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成都嘉旭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钢结构产业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嘉旭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二零一零年五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及依据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生产工业与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产业作用,到2010年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建筑业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钢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

最近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已经出现了产品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业内关注,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应用。

在钢结构领域中钢构结构建筑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个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它把截面为H型、C型、Z型、U型钢构件连接起来,组合成主体框架;以各种板材作为屋面和墙面,再配以构件、门窗等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

其业务范围已涉及民用建筑、厂房、仓库、机场、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等领域。

钢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可回收,环保节能,增大有效使用空间,方便施工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抗震性能好,抗拉、抗压、抗剪强度相对来说比较高,构件结构断面小、自重轻。

尤其是在高烈度地震区,使用钢结1构就更为有利。

若自重减轻一半,相当于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一度。

钢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改造,也是环保型建筑,可以重复利用,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

钢结构可以做到大跨度、大空间,形成较宽敞的无柱空间,有的称之为“园林化办公室”。

钢结构占地面积较小,实际上是增加了使用面积,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钢结构的质量容易保证,在工厂加工,预制精度高。

现场吊装就位用工省、施工文明,施工大多采用机械化和干法作业,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噪声都能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在闹市区或密集的居民区具有很大的优点。

采用钢结构可为施工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为宽敞的施工作业面,施工速度快。

另外钢结构空间中有许多孔洞和空腔,并且钢梁的腹板允许穿越一定直径的管线,也方便了各种管线的布置。

由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钢结构理念进军国内,在今后的20年内,钢结构建筑将是建筑业最大的特点,市场潜力巨大。

专家指出,未来数年,在电力、海洋、桥梁、机场、民用建筑、物流基地等领域,钢结构建筑将大显身手。

电力方面:今后几年内国家将投资2500亿元用于输变电铁塔及变电站钢结构用材消耗,用于重点电力建设的钢材将在300万t以上,其中H 型钢将占有相当大的使用份额。

海洋钢结构方面:未来5年我国将投资1200亿元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多个亿吨级海上油气田相继开工,海洋采油平台的钢结构用材也将迅速增加。

桥梁用钢方面:未来数年全国各地将大规模加强各种路网的建设。

机场建设方面:国家将重点建设枢纽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增加支线机场。

物流方面:各个中心城市都掀起建设物流基地的将涉及到港口、大型仓库的建设,这给钢结构带来广阔的应用市场。

体育场馆建设方面:体育场馆的大量兴建,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由此带动的相关基础建设,钢结构建筑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钢结构建筑要发展,科技必须先行。

由于科学技术是创造精品优质工程的重要保障,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在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才能使钢结构技术不断创新,促使钢结构建筑迅速发展。

鉴于以上钢结构建筑的广阔发展空间及西部地区发展钢结构的良好条件,本项目将建设一个钢结构厂房50000㎡及配套设施,同时购置国内先进设备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完成后将形成年产新型钢构建筑体系多、高层重钢建筑体系及5万吨的生产规模。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我公司还将同时建设一条新型电缆桥架生产线,该项目的的投资分析报告在钢结构厂房可研报告后单独列举。

1.2项目规划原则1.2.1拟建项目所需设备,除少量进口部分关键设备外,凡是国内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均选用国内设备,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2.2项目具体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流程顺畅合理为原则,计划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工业南区现有的规划内土地上,建设钢结构厂房50000㎡及配套设施,同时购置国内先进设备,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今后的发展。

1.2.3项目拟建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工业南区,考虑到该区物流和机械为特色,具备基础配套设施齐全,规划布局合理,且钢结构产业为园区鼓励发展的产业,在规划、能源供应上与园区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

1.2.4对生产线环保要求和“三废”治理,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达到国家标准。

1.2.5 针对项目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11.3调研工作及分工1.3.1成都嘉旭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厂区范围内的全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工程主要子项列表如下:工程主要子项一览表1.4主要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来源1.4.1主要设计方案本项目所生产的产品为新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的钢结构产品。

1、生产线主要采用国内成熟可靠的先进工艺设备,并进口少量关键设备,产品质量好、精度高。

2、公用工程设备由国内配套,新建厂房和公用配套设施;购置质检设备。

1.4.2主要设备选型及来源生产线全部工艺设备及辅助设备均采用国产设备,以节省投资。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技术经济综合评价与结论1.6.1 本项目主要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能确保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1.6.2 本项目拟建于项目拟建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基础配套设施齐全,规划布局合理,且钢结构产业为区鼓励发展的产业,在规划、能源供应上与区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在规划、能源供应上均能给予较大的支持。

1.6.3 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回收期(税后): 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23.73%项目总投资: 12800万元其中:建设期贷款利息: 3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1000万元(达产共需流动资金1500万元)1.6.4结论综上所述,本工程项目工艺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较好,具有一定的盈利水平。

因此,本项目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1.7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项目建成后,为使项目产品更好地占领市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务必重视相应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2.1国内外产品的发展概况2.1.1国外发展概况钢结构建筑是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檩条和圈梁,以焊接“H”型截面做主梁,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再配以零件、扣件、门窗等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体系。

这种体系由工厂制作,现场按要求拼装形成。

具有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表美观,造价低,易维护等特点。

国外钢构结构厂商如Butler、BHP、ABC等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

钢结构建筑体系诞生于20世纪初,在二战后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钢结构具有一系列优点,目前这种体系已成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住宅建筑的重要形式,并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已经非常完善,其专用设计软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绘图、工程量统计及工程报价,在制作上也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及工厂化。

科技的发展令钢结构的重要性被重新肯定。

在欧美发达地区,厂房建造已全部采用钢结构,并被广泛应用于仓库、超市、超低层公用设施等建筑。

在美国,建筑用金属年销售额增长很快,估计目前已经超过30亿美元,年加工量也已经达到250万吨以上。

美国金属建筑的主要市场分布在工业、商业、社区、综合等方面,分别占到46%、31%、14%和9%的份额。

在美国,低层建筑中钢结构应用很普遍。

美国钢结构学会和金属房屋制造协会联合编制了低层建筑的设计指南。

低层建筑是指层高低于18米,层数不超过5层的工业厂房、仓库、办公室及其他的办公和社区建筑等,其中两层以下的非居住用楼房建筑占70%。

国际钢结构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三是主要钢结构企业在以先进技术、管理和雄厚的资金实现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1.2国内发展概况目前,我国钢材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国家也在逐步调整政策鼓励发展钢结构,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条件已经成熟,正步入钢结构发展的黄金时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发达国家的轻型钢结构企业以及相应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涌入国门,于是轻型钢结构住宅也得以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和指导轻型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推动轻型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进程,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织长安大学等单位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JGT-2004)。

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我国钢材产量、品种规格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为钢结构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996年我国钢产量达到 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

1998年中国钢消费世界第一。

2001年我国生产钢14 892.72万吨、铁14540.96万吨、钢材15745.37万吨。

进口钢材1721万吨、出口钢材474万吨、全国钢材消费表观量为17000万吨。

2002 年1-6月我国生产钢材9192万吨、预测2002年全国钢材消費量为18000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16%左右,平均一年增长1千多万吨是举世罕见的发展速度。

热轧H型钢从零开始到2002年底达到100多万吨。

其他钢结构用的中厚板、型钢、钢管、冷弯型钢及涂镀层钢板等都有明显增长,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耐火、耐候钢、超薄热轧H型钢等一批新型钢材研制成功并开始在工程中应用。

2、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使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得到公认和发展。

钢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适合于活荷载占总荷载比例较小结构,更适合于大跨度空间结构、高耸构筑物并适合在软土地基上建造。

也符合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的国策,其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为各方投资者所认同。

建设部、原冶金部等政府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使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得到公认和发展。

3、钢结构工程业绩显著。

主要工程有:除了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出现的钢结构工业建筑之外,新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都采用了钢结构,例如世界第一高楼—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三高度420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北京新中央电视台大楼,北京财富中心、深圳赛格大厦72层,大连世贸中心等等;空间大跨度钢结构业大量涌现,国家体育场(鸟巢)、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天津奥体中心、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青岛流亭机场等等;此外还有城市桥梁和跨海、跨江桥梁如芜湖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