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总结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节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当代文化生活特点:色彩斑斓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二、文化生活的表现“喜”与“忧”(一)“喜”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2.表现:(1)充实人们精神生活(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3)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4)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二)“忧”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表现:(1)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2)迎合低俗趣味(3)不负责任的传播“绯闻轶事”三、措施:(一)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分公民、文化企业和国家政府角度,参照第二节总结点)(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大众文化含义:即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节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阳光下的阴影:1.文化选择的原因: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②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1.落后文化:(1)含义不同: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是落后文化(2)表现不同: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传统习俗不等于落后文化)(3)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1)内涵: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2)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叫做腐朽文化(3)态度: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不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②分辨:落后文化属于认识问题,社会危害小,腐朽文化属于社会问题,社会危害大3.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①历史原因: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②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内部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4.措施:(如何面对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①公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②文化生产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主旋律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原因:①必要性: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导表现: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御腐朽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发展道路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一)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都不能让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四)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二)建设文化强国的依据(原因):1.与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2.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3.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三)要求:(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为什么走?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理的关系:(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原因:向文化强国奋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关系: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3)表现: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如何树立自觉和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知识概述:(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先进文化的关系:1.三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当代先进文化2.区别:侧重点不同。
精神文明针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当代先进文化针对落后、腐朽文化(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1.物质文明为政治、精神的物质基础 2.政治文明为二者提供政治保障3.精神文明为二者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有利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全面兴盛各项事业。
三、措施:1、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做法: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做法:①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3.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做法:①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2)目的: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注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4、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地位:是亿万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目的: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6、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思想道德模范1、特点:①时代性:总是带着不同的时代印记②差异性:对思想道德的评判,因不同生活体验而有差异2、作用: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3、要求: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意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特点1、核心: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2、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的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地位: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2)基本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②重要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4)要求:①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1、道德冲突的原因:(1)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使大批农民成为城镇居民(2)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衰落,使得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3)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往的新天地2、解决冲突的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在科学文化陶冶中升华1、科学文化素养①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②重要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