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




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当时政 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 限制,不能大量栽培。秦汉以后,中国统一,随 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密切,茶树由四川传到 长江中下游—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 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位。 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 的物品。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 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 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几乎与近代茶区相当, 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同时,也使茶叶从 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 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 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等。自此,茶 的生产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
茶艺
第一专题 一、茶文化基本概念
茶文化概述
1.茶文化: 茶文化包涵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心态文化。 以茶叶为载体,以茶的品饮活动为中心,展 示民俗风情,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的 大众生活文化。 2.茶艺: 研究如何冲泡各类茶水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 壶茶的艺术的学问。
3.茶道: 茶道最早出现在唐代,品茗的活动被称 为茶道。陆羽认为“和”与“清”是茶道中 最本质的,体现为“精行俭德”,涉及哲学、 美学、社会、伦理道德等。精行,发挥大自 然的至善至美。精行才能做出好茶。俭德, 节俭的品德。《茶经》:“茶性俭,不宜广, 广则其味黯淡”,茶具多以天然朴素材料为 美,意在去奢崇俭。“和”是茶道的最高境 界和追求的终极目标。“清”是实现茶道高 深内涵的手段,是茶的本性,是茶道的基础 和本质特征之一。

采茶

二、茶树的形态特征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茶树的认识,都局限 在形象化的描述上。如陆羽的《茶经》 (一之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 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栏,茎如 丁香,根如胡桃。”对茶树的外部特征用 了各种比喻来说明。陆羽之后的茶书,也 有一些描述,但都缺乏近代植物学性状的 记载。


四、茶叶的采摘
茶树的新梢生长到可以采收的标准时,即可及时采取, 它是茶树的收获过程,采下的芽叶为制茶的原料。 茶叶萌芽分为早生、中生、晚生三大类。视各地气候环 境,早生种平均在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始采摘;中、 晚生种则各依次延迟约十几日。 中国大部分茶区,对茶树合理采摘是按“标准、及时、 分批、留叶采”的规则来进行的。不同茶类对原料茶叶 要求有不同的采摘标准,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来 制定。 目前我国大宗红茶、绿茶的采摘标准,一般采一芽二叶、 一芽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须等新梢生长近成熟,叶片开度达 八九成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 名贵茶类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 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 边销茶对原料嫩度要求较低,主要采用粗人的叶 片,—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均可。
④北方气候转寒,茶叶经济中心由长江中下游 南移至闽南、闽北、岭南一带。政府设立专门 的茶榷管理市场,茶商业活动更加繁荣。 ⑤宋代制瓷业、手工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 茶文化进步提供必要条件。
5.成熟时期:明清
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为散 茶,烹煮茶道发展为 泡茶道。 明清茶叶对外贸易加强,郑和7次下西洋, 茶叶输出量大大增加。欧洲文献中最早提到 中国茶的是1559年(明世宗嘉靖38年)意大 利著名作家拉马司澳《中国茶》、《航海与 旅行记》。16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到中 国贩茶。 清政府高压统治使得文人儒士政治抱负和理 想难以实现,转而隐居书斋,以茶雅志。
三、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
1.茶树的生长环境 (1)气候。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45°与北纬 38°间都可以种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5℃之间, 不同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 茶树生长需要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且分布均匀,早 晚有雾,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的地区,较有利于茶 芽发育及茶青品质。 (2)日照。茶作为叶用作物,极需要日光。日照时间长、 光度强时,茶树生长迅速,发育健全,不易罹患病虫害, 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适于制造红茶。反之, 茶叶受日光照射少,叶绿质细,多酚类化合物少,适制 绿茶。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 定影响。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且气温低, 霜日多,生长期短,所以高山茶树矮小,叶片亦小,茸 毛发达,叶片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质增加,故高山茶 香气优于平地茶。
赏茶
微笑礼仪
迎 宾 手 势
茶艺礼仪举止基本要求
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 敬人。 站姿 (静力造型,优美仪态的起点) 坐姿 (安静、平稳、优雅) 步态 (轻盈、敏捷、有韵律) 表情 (目光、微笑) 手势 (切实、一致、简括、优美) 举止礼仪示范练习 观看教学视频资料学习并练习习茶礼仪。 /programs/view/ygRXNEJv Mvo/?fr=rec1 /v_show/id_XMjUxMTcwMDIw. html

(3)土壤。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上层深厚、排 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虽在不同种 类的土壤中都可生长,但以酸碱度 (pH)值在 4.5~5.5为最佳。 2.茶树的栽培 (1)茶树育苗。茶树作为异交作物,其遗传物质 极其复杂,利用有性繁殖的后代,无法保存品种 原有特性。因此,目前均采用无性的方式——扦 插育苗法。 (2)茶树种植。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月至第 二年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时均可种植。


茶树叶片上的茸毛,一般常指的“毫”,也是它 的主要特征。茶树的嫩叶背面着生茸毛,是鲜叶 的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茸毛越多,表示叶片 越嫩。一般从嫩芽,幼叶到嫩叶、茸毛,逐渐减 少,到第四叶叶片的成熟叶,茸毛便已不见了。 (4)花。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茶花为两 性花,多为白色,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稍微有 些芳香。 (5)果实与种子。茶树的果实是茶树进行繁殖 的主要器官。果实包括果壳、种子两部分,属于 植物学中的宿萼蒴果类型。 果实的形状,视发育籽粒的数目而异,一般 一粒者为圆形,两粒者近长椭圆形,三粒者近三 角形,四粒者近正方形,五粒者近梅花形。果壳 幼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褐色。
第二专题 茶艺基本礼仪
A、仪容仪表要求: 1.得体的服装(淡雅,整洁,端庄) 2.整齐的发型(干净、整齐、端庄) 3.优美的手型(纤细、柔嫩、清洁、灵巧) 4.娇好的面容(健康、自然、清新、干净) B、茶艺礼仪的基本姿态: 1.站姿 2.坐姿 3.走姿 C、基本礼节: 客来敬茶、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寓意礼、伸掌礼 及奉茶礼、端杯、品茶的礼仪等
3.兴盛时期:唐代
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佛教兴盛,禅茶一味 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茶马古道 茶叶种植面积大大提高,茶市交易繁荣 中国茶道传向日本、高丽及东南亚各国
4.鼎盛时期:宋代
①茶叶种植面积比唐扩大2~3倍,出现御茶园 官营茶园,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②民间斗茶兴盛,技艺精湛,器具讲究。 ③专业的茶师、茶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苏东坡、范仲淹、蔡襄、宋徽宗等著名茶人。
二、中国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和、清、静、雅
和:平和、和谐、和气、恬淡
清:洁净、清静、超然脱俗
静:虚静、平静、恬静、安静
雅:高尚、美好、规范、风度、气质
总之,茶道不仅包含煮茶之道、饮茶之 道,还包括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艺术也是精神思想的表现方式。茶道是通过 茶来表现自然规律和人文精神的契合,是因 茶之本性而体现。它产生和发展于特定年代, 是以追求和谐为目标的综合文化,它基于儒 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出世节操, 又体现道家相对自由天人合一境界。 总结为:和、静、清、雅。
第三专题


茶树起源与生长环境
一、茶树的起源:
茶树的学名全称为 Camellia Sinecsis(L.) O.Kuntze,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茶树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te),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 (Ar.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 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根据植物学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门,系起源 于距今约一亿年以前的白垩纪地层中,而其中的山 茶目植物,约产生在六千万年以前。




在茶艺活动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走姿:行走时脚步须成一直线,上身不可摇摆扭动,以 保持平衡。同时,双肩放松、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动作 轻盈、平稳。 2.坐姿:冲泡者坐在椅子上,要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交握 平放于腹前或茶几上。端坐中央前1/3,双腿并拢,使身 体重心居中,保持平稳,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3.站姿:站立时需做到双腿并拢,身体挺直,双肩放松, 两眼平视。女性应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贴在左手上,并 臵于胸前;男士同样应将双手虎口交叉,但要将左手贴在 右手上,臵于胸前,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4.鞠躬:双手交握于腹前,缓缓弯腰,手指自然合拢,呈 “八”字型轻扶于腿上,真礼弯腰约90°,行礼和草礼弯 腰约≤45°,鞠躬时面带微笑,俯身和起身速度一直,动 作轻柔、自然。

起源:人类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是采自野生,
用做药用。若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来推算, 在中国,茶的利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随着茶树从药用发展为饮用,野生茶树已不能 满足需要,人们或采茶子,或掘取野生茶苗进行栽 培和繁殖。根据东晋(317~420年)常璩所著的 《华阳国志· 巴志》中写道: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 年联合当时四川、云南的部落共同讨纣之后,巴蜀 所产的茶已列为贡品,并记载有“园有芳蒻、香 茗”。由此推断,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已经人工栽培 茶树了,那么茶树栽培距今当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programs/view/yG6KfRuX ktc/?fr=rec1
北朝齐世祖下令祭品只用蔬菜、干果、 茶。文人学士力纠奢华之风,恢复勤俭社会 风气。以茶养廉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丝绸之路使茶传播到国外:陆路、海路。 该时期巴蜀之地成为中国茶叶的摇篮。西汉 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及“武阳买 茶”两句。前句反映成都一带,不仅饮茶成 风,而且出现了专门茶具﹔后一句反映茶叶 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这样的专门 茶叶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