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提要: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外太空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

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

……,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

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

它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

中国历史上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

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讨论。

序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

与其相比,俄国的骚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它并非政治舞台,而是一个社会舞台。

它的目的既不是变换朝代,也不是政府形式的革命,而是具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标和更为深刻的动机,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

南北半球上难道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此视若无睹吗?大约三十年以前,当日本采纳了西方文明的外部形式时,它的行动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玩弄把戏——出于一种临时目的而采用的拙劣模仿。

但是当看到各国内阁和商会都不得不认真对付这个北太平洋上的不列颠指日本,因为它的国土形状和在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相仿。

时,他们现在又会怎么想?日本这个巨大邻国的觉醒,肯定会产生同样惊人的结果,而且所产生变革的规模将会大得多。

政治骚动,无论是像潮汛那样是周期性的,还是像飓风那样是未曾预见到的,总的来说都是表面和暂时的,然而中国的社会运动却源于地面之下足以造成沧海桑田的力量。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来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这些力量。

正是出于对这种辉煌景观的憧憬,使我在短期访问了自己的祖国之后又回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华中诸省生活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京师。

倘若中国人民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麻木不仁的话,我也许会对他们的未来感到绝望,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像今天这样众志成城,怀着告别往昔的坚定信念,想通过采纳西方文明的精华来寻求新的生活,我感到自己对于他们未来的希望已经实现过半;我对于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和笔来帮助他们的事业而感到高兴。

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中也许确实掺杂了对于外国人的敌意,但是随着智力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难道不会变得更加开阔?他们难道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利益,与他们谋求加入的国际大家庭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吗?我对于中国改革运动进程的深度和真实性的见证与日俱增。

昨天,规模盛大的秋季军事演习刚刚结束。

这些演习显示,在铁路运输的帮助下,中国能够聚集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十万人大军。

可是政府对于这支令人畏惧的庞大陆军并不感到满足,它还下令打造一支包括八艘装甲巡洋舰和两艘战舰的精锐海军,其中有五艘军舰和三个海军基地将装备有无线电报设备。

跟重振陆军和海军同样重要的还有下列事实,即几天前有一些在国外大学完成了学业的中国留学生得到了进士(相当于民法博士)的头衔,这意味着他们将会被任命到一些重要的职位上。

假如说在军事检阅仪式上大炮的轰鸣声宣告了弓箭时代的结束,那么这另一个事实是否也宣告了在教育领域中,吟诗赋词和书法已经让位于科学和各种语言?今后,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将会争先恐后地奔赴日本的大学,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会去大洋彼岸的西学源头寻求知识。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在妇女思想解放这一方面所采取的步骤。

学部的一位最高官员前几天已经向我保证,他将推动女校的建立。

中国生活中的这一阴暗部分将会被暴露在阳光之下,在不远的未来,中国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将会从母亲的膝盖上开始。

政务处的连日商议证明五大臣出洋考察团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并未被束之高阁。

作为改革派领袖之一的端方刚刚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他有一个实现其进步思想的“白皮书”;直隶总督袁世凯在秋季军事演习之前向慈禧太后告别的时候,请求她不要听从那些曾经于1900年酿成巨大灾难者的劝告。

鉴于以上这些事实,中国的报纸目前正在讨论国教一事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古老祭坛上的火焰已几近熄灭,在那些公开宣称采纳基督教,以作为开明的国民之唯一信仰的人中间,最著名的一位居然是个和尚。

我们是否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确信中国将成为基督教国家中的一员?丁韪良1906年10月30日于北京前言不同国家的地质构造可谓是五花八门,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时代更是难以计数!而占据地球表面的人类也同样种类繁多,他们的进化时期也不比地球的年龄要短多少。

追溯人类发展和衰退的阶段,解释其所经历的大起大落,是一位富有哲理性的历史学家的职责。

假如说在数月内便经历卵、虫、蛾等三种不同生存形态的蚕,其生命历程颇为耐人寻味的话,那么从野蛮状态进化而来,其发展进程长达数千年的人类社会不知道该更有趣几倍。

除了人类大家庭中我们自己这个分支之外,我们所最关注的就是隔着太平洋与美国遥相呼应的黄种人的历史。

也许是由于习俗和环境的陌生,以及经验和情绪的对比或偶合,所以黄种人的历史在我们眼中显得更为神奇。

他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跟美国社会的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会怀疑那个使他们与我们脚心对脚心的地心引力是否令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跟我们正好相反。

要进行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必须去发掘像尼尼微(Nineveh)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现已不存,其遗址在如今的伊拉克北部。

或巴比伦那样的古墓里,因为与西亚那些已经消亡的昔日帝国墓地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无穷精力之民族的故乡,它如今之伟大和未来之繁荣都足以令人仰慕不已。

倘若其他星球的居民可以俯视我们,正如我们仰望月球那样,那么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他们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

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假如把美国排除在外的话。

一旦它采纳基督教文明,用蒸汽和电力将这个庞大国家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一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

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

本书将追溯它成长发展的历史,演示它如何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

书中将会记载许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

最后,书中还将有相当的篇幅来描述当代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以及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将给予忠实的描述。

由于要理解或透彻地研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环境,所以作者将对这个国家作一番粗略的描述。

第一章中国本土五大地区/气候/地域和人口/十八行省关于中国本土作者此处所指的“中国本土”指的是清朝的“十八行省”,而未包括东北、新疆、蒙古和西藏的广大地区。

——编者注,可以断言,在太阳所照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享有支持一个富足而繁荣的民族所必需的这么多的优越条件。

处于北纬十八度到四十九度之间,它的气候既没有热带的骄阳似火,也没有寒带的冰天雪地。

在中国本土的所有省份中,没有一个是不能够种植小麦、水稻和棉花这三种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但是在南方,有一半的小麦产量被水稻所取代,而在北部,棉花则让位于桑蚕和麻类植物。

棉花和水稻在南方被分别比喻为“后”和“王”。

在分布均匀和高度适中的众多山川丘陵的山坡上,梯田的形状宛如空中花园;中国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肥沃山谷和堪与美国大草原相媲美的广阔平原。

一条条江河贯穿大陆,为灌溉和运输提供了充沛的水力,因而在中国本土,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

三千英里长的海岸线蜿蜒交错,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湾,它们为来往船只提供了无数的港口,世界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便捷的海上贸易条件。

关于它的国界,十八行省中有六个位于东部的沿海省份,濒临太平洋;在南部它与印度支那和英属殖民地缅甸接壤;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构成了比北方长城更为坚固的天然堡垒。

作为人类最伟大工程的长城,现在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

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中华帝国”的肥沃土地而建造的长城,在当初几代人身上也许发挥过作用,但很难说它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成功范例,因为在它建成后的二十二个世纪中有一半多的时间,中国均全部或部分地处于鞑靼人的统治之下。

中国拥有一百五十万平方英里的领土,相当于半个欧洲;它还拥有将近四亿的繁忙人口,但后者非但没有耗竭这个国度的资源,反而通过改进农业、制造业、矿业和交通运输,使它无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养育比目前人口多一倍的勤劳人民。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大自然的产物和由人类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产品种类丰富,竞相斗妍。

假如逐一列举出来,那读起来肯定像是一部地名索引,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一长串枯燥的数字。

如果想要大致估量这种物产的富饶,你必须至少花一年的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走遍这些省份。

但要是没有闲暇来作这等切身的体验,那么通过那些已经作过这样的旅行,并在上述地区进行过专门调查之人的视角来了解它们,也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四章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和海盗/奇特的渔夫和渔船/宁波/功成名就/招魂/中国人的心理学/杭州/钱江大潮与福建北部相邻的省份便是浙江,在十八行省中浙江省是最小的一个,仅仅只是上一章中所提到的那些山地的一部分。

它的面积与印第安纳州大致相当,而中国的一些省份则是它的四或五倍。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省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江河都流向北方,或许是古代的越国早就已经划定了它的疆界,也可能是当地人的语言与钱塘江出海口处那个大平原居民使用的方言十分接近。

仅仅为了一个诸侯国的利益,帝国征服者总是把一个自然形成的区域划分得支离破碎,真是可悲可叹!与东海岸遥相呼应的是舟山群岛,那里有两个岛屿值得一提。

最大的那个舟山岛(群岛也因此得名)相当于纽约州罗得岛的一半大,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形状像一艘平底船,岛屿的两头各有一个地岬。

岛上有十八条山谷——这跟十八行省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在一段真实反映当地居民伦理道德的民谣中有这种提法,于是便流传了下来。

这个岛四面被海包围,同时跟大陆又很接近,能轻而易举地从任何一处向对岸发起攻击,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就发现这里是一个安全的驻扎营地。

舟山岛的东边是神圣的普陀岛,即中国沿海地区的衣阿华州。

普陀岛上有高耸的山岭,同时它的面积极小,不会吸引人们出于世俗目的到来此地,难怪佛教徒们会选中这块地方作为修身养性之地。

许多个世纪以来,普陀便以其佛教寺院而闻名遐迩,其中的一些寺庙是用建造皇宫的木材修建的。

以前邻近海港城市的传教士们常常到普陀岛上来避暑,但现在已经没人再来了,因为这一带海域海盗猖獗,岛上无法躲避小股海盗的骚扰。

1855年,陆赐(William Armstrong Russell,1821—1879)是英国安立甘会的传教士,1848年来到宁波传教,二十四年后被选为主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