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目录第一页第一章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 1 头痛; 2 偏头痛第二页3 后头痛; 4 前头痛;第三页5 头顶痛; 6 眉棱骨酸胀痛;7 眼眶胀痛;8头风痛;9 头晕第四页10 晕车、晕船;11 脑瘤、脑癌;12 脑骨胀大;13 脑膜炎第五页14 脑神经衰弱;15 脑神经不清;16 失眠;17 睡中咬牙;18 心惊悸19 小脑痛及小脑发胀;20 癫痫第六页21 四肢抖动(舞蹈病);22帕金森氏症、四肢发抖;23 脑积水;24 脑震荡25 头及颈部颤抖;26 耳后头部疮瘤;27脑鸣;28 三叉神经痛第七页29 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30 面麻;31 颧骨疼痛;第八页32 头昏眼花、脸部发烧;33 提神醒脑;34 解疲劳、精神疲劳;35 增加记忆;36 舌强难言;37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1 中风急性发作; 2 半身不遂(偏枯、偏瘫)第九页 3 中风昏迷不醒;4 口眼歪斜、中眼喎斜;5 6 舌僵硬不适;7 中风手足拘挛;8 脑溢血管阻塞第十页9 脑溢血;10 四肢抖动(舞蹈症)第三章眼睛疾病 1 治疗眼睛常用穴道; 2 眼睛疲劳; 3 用眼过度导致头晕、恶心;4 眼睛干涩; 5 两眼睁不开第十一页 6 眼酸胀;7 眼眶胀痛;8 眼角红赤;9 眼红肿痛;10 眼黄;11 眼珠痛;12眼睛痒;13 眼皮上长疮;14 近视眼;15 假性近视;16 老花眼第十二页17 弱视;18 增强视力;19 眼散光;20 眼球歪斜;21 青光眼;22 白内障;23 视神经萎缩;24 飞蚊症第十三页25 夜盲;26 麦粒肿、针眼;27 沙眼;28中心性视网膜炎(视一物如二物);29 目赤、角膜炎、结膜炎第十四页30 视力障碍、眼花;31 视力模糊(视物不清);32眼皮炎;33 眼压高之胀痛;34 翼状脔肉;35目眩(眼花);37 迎风流泪、见光流泪第十五页38 怕光;39 眼跳;40 甲状腺眼突;第四章耳朵疾病 1 治疗耳朵常用穴道;2 中耳炎、聤耳;3 腮腺炎、痄腮、耳下腺炎第十六页4 美尼尔氏症之耳聋眩晕;5 耳鸣;6 听力减退、听力差;7 耳聋;8 聋哑;9 耳痛第十七页10 耳中神经痛;11 耳内胀第五章鼻腔疾病1 治疗鼻子常用穴道;2 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第十八页 3 鼻塞;4鼻蓄脓症; 5 感冒流鼻涕; 6 鼻不闻香臭;7 鼻干第十九页8 酒皶鼻(红鼻子);9 鼻衂、流鼻血;第六章咽喉疾病 1 治疗咽喉常用穴道第二十页 2 鱼骨刺喉;3 喉癌、喉瘤;4 痰塞喉管不出;5 咽喉痛、喉炎;第二十一页6 扁桃体炎;7 喉蛾;8 咽肿水药米粒不下第二十二页9 发音无声、失音;10 喉痒;11 喉痧;第七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 治疗退烧常用穴道; 2 感冒发烧第二十三页3 感冒;4感冒流鼻涕;第二十四页5 咳嗽;6 感冒引起肠胃不适;第八章口腔、牙齿疾病 1 牙痛; 2 口舌生疮、口内生瘤; 3 舌僵硬不适; 4 舌下腺发炎第二十五页 5 舌下肿; 6 口舌肿;7 唇生疮;8 唇痛;9 白口症;10 口干;11 口臭、口苦;12 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3 舌阇不能言;14 高烧不能言第二十六页15 凡打伤、摔伤被点穴不能言语;16 自高处下坠不语;17 拔牙麻醉;18 齿龈炎;19 口腔癌导致口不能张、口内白斑吃刺激物则痛剧;20下颚痛(张口不灵);21下颌骨痛(口不能张);22颚关节炎;第九章颈项部疾病 1 治疗颈项部疾病常用穴道第二十七页 2 项强、脖子酸痛; 3 落枕;第二十八页 4 肩颈痛;5颈椎骨刺;6 颈项扭伤;7 项骨正中线痛;8 瘰疬(颈部淋巴结核);9 颈项部皮肤病;10 大颈泡第二十九页11 腮腺炎;第十章肩部疾病1治疗肩关节常用穴道; 2 肩关节扭伤;3肩凝症(含肩痛)第三十页4 五十肩(肩不能举);5肩臂痛; 6 肩痛;第三十一页7 肩颈痛;8肩胛骨痛;9锁骨附近痛;10膏肓痛;11肩背痛;第十一章上肢疾病 1 上肢疾病总治; 2 手指麻痹第三十二页 3 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 4 五指不能伸屈; 5 手指疼痛; 6 腱鞘炎;7 指关节痛、指关节炎第三十三页8 手指手背红肿;9 手痛不能握物;10 食指痛;11 中指、中趾麻;12 手掌痛;13 掌背红肿;14 腕关节痛、腕关节炎第三十四页15 手酸痛;16手抽筋;17两手拘挛;18肘关节痛;19上臂痛;第三十五页20 手下臂痛;21手麻;22 手臂不能举;23肩关节扭伤;第三十六页24 肩凝症、肩痛;25五十肩(肩不能举);26 肩峰痛(红肿痛);27肩背痛;28肩臂痛;29四肢骨痛第三十七页30 全身骨肿;31骨节酸痛;32网球肘、肱外上髁炎;33 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第十二章下肢疾病 1 下肢疾病总治;2治疗膝盖常用穴道;3治疗坐骨神经常用穴道第三十八页 4 治疗脚踝常用穴道;5治疗小腿常用穴道; 6 治疗大腿常用穴道;7膝盖痛;第三十九页8 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9 退化性关节炎;第四十页10 尿酸关节炎(痛风);11 关节炎;12 膝内侧发炎;13膝盖冷痛;14腿冷痛;15 膝腘窝筋紧伸屈困难、疼痛难行;16脚麻;第四十一页17 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18 脚痛;19两腿酸;20 大腿痛;21小腿胀痛、酸痛第四十二页22 脚抽筋;23霍乱抽筋;24腿痛不能履地;25下腿风湿痛;26腹股沟痛(鼠蹊痛);27 股痛;28腿部游走性风湿痛;29 下肢浮肿;第四十三页30 足酸难行;31腿软无力兼心悸;32痿症;33腿无力抬起;34小儿麻痹;35 背连下腿痛;36 坐骨神经痛;第四十四页37 足附内侧发炎;38脚跟痛;39 足踝扭伤第四十五页40 脚扭伤;41脚背面红肿(草鞋风);42脚背痛、脚掌痛;43趾关节痛;44 脚趾痛;45 脚趾痉挛第四十六页46 中趾痛、中指麻;47趾麻;48香港脚流黄水;49四肢麻痛;50四肢麻痛;51四肢骨肿;52全身骨肿;53骨节酸痛;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1 治疗胁肋常用穴道; 2 胸痛、胸闷第四十七页 3 胸膜炎;4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5 两胁肋痛;第四十八页 6 胸部挫伤;7 胸背痛、胸连背痛;8鸡胸;9 胸腹侧痛、压痛;10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第十四章腹部疾病 1 腹膜炎;2 腹胀;3腹痛;第四十九页 4 绞肠痧、腹中绞痛;5脐周围痛;6脐痛;7少腹痛;8下腹胀痛;9小腹侧痛;10 胸腹侧痛、压痛;11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12 大肠区域胀痛;第五十页14 下腹部炎症;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 1 腰背疾病总治;2 治疗腰部常用穴道; 3 治疗背部常用穴道; 4 治疗脊椎常用穴道第五十一页 5 背痛;6背痛属膏肓线痛;7背连下腿痛;8肩背痛;9骨刺(脊椎骨长芽骨压迫神经痛)第五十二页10 脊椎骨痛;11脊背畸形、脊椎畸形;12脊椎闪痛、扭伤;13脊椎压痛;14 脊椎骨膜炎;第五十三页僵直性脊椎不能弯曲症;16闪腰岔气、腰扭伤;17 腰酸痛;18腰背转筋强直;19 肾虚腰痛;第五十四页20 腰椎骨疾;21脊椎正中线痛;22尾骶骨痛、尾椎痛;第十六章肺部疾病 1 肺经杂病总治; 2 治疗肺脏疾病常用穴道; 3 治疗感冒流鼻水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五页 4 治疗支气管咳嗽疾病常用穴道; 5 治疗痰饮疾病常用穴道; 6 治疗气喘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六页7 肺炎;8肺癌;9 肺气肿;第五十七页10 肺结核;11气喘、哮喘;12咳嗽、支气管炎;第五十八页13 支气管喘息;14肺水肿;15支气管扩张;16气管不顺;17肺部胀闷第十七章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1 治疗心脏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九页 2 心绞痛; 3 狭心症(心肌梗塞); 4 血管硬化; 5 胆固醇过多; 6 冠心病;7 胸口两旁痛闷;8 心悸第六十页9 心跳过速;10心律不整;11心脏麻痹;12心口痛;第六十一页13 心脏病;14 心脏衰弱、心脏无力;15强心;16 心下胀;17心脏瓣膜病;18 心脏内膜炎;19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第六十二页20 风湿性心脏病;21高血压;22舒张压过高;23心脏扩大、心脏肥大;第六十三页24 心脏性喘息;25静脉瘤;26白血球过多(血癌);27白血球过少;28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29 止血第十八章肝胆疾病 1 治疗肝脏疾病常用穴道第六十四页 2 治疗胆疾病常用穴道;3肝炎;4 肝硬化;5肝癌;6 肝昏迷抢救第六十五页7 黄疸病;8肝火旺;9 胆囊炎;10胆结石;11胆结石痛止痛;第十九章上消化道疾病(脾胃) 1 治疗脾胃疾病常用穴道; 2 治疗胃疾病常用穴道第六十六页 3 胃病; 4 胃溃疡; 5 胃酸过多; 6 胃穿孔(胃溃疡);第六十七页7 胃出血;8 急性胃炎、急性胃痛;9反胃、呕吐;10 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第六十八页11 肠胃不适剧吐(神经性妊娠呕吐);12中毒;13 胃胀气;14胃胀;15消化不良、16食欲不振;17调胃肠机能、促进消化能力;18 胃下垂;19胃癌(含胃腺癌)第六十九页20 十二指肠溃疡;21脾肿大(痞块);22脾脏发炎;23胰脏炎;24打嗝、呃逆;第二十章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 1 治疗肠道疾病常用穴道第七十页 2 急性胃肠炎; 3 急性肠炎;4 慢性肠炎; 5 肠癌; 6 肠出血;7 小肠胀气;8 小腹胀;9 盲肠炎、阑尾炎;第七十一页10 十二指肠溃疡;11腹痛;12 便秘;13痔疮;14 大便脱肛;第七十二页15 直肠炎;16五更泄;17 绞肠痧;18 疝气、小肠疝气第二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肾、膀胱、尿道) 1 治疗肾脏疾病常用穴道; 2 治疗泌尿道疾病常用穴道;3 急慢性肾炎;第七十三页 4 尿蛋白过高;5肾孟炎;6水肿(肾炎引起);7 四肢浮肿;8肾结石痛;9 小便癃闭;10 膀胱炎第七十四页11 膀胱结石;12尿道结石;13尿道炎;14淋浊;15小便痛;16小便出血、血淋;17 频尿、尿意频繁;第七十五页第二十二章生殖系统疾病 1 补肾气常用穴道;2男子肾亏;3遗精;4阳萎早泄;5 前列腺肿大;6摄护腺肿大;7 睾丸癌、睾丸炎第七十六页8 阴囊水肿;9 阴茎痛;10 龟头炎;11 隐睾症;12 疝气、小肠疝气;13 花柳病;14梅毒、淋病;15 纵欲寒痹;第二十三章妇科疾病 1 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穴道;第七十七页 2 赤白带; 3 阴道炎; 4 阴道痒痛; 5 阴门肿、阴肿; 6 子宫瘤(子宫癌、子宫炎)第七十八页7 子宫痛;8 子宫病;9 卵巢炎;10 月经不调;11 崩漏;12经闭;13 经痛、痛经;第七十九页14 乳房肿痛;15 乳腺炎;16 乳癌、乳腺瘤;17 性冷淡;18 女子肾亏;19 不孕;20 输卵管阻塞;第八十页21 流产(含预防流产);22 安胎;23 难产;24 胎衣不下;25 产后风、月内风;26 回乳;27 更年期妇女烦躁易怒;第二十四章小儿疾病1 小儿夜哭(胆虚引起);第八十一页 2 小儿惊风; 3 小儿流口水; 4 小儿肺炎; 5 小儿气喘; 6 小儿疳积、食多而瘦;7 小儿麻痹;8 小儿高烧;9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10 小儿呕吐发高烧(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型感冒);11 小儿重舌;12小儿痄腮(腮腺炎、耳下腺炎);13 小儿痘疮;第八十二页第二十五章内分泌疾病 1 糖尿病 2 血糖过低; 3 甲状腺肿; 4 甲状腺机能亢进; 5 甲状腺眼突;第二十六章皮肤病1 各种皮肤病;第八十三页 2 过敏性皮肤炎; 3 皮肤过敏、湿疹;4荨麻疹; 5 皮肤骚痒; 6 风疹;7 皮肤敏感;第八十四页8 鹅掌风;9 手掌干裂脱皮;10 富贵手;11手部皮肤病;12 颈项部皮肤病;13 瘰疬;14疔疮(手背疔、脚背疔、人口疔);15 脚上长疔疮;第八十五页16 痈疳;17 带状疱疹(皮蛇缠腰);18 丹毒;19 久年恶疮;20 恶瘤开刀久不收口(伤口不收);21 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22 狐臭;23 多汗症;24 汗异症(盗汗、自汗);25 脸部肿痒症;26 酒皶鼻(红鼻子);27 青春痘;第八十六页28 牛皮癣;29 美容针灸;30 黑斑;31脂溢性掉发;32 银屑病;33 静脉瘤;34 脂肪瘤;35 耳后之头部疮瘤;第二十七章痧症1 各种痧症;第八十七页 2 羊毛痧; 3 猴痧;4 绞肠痧;第二十八章其它杂病 1 干霍乱; 2 霍乱; 3 霍乱转筋、霍乱抽筋; 4 调元气、提神;5解酒醉;第八十八页 6 解晕针或针灸后感到不适;7 解经血错乱;8 解食物中毒、解药物中毒;9 解毒虫中毒、解性病中毒;10 解尿酸;11 解晕车、解晕船;12 解邪崇、妖邪鬼迷;13 解救穴、急救穴;14 解汗流不止;第八十九页15 中暑急救;16 呕吐不止急救、止吐;17 解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18 解疼痛、止痛;19 昏迷急救;第九十页20 解流血不止、止血;21解疲劳、精神疲劳;22 解睡中咬牙;23解红肿、肿大;24 降火气;25降肝火;26减肥;27 增高;28麻醉止痛;29补肾气常用穴道;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作者胡文智第一章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一)头痛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