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志国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唐志国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唐志国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为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而奋斗。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这五年,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35亿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32亿元,年均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一批关系辽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精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芳烃基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县域经济实现“三年翻番”,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

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区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弓长岭成为全省首个温泉旅游度假区,佟二堡皮装裘皮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我市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

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水系建设、大气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

河东新城建设全面展开,16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辽阳人民期盼的跨河而立的城市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三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整理土地平方公里,开工建设118个重点项目。

市民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广场、河东高中、辽溪铁路搬迁、三座跨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即将竣工。

多个全国知名企业投资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

老城区改建力度空前,城市南部开发初具规模,中心城区改建面积逐年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改观。

灯塔、首山、汤河新城和佟二堡、望水等新市镇建设全面展开,多点推进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呈现。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五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民营企业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忠旺集团和奥克集团成功上市。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政府机构大部门体制初步建立。

燃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实现了市场化。

对内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83%;引进域外资金830亿元,年均增长55%;外贸出口37亿美元,年均增长32%。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70元和8095元,年均分别增长%。

五年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万人,实现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广覆盖。

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了省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104万平方米,改造了3500多户农村的危房。

控辍保学、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等工作处在全省先进水平。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完成了“文化惠民”五项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这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不断深入。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更加活跃。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参与公共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

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依法治市水平有新的提高。

保持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公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市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连续四年被省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市”。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的五年。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卓有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果。

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新的进展。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全面落实中央换届要求和“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

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监督检查工作持续加强,保证了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规范了行政权力制度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第一,以河东新城为重点,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和老城区改建,加速全域城镇化进程。

河东新城建设,是辽阳的希望所在。

未来五年,要举全市之力全面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的高潮。

坚持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新城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

高标准提升滨水生态景观,使一河两岸成为中心城区景观走廊。

完成起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若干城市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

加快发展以商务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新城的产业支撑。

经过五年的奋斗,一座滨水现代化新城区将崛起在河东大地。

老城区改建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紧迫任务,要坚持高标准,改出特色、改出精品。

要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改建,抓好城南、西关和站前等重点地段改建,抓好主干道两侧危旧房屋改建。

做活水的文章,把太子河水更多地引入市区。

保护文物古迹,复建历史景观,弘扬古城文化,展示古城悠久的历史风貌。

要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七个新城新市镇,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七个卫星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七个新城新市镇要各具特色,高起点做好各项规划。

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要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每个新城新市镇至少形成一个主导产业。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要支撑。

要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做大做强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精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六个工业产业集群。

经过五年努力,六个工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要占全市工业的75%以上。

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助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城区经济大发展。

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作为城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大力推进河东新城商务商贸旅游、弓长岭温泉旅游、佟二堡皮装裘皮、西关至站前商贸四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培育服务业骨干企业。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要实现县域经济的第二个“三年翻番”,两县(市)在全省综合排名前移,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辽阳县和灯塔市要形成“一县一业”的格局。

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乡推进工程,使山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

全面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加大辽河流域辽阳段治理力度,保护好汤河水库饮用水源。

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制造利用产业的发展。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城乡绿地面积,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以更大的决心深化改革。

积极落实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辅分离任务,探索集体企业改革。

推动民营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度扶持企业上市。

经过五年努力,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0%以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稳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基本实现市政公用事业社会化。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全力建设大开放的辽阳。

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助商的环境,形成大开放的浓厚氛围。

坚持引进外资和内资并重,创新招商机制,改进招商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重点围绕新城新市镇建设、老城区改建、产业集群发展,引进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第四,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法律和工作监督权、人事任免权。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工作。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认真抓好“六五”普法教育。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权、司法权监督制约,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影响力。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