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皮石斛资料简介

铁皮石斛资料简介

铁皮石斛简介CHENYU一前言铁皮石斛(Dend robi um of f icinale Kimura etMigo)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由于长期无节制的采挖,加之本身繁殖率低,自然资源枯竭,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药材品种。

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

二生物生态学特性铁皮石斛(学名):也称铁皮兰、铁吊兰、里树草,云南俗称黑节草,茎圆柱形,高15~50厘米,粗0.4~0.8厘米,基部稍有光泽,具纵纹,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鞘短于节间,常与节间上部留下环状间隙,褐色,鞘口张开。

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

鲜品茎直径0.3~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黑绿色,叶鞘灰白色。

气微,嚼之有粘性。

叶鞘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6.5厘米,宽0.8~2厘米,顶端略钩。

总状花序生于具叶或无叶茎的中部,有花2~4朵;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萼片长1.2~2厘米;花瓣短于萼片,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3~1.6厘米,宽0.7~0.9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近上部中间有圆形紫色斑块,近下部中间有黄色胼胝体。

开花期可持续4~6月。

特征要点:茎直立,圆柱形,粗壮,具多节;叶二列,纸质,厚实,矩圆状披针状或椭圆形,短宽,先端钝并且多数钩转,叶片正面深绿色,叶片背面灰绿色并有紫色斑点;基部下延为抱茎鞘,叶鞘常为紫色或具紫斑,老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间留下1个环状铁青色的间隙。

以云南广南地区野生铁皮石斛为代表,即俗称的“黑节草”。

野生的铁皮石斛大多分布在云、贵、川等地的山区。

主要生长于上述地区的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和岩石缝隙中。

铁皮石斛多分布于海拔近千米的山地半阴湿岩石上,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

出现叶片掉落枯死,与寒潮带来的-2℃低温无关,也与煤气、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昼夜温差太大等因素有关。

只要其茎干和根茎未枯死,可望春暖后重新萌发,但应控制浇水,防止出现烂根。

花期多在春季。

它的花形与卡特兰有些相似,主要作盆花栽培。

耐低温能力都比较强,越冬温度可低于5℃或更低,一般在棚室内栽种不易受冻害。

它夏季不喜欢太高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往往停止生长,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生长充实的假鳞茎,需在秋末冬初时节给予2周至3周的适当低温,只有经过这一低温过程的刺激(约5℃左右),方可促成花芽的分化。

若温度不够低或低温时间不够长,未能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导致其花芽较少或开花不整齐。

花芽长出后,应保持白天20℃至25℃、夜间15℃左右的棚室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引起花蕾脱落。

它要求光照充足,春、夏、秋三季,遮光量控制在30%至50%之间,光照充足才能形成大量的花芽。

浇水宜用微酸性至中性水,忌水中会有太多的钙、镁等矿物质。

春、夏和初秋要求充足的水分供应,中秋以后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浇水量要随之减少,直至完全停止浇水。

可于叶片尚未变黄开始减少浇水,随着叶片的发黄脱落进一步减少,到叶落尽时停水。

在华北地区,停水后需保持室内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免假鳞茎干缩,如果室内过分干燥,可每隔1周至2周向盆内浇水一次。

要求有流动而新鲜的空气,怕闷热。

棚室加温建议用电热线或电热取暖器,可避免煤气中毒,还应增加通风和光照。

三主要用途石斛是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

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润喉明目,延年益寿的功效。

中药石斛种类繁多,基源复杂。

其中铁皮石斛为名贵品种之一。

本草:“霍山石斛,干之而不槁,口嚼之且无渣滓,味浓而富脂膏,益胃益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无上妙品。

”铁皮石斛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

四栽培技术(1)环境要求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选择合适的环境是栽培成功的一半。

铁皮石斛应选择在海拔800~1600米左右,湿润冷凉的环境中种植。

生长适温15~30℃,生长期以16~21℃更为合适,夜间温度为10~13℃,昼夜温差保持在10~15℃,最佳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幼苗在10℃以下容易受冻,一般铁皮石斛在5℃以下开始落叶。

铁皮石斛栽培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较适宜,忌干燥、积水,特别在新芽开始萌发至新根形成时需充足水分。

以夏秋遮光70%、冬季遮光30~50%为宜。

光照过强茎部会膨大、呈黄色,叶片黄绿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2)设施要求设施要求:铁皮石斛由于对环境要求较高,需在设施环境中种植。

搭建简易竹木框架大棚和钢架大棚皆可,但一定要保证棚内通风良好,并设有内外遮荫网。

若资金充裕、长期栽培铁皮石斛可考虑建设钢架大棚,使用寿命长,修缮率低。

塑料膜根据资金、保温、使用寿命,选择12~15丝的皆可。

苗床建设:地栽:棚内所需土壤充分在太阳下晾晒,并用辛硫酸做杀虫处理,杀死在土壤中残留的害虫及虫卵。

在棚内用砖或石头砌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的苗床,长度视地形而定,上铺一层5~10厘米厚的碎石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最后铺一层厚约10~12厘米,发酵过的树皮或木屑、椰壳、蔗渣、腐熟的落叶或苔藓作栽培基质,苗床与苗床之间保留40~50厘米宽的通道,以便日常栽培操作。

床栽:可根据资金情况搭建宽约1.2~1.5米,高80厘米左右的竹制或钢架的苗床,苗床间配有40~50厘米宽的通道以便日常栽培操作,也可搭建钢制活动苗床,床宽和高与固定苗床相似,但只需留一个通道,以增加棚内利用率。

苗床底层铺一层10~12厘米发酵过的树皮、碎木头、木屑、椰壳、蔗渣、腐熟的落叶或苔藓作栽培基质。

推荐床栽,因为床栽比地栽透水性好,具有苗床中不宜积水造成铁皮石斛根部腐烂,减少蜗牛、蛞蝓、地老虎等地生虫害等优点,有利于石斛的健康生长。

若考虑长期栽培,栽培基质选择很重要,堆积发酵过的树皮、碎木头及木屑耐腐蚀性,与苔藓、蔗糖渣和腐烂的树叶等相比透气性好,且始终呈半腐熟状态,较适合铁皮石斛栽培使用,是比较理想的栽培基质。

(3)移栽定植期管理定植:选择无病、健壮、大小均匀的苗进行定植,将处理好的按每丛3~5株,株距10厘米、行距13厘米的规格种植于基质上,定植时以基质根部完全覆盖为宜,栽种过深,基部的叶子容易腐烂引起病害,栽种过浅,根基部生长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新根、新芽的生长。

也有农户选择采用扦插、高芽、分株等方法进行栽种铁皮石斛,此类方法在大黄草类药用石斛的种植栽培中将详细讲述,但此类繁殖方法,存在种源难寻、历时长、发展慢、成活率不能保证等问题,在铁皮石斛、齿瓣石斛这俩种已经形成产业化种苗生产的石斛类型中不推荐使用。

光照:栽种初期光照应该控制在1000~13000Lux为佳,遮光率在70%左右,此时幼苗还比较柔弱,根部吸水能力较差,光照太强易出现脱水情况。

温度:定植已经驯化好的苗,对温度的要求不像瓶苗那样严格,一般温度不低于10度,无霜、无雪的情况下都可以栽培,但快速生长的适温为15~30度之间,一般选择春天、夏、秋三季定植,避免在冬季栽种。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佳,基质要“间干间湿”即浇上时基质要湿透,但保证当天基质可呈“干”的状态。

切不要浇上过量,使基质总是处在潮湿状态或者基质中有积水,此种情况很容易烂根、死苗。

若空气中相对湿度太低,开采用叶片喷雾、地面洒水等形式来补充水分。

水的PH值在5左右为好,不要超过6.5,碱性强(配合>7.5)的水不利于植株生长,甚至会使生长恶化。

化肥:定植3天后可喷洒一次低浓度的百菌进行病害预防。

定植一周内比宜施肥,一周后,慢慢有新根长出,可使用1~2次氮、磷、钾配比为10:30:20浓度为1克/升的高磷钾肥促其生根。

(4)生长期管理光照:铁皮石斛生长期光照应控制在15000Lux左右,此时夏秋倆季晴天遮光应在70%左右,冬春倆季在50~30%左右,根据光照的强度实时调节。

温湿度:铁皮石斛在16~21度,昼夜温差在10~15度时,茎的生长湿度最快。

空气相对湿度早晚应保持在80%左右。

若干燥,温度达30度以上时,必须每隔1个小时喷雾一次,每次30秒左右,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棚内通风良好。

冬季温度低,应减少给水量,只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即可,尽量在太阳升起时浇水,杜绝页面带水或者基质内有积水过夜,以免产生冻害。

肥料:春季或新芽初期,轮换每周喷施一次氮、磷、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高磷钾肥和一次氮、磷、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提高苗的生长速度,但要苗徒长。

生长期,每周喷施一下氮、磷、钾配比为1:1:1浓度为2克/升的平衡肥,根据生长情况,若叶态黄,苗体弱则中间补施氮、磷、钾配比为30:10:10浓度为2克/升的高氮肥;若叶态浓绿,茎杆细长则中间补充1~2次氮、磷、钾配比为15:20:25浓度为克/升的平衡肥。

生长后期,采用喷施氮、磷、钾配比为1:1:1的平衡肥和15:20:25的高磷钾肥交替使用,在采收前2个月停止施肥,也可配合使用农家肥上清液或者采用缓释肥代替喷施叶面肥。

日常管理除草:因为温湿的环境,苗床基质上常会滋生杂草,直接与石斛竞争养分。

必须随时除草,一般情况下,石斛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除草时将长在石斛株间和周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除去,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修枝:每年春季发芽前或采收时,应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长过密的茎枝,可促进新芽生长。

翻蔸:石斛栽种5年后,植株萌芽很多,老根死亡,基质腐烂,易被病菌侵染,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另行分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或增产增收或者重新栽种新的种苗。

采收和加工:采收铁皮石斛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每年11月之次年3月)进行。

秋季石斛的新茎逐渐成熟,生长减慢,叶片发黄掉落,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期,待叶片落光或偶尔茎尖还留有1~2片叶子的时候要适时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切枝条,剪刀要快,剪口要平,以减少养分散失和利于伤口愈合,特别注意茎基部要留下2~3个节,以利于植株越冬来年新芽萌芽时养分供给。

铁皮石斛一般粗加工为枫斗(铁皮枫斗)见图十三鲜草晾干后,除去叶片及膜质叶****剪切整理成10厘米左右的茎段置锅内,在盖了灰的炭火上(保持80度左右)缓缓烘软后,手工搓揉使成螺旋形,再入锅内(降温50度左右烘烤定型)部分完整留有根须(龙头)和茎尖(凤尾)且长度适中的铁皮石斛加工成枫斗又称为“龙头凤尾”,被认为铁皮石斛中的极品。

注意避免高温烤,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铁皮石斛鲜茎或者枫斗也可提供给有能力的企业深加工。

病害防治:目前石斛类植物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煤污病、软腐病、叶锈病、疫病等。

黑斑病该病在3~5月发生。

症状为嫩叶上出现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黄色,逐步扩散成大圆形斑点,严重时在整个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直至全叶枯黄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