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及类型专题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
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
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
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8分)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6分)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
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
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
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
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8分)
【必备知识】
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
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
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
貌的形成
【典型例题】
例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二、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防护棚影子
例2、(2019·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
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苔藓、地衣
(2)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3)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方法总结】植被分布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同时植被又是地理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对环境具有指示性。
全球尺度植被分布受纬度和大气环流影响,但小尺度的植被分布也受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影响,比如山地阴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的差异。
因此,遇到植被分布和特征类问题时,要从不同尺度且多种因素综合来分析。
【模拟演练】
(2019·全国卷Ⅲ,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2019·内江模拟)读自然景观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4~5题。
4.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5.图中甲植被最有可能是()
A.温带草原
B.热带稀树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19·河南郑州三模)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科研工作者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处,海拔1 300米至1 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的出现符合()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7.这一片热带雨林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①西南季风②东南季风③河谷地形④盆地地形⑤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019·山东省5月联考)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等有关。
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层深度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9.土壤有机碳通过分解产生CO2,是土壤碳与大气CO2交换的主要形式,若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
试推断该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B.减弱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C.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D.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加剧
(2019·山东济宁期末)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贴伏于地面,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
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片表面温度)在15~18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
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
据此完成10~11题。
10.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寒荒漠
C.高山草甸
D.高山灌木林
11.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地4 500~4 760米处()
A.草地发育较好
B.降水较多
C.透光性较高
D.气温较低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福建厦门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 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
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其中,耐旱、耐贫瘠的侧柏是阴山山脉中分布面积最大的针叶林,目前主要分布在阴山中段的南坡1 300米~1 600米之间。
目前阴山南坡部分高海拔地区已经出现石质荒漠化现象,影响植被生长。
下图为阴山山脉位置、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读图比较阴山山脉狼山段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2)与北坡相比,大青山南坡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上限较低的成因。
(6分)
(3)分析阴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
(6分)
(4)分析侧柏主要分布在阴山南坡的1 300米~1 600米之间的原因。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