了解鲁迅以及小说常识。 • 2.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 节。 • 3.初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 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二心集》等。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社戏(短篇小说)
•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 情节。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 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品读第一部分
1.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 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 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 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 (2)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 离海不远、极偏僻、临河、住户不 满30家、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 小的杂货店。——平桥村的环境。
绍兴马山区安成河戏台
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 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 “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 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 演出形式。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 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 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1—4段) (5—30段) (3l一40段)
标题“社戏”内容上点明了小说 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结构 上是小说行文的线索。
( 1)
盼看社戏 (略写) (2)去看社戏 (详写) (3)怀念社戏 (略写)
1.看戏前的波折 2.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3.在赵庄看戏 4.月夜归航、偷豆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 研读课文,品读人物。
(3)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1)“我”在那里得到“优待”。 (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为 盼 看 社 戏 作 铺 垫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5)有钓虾、放牛等乐事 (6)“我在那里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 庄去看戏 (最大的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