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专题陕西日报/2013 年/9 月/10 日/第 012 版编者按多年来,陕西一直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陕西现已成为全国航空航天资源最雄厚、产业最聚集、专业最领先、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
当前,陕西航空产业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工业,使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政策机遇和产业机遇。
为此,我省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工业的战略机遇,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发展重点,强化政策措施,全力做大做强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努力推进我省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次周末讲座,我们邀请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设计师唐长红,为我们讲解国际、国内以及陕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背景、现实,并对未来做出了展望。
赵正永:航空航天产业是高端制造业和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多年来中央在陕航空、航天企业为国家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
同时,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军民融合步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对我省增强综合实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希望能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航空航天领域的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力争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娄勤俭: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省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拐弯超车”、实现“三个陕西”意义重大。
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继续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尽快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抓好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全力将航空航天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专家讲义摘编航空技术发展一、百年飞翔旅,技术创新路飞机诞生不久,空中作战便成为战争的重要领域。
空中力量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广泛应用,促使了航空技术和航空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
航空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突破,像喷气推进技术、大型飞机结构技术、气动设计技术、航行保障技术等更加成熟,使得远程、大众化和廉价的航空运输成为可能。
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不断推出,民航业繁荣发展,全球化成为了现实。
二、创新同跨越,蓝天大旗展当今,一个国家航空技术先进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能力和工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源于航空工业有很强的技术牵引性和产业链效应。
它不仅能促进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相关航空产品的发展,还带动机械制造、冶金、化工、材料、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计算机、仪表等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航空标准”的引领和驱动作用,推进航空技术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转化、溢出和扩散,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
三、环球八万里,东方正春晓航空工业宏观规划国家国防实力、提高技术竞争力,代表了国家意志,是国家、地缘政治力量和军事经济实力发展的体现。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现在已具备比较完整的型号谱系、配套的研制生产体系、飞机设计和系统配套能力,名列 2012 财富世界 500 强第 250 位。
作为中国航空的支柱,陕西省先后成功地研制了运 7 系列、运 8 系列、轰 6 系列、飞豹系列、空警系列、无人机系列、小鹰 500 和大型运输机,为中国国防作出重大贡献。
31 家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收入占据陕西省国防工业总收入近 70%,近年来更以 20%的速度递增,2012 年总收入达到500 多亿元。
陕西航空城阎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地,具有大纵深内地优势布局。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受到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李鹏、胡锦涛、温家宝等历代中央领导亲临视察。
它是中国民机自主研发理念的发源地,是各型中国民机总体方案的引领者和中国民机的人才基地。
而位于阎良的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一飞院)是我国目前唯一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设计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
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型号:我国第一代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代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架轻型公务机——小鹰 500 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在全国所有以航空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中,阎良具备的产业聚集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是唯一一个具备建成“中国西雅图”条件和优势的城市。
四、大飞机,大发展大型飞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基础装备。
在大型运输机研制过程中,我们创新拼搏、无私奉献,用 5 年时间完成了国际上 8 年才能完成的研制任务。
2013 年 1 月 26 日,承载着十三亿国人期望的大型运输机首飞圆满成功,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通过大飞机工程,我们能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建设精细、精益的工业基础,促进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升级;推动高技术集中开发和应用技术组织的群体能力提升;推动工业技术向规范化、细致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动民族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大飞机项目所推动的工业技术能力的跃升,足以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结构性变化,也将为保证中国的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提供强大的手段。
五、蓝天畅想,人才为本空天一体,临近空间,信息网络,高超声速等成为目前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
民用飞机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飞行安全、增升减阻,提高乘坐品质,同时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与废气排放,降低噪音,降低成本和结构减重。
为此,我们要求在新型气动布局、轻质结构技术、下一代发动机技术、先进空气动力学技术、制造工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飞机研制涵盖了总体、结构、强度、航电等多个专业,要求人才队伍专业包含了机械加工、化工、冶金、材料、控制、电子信息、能源、计算机、仪表、通信等多个专业。
发展航空必须以人才为本,只有牢固建立起人才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与航空强国的同台竞技。
航天技术发展一冲国航天技术发展现状载人航天工程。
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十次飞行,其中有五次载人,按照“三步走”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载人航天飞船的在轨飞行,第二步是宇航员出舱、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第三步是将建造一个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月球探测工程。
月球探测工程从2004 年开始,也是按照“三步走”的方式进行,第一步“绕”,2007 年发射环月球飞行探测器,实现绕月探测;第二步“落”,2013 年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第三步“回”,计划 2017 年月球采样,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
北斗导航工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北斗试验系统区域有源导航,第二步是北斗区域系统区域无源导航,第三步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无源导航。
运载火箭:我国独立自主研制了 12 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发射各种轨道卫星的能力。
据统计共进行了 180 次发射,将九艘飞船和一百多颗卫星送入了地球轨道。
应用卫星: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应用卫星已经形成了通信广播、气象、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科学实验等多个系列并已形成业务应用型的体系。
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卫星是用于中继无线通信的人造卫星。
我国主要发展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有十一颗。
气象卫星,是用于地球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它能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地面进行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具备有极轨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世界气象卫星组织已经把中国气象卫星作为全球气象预报的主要来源和裱据。
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了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动力卫星。
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能够对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
二、航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世界航天基金会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达到 3043.1 亿美元,比 2011 年增长了 6.7%,从 2005 年到 2012 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增长了 68%。
世界各国都把航天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一个对未来发展很重要的增长点,那么航天的影响在哪儿呢?简要地说,有三个影响。
直接影响,航天产业提供直接产品与服务;间接影响,航天产业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购买以及在生产原材料和零部件过程中的投入;延伸影响,是由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导致连续增加的各项支出。
航天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和改善民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未来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出发做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
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卫星应用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目标,部署了重大行动,制定了配套政策。
三、陕西航天技术的发展陕西在中国航天的定位:陕西省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动力支撑单位;包括四个基地,即是中国航天动力技术发展和研制基地,是中国航天微波载荷技术发展和研制基地,是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化基地,是中国航天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产业化基地。
陕西航天产业现状:陕西拥有门类齐全的航天产业基础,主要从事航天固体、液体发动机研制,星载电子设备、卫星地面跟踪遥测设备、航天计算机、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控制及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并拥有卫星地面测控系统。
陕西航天产业发展方向:在陕企业主要有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以及航天五院、航天九院的部分企业。
航天四院以固体动力为核心技术为支撑,培育和发展探空火箭、减灾防灾火箭、精细化工产品、复合材料等;航天六院以常规液体发动机、新一代低温液氧煤油发动机等为发展重点;航天五院以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和天基信息系统的研发、集成为主;航天九院微电子技术研究所重点发展微电子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特种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等。
典型案例新舟 600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项目新舟600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新舟60飞机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改进型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