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饰
30
A
31
云肩
云肩是女子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清代多 在女子婚礼服上穿用。清末江南女子梳低 垂的发髻,恐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 故多在肩部戴云肩。
流变:唐、元、明、清初
A
32
A
33
A
34
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 饰的一大特色
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 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 绣镶滚花边,很多是在最靠 边的一道留阔边,镶一道宽 边,紧跟两道窄边,以绣、 绘、补花、镂花、缝带、镶 珠玉等手法为饰。早期为三 镶五滚,后来越发繁阔,发 展为十八镶滚,以至连衣服 本料都显见不多了。
A
35
A
36
• (二)裙子
• 裙色—— 五色俱备,一般以红色裙子为贵,喜 庆时节,讲究着红裙,这种服色偏好 由来已久并影响至今。丧夫寡居者着 黑裙,若上有公婆而丈夫去世多年 者,也可穿湖色、天青等。
• 裙幅—— 以多幅为佳。
• 裙腰——裙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 衣之内
A
37
裙类——裙式多变,月华裙、弹 墨裙、弹墨裙、鱼鳞裙、 风尾裙、响铃裙
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 身穿褂、补服、长裤,脚着靴。
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掩腰长 裤,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斗笠,着短衣, 下着布鞋或草鞋
A
23
A
24
A
25
• 四、女子服饰: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相同 (一)上衣
汉女平时穿袄裙,披风等。
穿着顺序:(由内到外)
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A
26
•
A
27
• 长袄的特点
在领低及袖口镶有宽花边为装饰,并且 不同时期袖子流行的宽窄也不一样,时 而流行宽,时而流行窄。本图为低领镶 阔边的长袄及低领镶边的长袄。
A
28
A
29
斗蓬
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 有长短两式;领子有抽口领、高领和低 领三种,男女都穿。
A
• 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 • 中原:宽腰长裤,系腿带。 • 西北:外加套裤
A
20
• (八)首服
• 夏季戴凉帽,冬季戴暖帽。 • 职官首服上必有冠顶 • 官员燕居及士庶多戴瓜皮帽
A
21
(九)朝珠
(十)鞋 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
梁,扁头;另有快靴,便于跋山涉水。
A
22
(十一)按阶层,从整体服饰形象来看,清 代男子三种不同穿着袄、衫、裤为主,一 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简身。衣襟以钮 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 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这是我国服饰史上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A
45
2、镶滚彩绣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 色。
A
46
A
8
A
9
(三)马褂:长不过腰,袖长及肘的短衣
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 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 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 装。
A
10
琵琶襟
A
11
大襟马褂
A
12
A
13
(四)马甲: 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
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
A
14
A
15
• (五)领衣
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 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 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
称 “牛舌头”。
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 在腰间。
A
16
A
17
(六)披领 加之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
A
18
A
19
• (七)裤子
A
38
A
39
A
40
A
41
• 满式女服
• 长袍:满族妇女着 直身长袍,袖口平 且大,圆领,右衽, 有五颗纽扣,长可 掩足。长袍的衣领 开始较低,后逐渐 加高,如果无领时 往往在颈间围一条 围巾。
A
42
马甲: 满族女子穿长 袍时往往在上 身加罩马甲, 又名坎肩、紧 身、搭护、背
心,
A
43
• 马褂: 满族女子亦着马褂, 有挽袖(袖比手臂 长的)、舒袖(袖 不及手臂长的)两 种。女式马褂全身 施有文彩,并用花 边镶嵌。
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
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
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 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 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 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 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A
1
• 二、服装特色
• (一)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 • (二)衣襟以纽襻系扣,代替汉族惯用的绸带 • (三)领口变化很多,但无领子,另加领衣 • (四)在完全满化的服装上沿用了汉族冕服中十二章
纹和明代官员的补子(明清补子略有差异)
A
2
A
3
三、男子服饰 (一)袍 1、龙袍
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 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马蹄袖 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 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 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 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领和袖均 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随季节变换棉、纱、 夹、裘等材料。
• 一、背景
(一)清朝从公元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的历史。 (二) 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 族,着游牧民族服饰。
(三)“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四)“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之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六)“十从十不从”
A
4
2、蟒袍 也称箭衣。
一般官员着蟒袍。以蟒数和蟒爪数量 区分等级。
皇太子着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下 属官员未经赏赐不得着黄色。
A
5
A
6
A
7
(二)补服 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
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 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合 和时间也较多。
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 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 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