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 的分歧
辩证否定观是科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是非科学的否 定观,二者根本对立,其分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即自己否 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强加的,否认事物自我的否定。 二、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也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否定不是纯 粹的否定,肯定不是纯粹的肯定。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看 不到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认为凡是否定的地方就没有肯定,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凡是肯定的地方就没有否 定,肯定是绝对的肯定,是肯定一切。
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 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 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 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 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 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 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内
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 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 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 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麦子的生长过程就是:麦粒-植株-麦粒, 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第三个阶段上的麦粒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 麦粒的部分特征,使事物的发展“仿佛是 向旧东西的回复”,然而第三个阶段上的 麦粒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一次前进和 发展。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 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 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 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 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以上四组讲的都是围绕由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 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 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 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认识人们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 法去看待事物。
谢谢大家!
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 的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它认为辩证否定究其实质 而言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并用过自身的否定,实现事物的 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 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考虑事物存在的条件,既要 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 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例如对待历史文化 遗产、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工 作、对待外国文化等,都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做到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合理地为我所 用。那种全盘接收或一概排斥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去看待事物。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 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 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 因素
在自然界中遗传是 肯定方面,变异 则是否定方面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1、肯定和否定的对立。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 个不同的方面、两种相反的趋势:肯定方面力图保 持事物的存在,维持质的相对稳定性;否定方面破 坏事物的存在,力图使它转化为他物。 2、肯定和否定的统一。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一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任何事物在 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都包含否定自己的因素,都 包含必然灭亡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 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不是对事物 的简单抛弃,而是把它的某些积极因素吸收到自身 之中。在一定的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 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过程,即“肯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 段,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 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 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 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 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 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及意 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 的前进过程。 这一规律从内容上是自己发展 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 事物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过程。这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特点是上升 性或前进性、周期性或曲折性、回复性或回 归性的统一。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变化发 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 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一方面,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从一定意义上看,肯定就 是否定。按照黑格尔 和马克思 的看法,肯定的事物、过程 中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事物、过程的发展必然进入自我 否定的环节,进入自我否定的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更新。 这才是“肯定就是否定”这一命题的真实含义。 另一方面,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说,否定 就是肯定。这一辩证命题的含义在于:否定既是消灭肯定的 环节,但又是产生新的肯定的中介;否定环节并不使事物消 解为零,而是在否定旧的规定中推出新的规定,新的规定正 是从否定这个环节中诞生的。
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 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 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否定还是新旧事物间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新旧事 物之间的历史联系。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么看不到新旧 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不承认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要么看不到新旧事物之间的历史联系,把否定理解 为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 四、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对旧事物的 既克服又保留。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么主张继承一切, 全盘吸收,反对革命与创新;要么主张抛弃一切,一切从零 开始,在空无所有的废墟上创造所谓的新事物,其后果都只 能导致事物的衰落。
(3)辩证的否定的方法论能让我们 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 方法 。
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 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 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 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 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 定一切。就像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 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 ”,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 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 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 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内 部产生的新生事物,它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是 社会发展必然性、上升性的体现。但是它的成长 过程又是异常艰难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暂时的 复辟、倒退,这是上升运动中曲折性的表现。那 种一遇曲折,就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态度,不 是辩证否定观的态度。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1)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重
要环节。
事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 新事物的产生,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而只有经过 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没有辩证的否定 ,就不会有质变和事物的发展。
(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对于人们 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的曲折性和前 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科学发展史上,17世纪,人们对光的本质 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惠 更斯提出了光的本质是“波”,而牛顿则认 为光的本质是“粒子”。随着科学的发展,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 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的特征,实现了 对立面的统一。(光的波粒两象性: 物理学 中的光同时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这种两象性 是同时存在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可分割的, 这就是光的波粒两象性。)
形而上学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否 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割断了事物的联 系,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 此之外,都是鬼话。”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把肯定和 否定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全盘抛弃的观 点。认为事物的否定不是事物自身内部矛盾引起的,而是某 种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它割裂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把肯定和否定对立起来,或者 肯定一切,只承认事物量的增长和减少,不承认事物质的变 化,视否定为事物的灾难和毁灭。或者否定一切,认为否定 就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 把它消灭。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BCD
A.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就 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ABCD 2.把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承认新事 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 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 D.以继 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在现实方面辩证否定观的体现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 到“古今中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 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 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 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 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 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 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 西化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