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保险学概论》(金融本科)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二章保险的本质➢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第四章保险法与保险合同➢第五章财产保险➢第六章人身保险➢第七章再保险➢第八章保险运行环节➢第九章保险经营➢第十章保险市场➢第十一章保险市场监管➢第十二章社会保险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概述一、风险的概念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即可能存在损失,并且损失不确定。

所谓不确定性包括: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损失何地发生不确定Array损失程度不确定(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1、损失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的危险单位中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

用公式表示如下: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损失频率= 如10万名50岁的男性公民在一年中有100人死亡。

则。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死亡频率%1100000100=== 损失频率实际上是指损失的发生的概率。

该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且损失 频率介于0—1之间。

当损失频率为0或1时,风险不存在,当损失频率为0.5时,风险最大。

风险大小与损失概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注意:保险中的风险程度同通常意义上的风险程度的衡量有所区别。

前者表示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越大,则风险越大。

因此,损失可能性大时,则不损失的可能性小,从而风险小;而后者表示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2、损失程度: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

发生事故件数实际损失额损失程度= 如某时期共发生汽车事故10050 万元。

则有: )/(5000100500000起元损失程度==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关系:二者成反方向变化。

二者关系也可用汉立区三角来表示。

如课本P3。

(三)风险与概率1、概率: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的确定性程度。

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其中1为必然事件的概率,0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

用公式表示:0≤P(A)≤1式中:A 表示某种随机事件;P 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P(A)表示常数P 为事件A 的概率;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

概率值永远是正数。

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

即:n∑Pi=1i=1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2、大数法则: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会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

它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

对于财产保险而言,由于危险单位数量较少,从而要求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要进行分保;而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因其承保的危险单位数量较大,则没有上述要求。

(四)危险单位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范围。

包括:地段危险频率0 损失程度单位、投保单位危险单位和保险标的危险单位。

(二)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不确定性3、可测定性4、损害性5、发展性二、风险的基本要素1、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原因和条件。

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因素根据性质通常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1)实质风险因素: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

即某一标的物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2)道德风险因素:与人的品德品质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促成风险事故的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原因或条件。

(3)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

即由于个人疏忽大意、过失,以致于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和条件。

过失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灾害结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

如某医生阑尾切除手术时,误将卵巢割掉;又如本来要拔掉第4颗病牙,却把第5颗好牙拔了,由此造成的事故都是由心理风险因素所致。

上述三种风险因素中,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为与人的行为有关的风险因素,故二者合并可称为无形风险因素或人为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直接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偶发事件。

问题:以下哪种情况属于风险事故?某家庭被盗;一位癌症患者死亡。

3、损失: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其条件包括:不可预料和经济价值的减少。

4、三者之间的关系: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的关系为: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三者共同构成了风险。

其中,风险因素是造成风险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仅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风险事故才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

区分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对确定保险责任有着重要意义。

只有当风险事故为保险责任时,所造成的损失才能获得保险赔偿。

例:一位心脏病患者投保了意外伤害险。

某日被突如其来的汽车紧急刹车惊吓而亡。

能否获得保险赔偿?(不能。

因为汽车紧急刹车只是风险因素,而不是风险事故。

引起被保险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心脏病。

如被汽车撞死,则可获得赔偿。

)4. 风险的相关概念4.1 风险的度量: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损失频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发生损失事件占所有可能发生损失的相对次数。

损失程度:发生一次风险事故的平均损失额度。

一般而言,两者往往呈反比例关系:损失频率高的事件,损失程度小;损失频率低的事件,损失程度大。

4.2 风险成本(Cost of Risk)风险成本:由于风险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风险成本的构成: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直接和间接损失成本)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对社会福利不利影响)不同行业的风险成本4.3 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人们对风险的三种态度:厌恶风险(Risk-averse);风险喜好(Risk-loving);风险中立(Risk-neutral)影响风险偏好的因素:年龄、性别、个性、学识及经验、教育程度、对风险的了解程度、损失金额大小、拥有财富的数量风险偏好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

三、风险的种类(一)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1、纯粹风险:只有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

其结果只有:损失和无损失。

如水灾、疾病等。

服从一定概率分布。

2、投机风险:既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

其结果有:损失、无损失和获利三种可能。

例:赌博、股市变动可保风险只能是纯粹风险。

(二)按产生风险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由于自然力变动或人的行为失常所引起的风险。

如地震、暴风、盗窃、欺诈等。

地震、暴风雨–盗窃、医疗事故•服从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涉及少数人;属于纯粹风险2、动态风险: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如战争、通货膨胀等。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通货膨胀–军事政变、战争•无规律可循;涉及范围广泛;可能是投机风险3、二者的区别:(1)静态风险变化比较规则;(2)静态风险所波及的面只涉及到少数人;(3)静态风险只是纯粹风险,而动态风险既可能是纯粹风险,也可能是投机风险。

(三)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基本风险(Fundamental risk)是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方面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

即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

如战争、罢工、地震特定风险(Particular risk)是与某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

即由特定的个人所引起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

如盗窃、火灾、爆炸(四)按风险损失对象进行风险分类: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财产风险(Property risk)是可能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责任风险(Liability risk)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五)按风险发生原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所导致的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为所致损失的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动或估计的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所致损失的风险。

政治风险是由于种族宗教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

四、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包括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无形成本和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第一,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由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共同构成。

第二,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

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是指风险对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社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再生产等诸方面的破坏后果。

第三,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为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而支付的费用费。

具体包括资本支出和折旧费、安全人员费(含薪金、津贴、服装费等)、训练计划费用、施教费以及增加的机会成本。

第二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标(一)风险管理的概念:通过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以期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降低可能的损失成本。

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1)维持企业的生存。

(2)生产能力的保持与利润计划的实现。

(3)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

(4)履行社会责任。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识别、估测、评价、控制、效果评估(一)风险识别:有何风险?即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方法有现场调查、风险列举、生产流程图、财务报表分析等方法。

(二)风险估测:多大风险?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

(三)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怎样处理风险?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对某一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的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

包括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发生时减少损失程度。

(1)避免风险:回避风险,即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措施。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局限性是:有时风险不能避免,失去收益机会,产生新的风险。

(2)减少风险:为减少损失频率(预防),降低损失程度(抑制)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