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2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采区:在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
4.带区:.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划分为若干个倾斜分带。
5.井底车场:是位于开采水平、井筒附近的巷道与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筒提升与大巷运输的枢纽。
6.锚喷支护:是加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防止围岩风化的新型支护。
7.立井:是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竖直通道。
8.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沿走向推进,这种采煤方法称为走向长壁采煤法。
9.倾斜长壁采煤法:在带区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这种采煤方法称为倾斜长壁采煤法。
10.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11.矿山压力: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叫做矿山压力。
12.回采工作面:煤矿开拓和掘进必需的巷道之后,形成了进行采煤作业的场所称为采煤工作面,又称为回采工作面、采场。
13.水力采煤:利用水力或水力机械开采和运输提升的采煤技术称为水力采煤。
14.煤炭地下气化:是指将埋藏在地下的煤炭直接转化为煤气的过程。
15.矿井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16.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内的或虽然发生在井口附近、煤层露头上但有可能威胁井下安全的火灾。
17.矿井粉尘: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
18.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
19.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平均每采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
20.剥采比:剥离量与有用矿产量的比值。
其单位可为米3/米3、米3/吨或吨/吨。
1.简述煤层按倾角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我国将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中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45°2.掘进通风的方式。
掘进通风常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
用局部通风机把新鲜风流经过筒压入工作面,污浊空气沿巷道排出。
局部通风机安装在巷道进风侧,距掘进巷道口不得小于10m,风筒末端距工作面不得超过5m。
3.爆破采煤法由哪些主要工序组成。
由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炮线及放炮等工序组成4.什么叫回采巷道,回采巷道由哪些巷道组成。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叫回采巷道。
主要有开切眼、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等。
5.放顶煤采煤工艺实质。
放顶煤采煤工艺实质是,在开采煤层的底部(沿底板或在煤层中某一高度范围的底部)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用常规的机械化采煤方法进行回采,工作面上方的顶煤,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方法使其破碎,并随工作面推进在后方放出。
这种采煤工艺称为放顶煤采煤工艺。
6.矿井瓦斯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涌出量和涌出形式划分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涌出量不大于10m3/t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涌出量大于10m3/t的矿井;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经鉴定,在采掘过程中发生过煤(岩)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7.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
井下防治水主要采取探、放、隔、截、堵等综合措施。
1探水;2防水;3隔水;4截水;5堵水8.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2)通风系统;(3)运料排矸系统;(4)排水系统。
9.按井筒(硐)形式可分哪些开拓方式。
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10.根据不同的破煤与支护方法,回采工艺可分哪几类。
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三类。
三、论述题1.上下山开采的优缺点及适应条件。
上、下山开采在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特点。
(1)掘进方面:上山掘进时,煤、矸装载、运输及排水等工序较简单,掘进速度快。
下山掘进时,煤、矸装载、运输及排水等工序较复杂,掘进速度慢,成本高,尤其在下山角度较大及淋水量较大时,掘进更困难。
(2)运输方面:上山开采时,煤、矸向下运输,运输能力大;当倾角较大时,还可采用自溜运输,运费低。
但从全矿看,上山开采有反向运输。
下山开采时,向上运煤,虽运输能力较低,但无折返运输,总的运输工作量较少。
(3)排水方面:上山开采时,采区内涌水可直接沿上山流到开采水平进入井底水仓,排至地面,无需设置采区水仓和泵房。
下山开采时,若涌水不大,可在每一区段下部设临时排水硐室和设备,将水排至运输大巷,再流入井底车场。
若涌水较大,常将下山一次掘至终深,只在下山采区下部设置排水硐室和设备,将水排至开采水平后,再流入井底水仓,排至地面。
因此,下山开采将增加排水硐室、设备和工作人员。
(4)通风方面:上山开采时,新鲜风流自进风上山进入采区,清洗工作面的污风经回风上山流入回风道,新风流和污风流均向上流动,沿倾斜方向的风路较短。
下山开采时,新风由进风下山进入采区,清洗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要经下山流入回风道,风流在进风下山和回风下山内流动方向相反,通风线路长;且进风下山和回风下山相距较近、风压差大,故漏风大,通风效率低;进风和回风线路之间交叉点多,通风设备多,管理困难。
当瓦斯涌出量大时,通风更困难。
(5)基建投资方面:下山开采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原有开采水平的井巷和设施,用一个开采水平为两个阶段服务,减少了开采水平数目,节省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延长水平服务年限。
综上所述,上山开采在生产技术上较下山开采优越,在一定条件下,配合采用下山开采,经济上是有利的。
因此,当煤层倾角小于16°、瓦斯涌出量低、涌水量较小时,可采用上下山开采。
2. 按图4-1写出运煤、通风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区段运输平巷和采区运输上山均铺设刮板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
自工作面采出的煤经运输平巷9→运输上山5→采区煤仓12,再在下部车场的采区石门1装车外运。
(2)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所需的新鲜风流由采区运输石门1→下部车场3→轨道上山4→中部车场7后分流两翼,分别经各自的下区段回风平巷8→联络巷11→运输平巷9→采煤工作面。
从工作面出来的污风经回风平巷10→上部车场6(左翼)→采区回风石门2,再通过回风大巷和风井到达地面。
掘进工作面所需新鲜风由轨道上山经中部车场7’分两翼送至平巷8’,用局部通风机送往掘进工作面,污风流则从运输平巷9’,经运输上山5排入采区回风石门。
绞车房和变电所需要的新鲜风由轨道上山直接供给,并通过各自回风联络小巷通过调节风窗调节风量大小。
为使风流沿上述路线流通,在相应地点需设置风门。
3.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技术特点。
(1)一般来说,急倾斜煤层都经历过强烈的地质变动,地质构造较复杂,赋存不稳定,劳动条件差,技术经济指标较低。
(2)采煤工作面采下的煤块能自动下滑,从而简化了工作面的装运工作,但下滑的煤块和矸石容易冲倒支架,砸伤人员,给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
(3)急倾斜煤层顶板压力垂直作用于支架或煤柱上的分力比缓倾斜的要小,而沿倾斜作用的分力较大,支架稳定性差,因而增加了回采和支护工作的复杂性。
(4)采煤工作面的行人、运料、落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各项工序的操作都比较困难,增加了采煤机械化的难度。
(5)开采急倾斜煤层群时,除顶板岩层冒落移动外,在一定条件下,底板岩层也可能动、滑脱。
如果煤层间距较近,不仅要考虑下煤层开采对上煤层的影响,而且必须考虑上煤层开采对下煤层的影响。
4. 水力采煤的优点。
(1)生产能力较高、增产潜力大。
由于水采工艺简单、生产连续,因此水采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较高,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2)工艺简单、效率较高。
无支护水采法的开采工艺比较简单,特别是采煤工作面采用无支护采煤,大大简化了采煤工序,使回采工效大为提高。
(3)设备简单、材料消耗少、吨煤成本较低。
无支护水采法的设备简单,采煤作业空间除水枪外无须其他机械设备,坑木及钢材等材料消耗较少,吨煤成本较低,约为相同条件下普通机械化开采成本的2/3左右。
(4)安全条件较好。
回采时人员均在巷道中作业而不进入采煤工作面,因此生产比较安全,并且顶板、机电、运输等事故也较少。
(5)对地质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短壁无支护水采法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其对地质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地质构造复杂及煤厚、倾角变化大的不稳定煤层中,应用水采常可取得比同样条件下旱采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5. 防治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①加强矿井通风②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瓦斯,对井下易于积存瓦斯的地点,必须及时处理积存瓦斯,不留隐患。
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向积存瓦斯地点加大风量或提高风速,将瓦斯稀释并排出。
③加强瓦斯检查,并推广建立瓦斯自动检测监控系统。
④瓦斯抽放。
即将煤、岩层及采空区中的瓦斯,采用专用措施(钻孔或专门巷道、管路、瓦斯泵等)抽出的技术措施。
(2)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是杜绝一切非生产高温热源,而对生产中可能产生的高温热源,要加强管理和控制,防止或限定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根据《规程》规定,主要措施有:①严禁携带烟草及引火物品入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井下禁止使用电炉;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井口房、通风机房瓦斯抽放站周围20米内禁止使用明火;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时,应严格审批手续,并遵循《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井下的火区必须严加管理②在有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矿井中,必须使用煤矿安全炸药;不准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的炸药;严格执行打眼、装药、放炮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糊炮”或使用明火放炮③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及供电网路都必须符合《规程》的要求;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处于完好状态,并要经常检查和维护;井下供电应有过电流保护;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延时的风机闭锁装置④防止机械摩擦发热引燃瓦斯(3)限制瓦斯爆炸范围扩大①实行分区通风,各水平、各采区和个工作面都应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②通风系统力求简单,不用的巷道要及时封闭③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设置防爆门,防止爆炸波冲毁通风机而影响矿井救灾和恢复生产④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备,要能在十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⑤在连接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之间的巷道中,设置岩粉棚或水槽棚等,以防止瓦斯爆炸火焰的传播和煤尘参与爆炸⑥编制周密的预防和处理灾害计划6. 矿井灭火的主要方法。
矿井灭火方法可分为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和综合灭火法三大类。
(1)直接灭火法是用水、砂子(或岩粉)、干粉、泡沫等在火源附近直接灭火或挖除火源灭火。
(2)隔绝灭火法就是在矿井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必须迅速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构筑防火墙(为封闭火区而砌筑的隔墙),将火区封闭,以隔绝空气的供给,使火源因缺氧而熄灭。
这是处理大面积火灾和控制火势发展较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