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
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小明每天都上新华网看新闻,经常和同桌讨论身边的小事、国家大事,并就身边的环保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表明小明()
①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员
②关心国家大事
③为建设美好的生活积极建言献策
④没有专心学习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
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法律关系
3. 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学校每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两次。
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
①会使学生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会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会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尽量不要参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B.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深刻的
C.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生活没关系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5. 下列是几位同学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你不认同的是()
A.佳怡:我周六参加了乡村一日游活动,农村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壮大
B.悦鑫:我和好朋友在网吧玩了一整天游戏,感觉周末的生活真是惬意
C.子欣:我和妈妈参观了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D.浩然:我们一家人到附近的商厦买东西,进入商厦,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6.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下列行为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的是
①积极参加社区的环保公益宣传②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扩大交往范围③努力学习,但对外界的事漠不关心④收听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7. 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我们需要()
①知识不断丰富②能力不断提高
③规则意识不断增强④我行我索,坚持自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小全与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在大山里7年,身边没有玩伴,唯有与小花狗作伴。
与世隔绝的他几近失语,多数时候,他只能点头或摇头。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走进社会,是我们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唯一方式
④我们要积极地融入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下列诗句中,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相符的是()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 在我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创文”活动A.是走进社会生活的表现
B.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C.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是学习科学文化的主要途径
11. 互联网改变生活,2019年,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业务量突破600亿件,快递员数量突破300万,京东无人机送货首次成功——这表明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④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持续进行,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0年3月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积极帮助解决线上学习条件问题,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云平台和QQ、微信、钉钉等网络社交工具,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开展远程教学。
这主要说明( )
A.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完全取代B.网络可以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难题C.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D.智能化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
13.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交友,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入朋友圈,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
A.网络是个是非之地,青少年不要上
B.选择意味着放弃
网
C.要明辨善恶,谨慎选择D.在生活中,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14. 2019年4月,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14家短视频平台和4家网络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为孩子们上网增加了一道防护网。
这一举措
①属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②能够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③能够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④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车族越来越庞大,在开车上班的路上,我们应该遵守系好安全带,靠右行驶,红灯停、绿灯行等社会秩序,这类秩序属于()A.社会管理秩序B.生产秩序
C.交通秩序D.公共场所秩序
16. “社会秩序,人人共建;社会秩序,人人共享。
”这是因为()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③有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④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人们享有公平的保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2020年4月份复学初期,有关部门要求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师生都要带好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就餐时要最大限度隔开……这些措施让我们觉得很不习惯,也不方便。
作为在校学生,我们应该()
①理解上级和学校规定的合理性②坚决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③服从防疫规则,遵守相关规定④放弃个人的想法和意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这启示我们
()
①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②维护秩序就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③维护秩序是为了让人们享受真正的自由
④有了规则秩序就没有了自由
A.②④B.①③
C.①②D.①④
19. 共享单车给城市的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它的“负面清单”。
如随意停放、被恶意损毁、遭盗窃、涂改二维码等。
对此现象,我们倡议市民使用共享单车时应该
①摆脱约束,随意停放②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③独上私锁,方便自我④爱护共享单车,遵守公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简答题
20.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人们的行为值得点赞吗?为什么?
(2)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
(3)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护?
三、分析说明题
21.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共产党员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有的是不计生死、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有的是听从指挥、闻令而动的人民子弟兵;有的是恪尽职守保卫一方安宁的公安人员;有的是挨家挨户、苦口婆心排查劝返的街道社区村组干部……尽管职业岗位不同,但对疫情防护都拼尽全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最美逆行者”。
(1)最美逆行者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3)培养这样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4)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培养这样的行为?
22.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疫情及防控工作引发民众高度关注。
疫情防控期间,《领导留言板》(人民网开辟的一个网上干群互动平台)成为当地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建议的重要渠道。
网民给各地领导干部的留言,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共场所聚众娱乐、口罩短缺与物价上涨、推迟开学与节后复工、道路交通管制、公共场所防疫消毒等方面。
材料二中共南宁市委网信办发起网络话题“战胜疫情南宁在行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的宣传当中,用短视频、图片和文字记录南宁市战“疫”一线的感人时刻,分享暖心故事,传播防疫知识,展现南宁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展现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网络具有怎样的作用?
(2)两则材料分别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3)请你写一则有关“战胜疫情”或“歌颂医务工作者”的网络留言。
23. 材料一李坤在班级开展的“畅所欲言”的主题班会上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享有自由,没有必要遵守社会规则,因为自由和规则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一丝联系。
”
材料二星期日,俊杰和爸爸准备乘公交车去图书馆看书。
公交车站牌处等着乘车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车时,忽然跑来一个小伙子,直往车门里挤,
还差一点儿将一位老大爷撞到了。
这时,有人说道:“挤什么?按顺序上!”小伙子听后,脸一红,低下头到后面排队去了,上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
材料三明阳同学每次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时候,都是轻声细语,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同学阅读。
(1)根据所学知识,请评析材料一中李坤同学的观点。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遵守社会规则的哪两种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社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