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4-1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最新4-1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饮食性维生素D缺乏 日光照射不足 消化道疾患,肾病等。
主要病理变化:
骨骺软骨和骺板软骨钙化不良,软骨细胞增 生正常 骨内钙盐沉积减慢、停止或丢失,造成骨样 组织聚积,使得骨骼质地变软
临床与病理
佝偻病发生于小儿,表现有:
囟门闭合延迟、乳牙萌出迟缓 方颅 腕部手镯样畸形 鸡胸、串珠肋 Harrison沟 “O”形或“X”形腿等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六、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
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引 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所致,具多种 临床表现。
临床与病理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骨骼系统改变主要是 破骨
骨吸收,伴新骨形成, 但类骨组织钙化不足
骨吸收区可被纤维及 肉芽组织替代,后两 者可出现继发性粘液 变性和出血,称之为 纤维性囊性骨炎。
五、巨人症与肢端 肥大症
❖为腺垂体生长激素过度分泌所致 ❖发生于骨骺愈合之前,骨骼纵向生长尚 未停止,则发展成为巨人症 ❖发生于骨骺愈合之后,骨骼纵向生长已 停止,而横径继续生长,则形成肢端肥大 症。
临床与病理
垂体病变多为嗜酸细胞增生或垂体生长 激素腺瘤 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病因相同
前者多自幼发病,身高臂长,肌肉发达,手 足过大; 后者多始于20岁~30岁,前额、颧部及下颌 增大,舌大肥厚。语音不清,四肢粗大,身 材一般不高。 二者均有继发性内分泌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清生长激素增高。
X线表现
巨人症:
全身骨骼均匀性增长、变粗, 骨骺愈合及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延迟;
肢端肥大症:
颅骨增大,颅板增厚,尤以板障、眶嵴部和枕骨粗 隆部明显 下锁骨增大,升支伸长,下倾角变钝,体部前突。 鼻窦、乳突过度发育 四肢长骨及颜面骨粗厚、增大,末节指骨远端甲丛 增生、变宽,跟垫增厚(>23mm)
两者均有蝶鞍增大,表现为前床突上翘、后床 突及鞍背后移,鞍底下陷或呈双边征
临床与病理
30岁~50岁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全身性骨关节疼痛和病理性骨折 钙、磷代谢异常可引起肾结石 实验室检查血甲状旁腺激素(PTH)、 血钙、尿钙升高,血磷减低及碱性磷 酸酶升高
X线表现
①全身骨骼广泛性骨质疏松 ②骨膜下骨吸收,特征性X性表现 ③软骨下骨吸收 ④局限性囊状骨质破坏(棕色瘤) ⑤骨质软化 ⑥骨质硬化 ⑦尿路结石 ⑧关节软骨钙化 ⑨软组织钙化
骨刺征 骺板骨折变形 角征 环状骨骺 骨膜下出血、钙化、晚期广泛钙化
四、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renal osteopathy)又称为肾性骨 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
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所引起的钙、磷代谢 障碍,酸碱平衡失调,维生素D代谢异常 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所造成的骨 骼损害。在儿童期,称为肾性佝偻病;成 人期,称为肾性软骨病。肾性骨病可由肾 小球功能衰竭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
临床与病理
本病多见于8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 以人工喂养者多见。成人中偶见于个 别偏食或饮食怪癖者
主要表现有精神不振、皮肤苍白, 皮肤粘膜出血及瘀斑、尿血、便血、 血清碱性磷酸酶低下等。
X线表现
普遍性骨质疏松 坏血病线
由于先期钙化带增宽、致密,于干骺端形成密度增 高且不规则之带状影像
坏血病透亮带
在坏血病线的骨干侧,呈低密度的横带
4-1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骨质疏松
定义:
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成等比例 减少导致骨微细结构退化,引起骨 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大的病变
称之为骨质疏松症
二、维生素D缺乏症
❖指由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 产物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 导致骨基质缺乏钙盐沉着。 ❖佝偻病和骨质软化
临床与病理
常见原因有:
三、维生素C缺乏症
临床与病理
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下列异常;
1.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结合质形成及发生障 碍,引起毛细血管出血,如骨膜下出血、 牙龈出血等;
2.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减低,呈静止状 态。骨基质形成障碍,但软骨钙化却正常 进行,先期钙化带破骨性骨吸收减少,而 出现增宽、致密。新骨生成不足,造成骨 干皮质变薄.松质骨稀疏。骨骺周边相当 于先期钙化带部位形成致密钙化环。
骨质软化症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有
反复腰腿痛,行走困难 胸廓、骨盆畸形(如驼背、三叶骨盆畸形等) 手足抽搐及其他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体征 血钙、磷减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佝偻病枕秃
佝偻病胸骨下限和 肋缘外翻
佝偻病“O”形腿
X线表现 佝偻病
较早的变化在骺板 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变薄,消失 干骺端杯口状增大,边缘呈毛刷状 骺出现延迟,密度低,边缘模糊,不出现 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宽 肋骨前端呈串珠样 长骨变形 头颅呈方形,囟门闭合延迟 青枝骨折或假性骨折。
课件制作:放射诊断学教研室----夏俊 电话:2387524(office) email:xiajun-doudou@
肋膈沟( 赫氏沟,Harrison沟 )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的牵拉而 内陷,又因腹部压力使下部肋缘外翻, 形成一条横沟状肋膈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X线表现
佝偻病愈合的X线表现
临时钙化带的重新出现 干骺端杯口状凹陷和毛刷状改变减轻、 消失 干骺端与骺的距离恢复正常 骨的变形,长期存在。
X线表现 骨质软化
全身性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及骨皮质模糊不清,呈绒毛状 骨骼弯曲变形 髋臼内翻致骨盆呈三叶状
椎体上、下缘常呈半月形凹陷,使椎体呈“鱼 椎”状,椎间隙增宽 假骨折线(Looser带)形成,常见于耻骨、坐骨、 肋骨、胫骨及股骨等,典型表现为宽约0.5cm 的透亮线,部分或全部贯穿骨骼,累及皮质并 与皮质垂直,多双侧对称出现。
Hale Waihona Puke 谢 谢!参考文献:
1.白人驹主编 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
2.荣独山主编 X 线诊断学. 第三册,骨、关节、眼、耳、鼻、喉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6
3.王云钊主编 中华影像医学 . 骨肌系统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
4. Greenspan,A. 主编 骨放射学第三版;唐光健译。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