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水手
《值班水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值班水手
适用专业:航海技术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160(128+32)
学分:10(8+2)
一、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水手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航海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各种水手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正确应用公约和法规对支持级船员的要求和标准的能力,加强水手工艺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水手适任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船舶值班水手适任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完成所有航海技术专业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值班水手的各项技能。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标准以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航海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根据它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场内外结合、集体讲解、分工作业、逐个指导的原则进行各项训练,符合船舶水手适任培训机构设施和设备配置的最低标准要求,尽可能地类同或模拟船上的各项水手工作来安排课程内容。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船舶值班水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水手工艺各类项目操作工序,熟练掌握船舶值班水手的各项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品质,为培养航海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能灵活运用至少12个船舶常用绳结;
值班水手
2.能熟练掌握三股绳的各种插接、编结方法;
3.能熟练掌握八股化纤缆的眼环插接及对接的单、双股插法;
4.能熟练掌握钢丝绳眼环(2~4)插接方法;
5.能以各种姿势正确撇缆,远距25米以上,偏距不超过2.5米;
6.能识别船舶的号灯、号型及声号;
7.能悬挂和识别世界主要航海国家国旗和航海信号旗;
8.能熟练使用各种除锈、油漆工具;
9.能严格按照舵令进行中英文操舵;
10.能熟知系解缆设备并熟练进行系解缆的操作程序;
11.能读,听懂英语舵令、解系缆令、锚令和车钟令;
12.能读,听懂梯口,舱口值班的常用英语;
13.能读,听懂船舶救生、消防等应急部署、演习的常用语;
14.能用英语日常用语(打招呼、互相介绍、告别、道歉等)
(二)社会能力目标
1. 能积极参与值班水手实操的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值班水手工作与航行安全的密切关系及对航海技术发展的作用,体验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想的习惯。
5.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人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6.具有良好的服从意识。
(三)方法能力目标
1. 本课程各种水手工艺设备使用为载体,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组织企业专家开发与之配套的校本特色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及服从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水手工艺设备完成船舶航行,系泊、维护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并发挥集体智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后的乐趣,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在实施的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配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体系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情境划分
1.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值班水手
值班水手2.学习情境描述
值班水手
值班水手
值班水手
值班水手
五、实施建议
值班水手
5.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通过体现船舶运输生产过程和模拟仿真训练、观看船舶实际操作录像、参观船舶现场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际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通过加强船艺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5.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各项训练的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的船舶水手工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训练、讨论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会常用的船舶水手各种工作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反映船舶运输生产过程,加大实训的课时,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加强实操项目的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船艺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如船舶操舵模拟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船舶运输生产过程。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船舶工作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5.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采用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教学与考核。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总评=20%平时+20%作业+60%考核
3、学生学习结束后参加浙江海事局的无限航区500GT及以上值班水手适任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者可替代本学分,成绩采用两级制
值班水手
5.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5 其它说明
1.本课程的技能实训内容的授课可在校内学习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来共同实现。
关于部分设备的操作使用,校内教学主要以分组的形式,在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和学生分组操作。
具体的个人训练操作建议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船上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