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敏传感器物流1101班刘祥0121118700313摘要:气敏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类别、浓度和成分的传感器。
它将气体种类及其浓度等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强弱便可获得与待测气体在环境中存在情况有关的信息。
现阶段空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气敏传感器技术对于空气监测十分重要。
一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声表面波器件之波速和频率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漂移。
气敏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性能在压电晶体表面涂覆一层选择性吸附某气体的气敏薄膜,当该气敏薄膜与待测气体相互作用(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或者是物理吸附),使得气敏薄膜的膜层质量和导电率发生变化时,引起压电晶体的声表面波频率发生漂移;气体浓度不同,膜层质量和导电率变化程度亦不同,即引起声表面波频率的变化也不同。
通过测量声表面波频率的变化就可以获得准确的反应气体浓度的变化值。
二气敏传感器分类由于气体种类繁多, 性质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种传感器检测所有类别的气体,因此,能实现气-电转换的传感器种类很多,按构成气敏传感器材料可分为半导体和非半导体两大类。
目前实际使用最多的是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1.半导体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若气体接触到加热的金属氧化物(SnO2、Fe2O3、ZnO2等),电阻值会增大或减小。
主要运用于还原性气体、城市排放气体、丙烷气等气体的监测。
其特点是灵敏度高,构造与电路简单,但输出与气体浓度不成比例。
2.接触燃烧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可燃性气体接触到氧气就会燃烧,使得作为气敏材料的铂丝温度升高,电阻值相应增大。
主要运用于燃烧气体的监测。
其特点是输出与气体浓度成比例,但灵敏度较低3.化学反应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化学溶剂与气体反应产生的电流、颜色、电导率的增加等主要运用于CO、H2、CH4、C2H5OH、SO2等的监测。
其特点是气体选择性好,但不能重复使用。
4.光干涉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利用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干涉现象主要运用于与空气折射率不同的气体,如CO2等的监测。
其特点是寿命长,但选择性差。
5.热传导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根据热传导率差而放热的发热元件的温度降低进行检测主要运用于与空气热传导率不同的气体,如H2等的监测。
其特点是构造简单,但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6.红外线吸收散射式此类传感器原理是由于红外线照射气体分子谐振而吸收或散射量进行检测主要运用于CO、CO2等的监测。
其特点是能定性测量,但装置大,价格高。
三气敏传感器应用气敏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有: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测、瓦斯气体的检测、煤气的检测、氟利昂勠11、R12蓠检测、呼气中乙醇的检测、人体口腔口臭的检测等等。
它将气体种类及其与浓度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强弱就可以获得与待测气体在环境中的存在情况有关的信息从而可以进行检测、监控、报警还可以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组成自动检测、控制和报警系统。
由于气体种类繁多, 性质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种传感器检测所有类别的气体因此能实现气-电转换的传感器种类很多按构成气敏传感器材料可分为半导体和非半导体两大类。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快、使用寿命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按其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检漏仪或称探测器它是利用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将其作为电路中气-电转换元件,配以相应的电路、指示仪表或声光显示部分而组成的气体探测仪器。
这类仪器通常都要求有高灵敏度。
2.报警器这类仪器是对泄漏气体达到危险限值时自动进行报警的仪器。
3.自动控制仪器它是利用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实现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仪器。
如电子灶烹调自动控制,换气扇自动换气控制等。
4.测试仪器它是利用气敏元件对不同气体浓度关系来测量、确定气体种类和浓度。
这种应用气敏元件的性能要求较高,测试部分也要配以高精度测量电路。
四气敏传感器的主要参数及特性1、电阻R0和Rs固有电阻R0表示气敏元件在正常空气条件下(或洁净条件下)的阻值,又称正常电阻。
工作电阻Rs代表气敏元件在一定浓度的检测气体中的阻值。
2、灵敏度K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通常用气敏元件在一定浓度的检测气体中的电阻与正常空气中的电阻之比来表示灵敏度K。
3、气敏元件的响应时间表示在工作温度下,气敏元件对被测气体的响应速度。
一般从气敏元件与一定浓度的被测气体接触时开始计时,直到气敏元件的阻值达到在此浓度下的稳定电阻值的63%时为止,所需时间称为气敏元件在此浓度下的被测气体中的响应时间4、气敏元件的恢复时间表示在工作温度下,被测气体由该元件上解吸的速度,一般从气敏元件脱离被测气体时开始计时,直到其阻值恢复到在洁净空气中阻值的63%时所需时间。
5、加热电阻RH 和加热功率PH为气敏元件提供工作温度的加热器电阻称为加热电阻,用RH表示。
气敏元件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功率称为加热功率,用PH表示。
6、洁净空气电压U0在洁净空气中,气敏元件负载电阻上的电压,定义为洁净空所中电压,用U0表示。
U0与R0的关系为式中UC ——测试回路电压; RL ——负载电阻。
7、标定气体中电压UcsSnO2气敏元件在不同气体、不同浓度条件下,其阻值将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给出元件的特性,一般总是在一定浓度的气体中进行测度标定。
把这种气体称标定气体,例如,QM-N5气敏元件用0.1%丁烷(空气稀释)为标定气体,TGS813气敏元件用0.1%甲烷(空气稀释)为标定气体等等。
在标定气体中,气敏元件的负载电阻上电压的稳定值称为标定气体中电压,用Ucs 表示。
显然,Ucs 与元件工作电阻Rs 相关8、电压比Ku电压比是表示气敏元件对气体敏感特性,与气敏元件灵敏度相关。
它的物理意义可按下式表示。
式中,Uc1和UC2——气敏元件在接触浓度为c1和c2的标定气体时负载电阻上电压的稳定值。
9、回路电压Uc测试SnO2气敏元件的测试回路所加电压称为回路电压,用Uc 表示。
这个电压对测试和使用气敏器件很有实用价值。
根据此电压值,可以选负载电阻,并对气敏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调整。
对旁热式SnO2气敏元件,一般取Uc=10V 。
五 气敏传感器实例—BW 一氧化碳检测仪小巧而经济的BW 型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是整机进口产品。
防水性能极强,其IP 66/67 外壳可完全浸入水中,且能抵抗EM/RFI 、内置式防震护套和耐用的不锈钢鄂鱼夹。
超高响声警报、闪烁的LED 光柱和内置式振动器可以向用者发出危险警报。
易于阅读的超大型显示屏带有内置式背光灯,可以确保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读取数据。
易于更换的3伏相机电池可持续使用2年。
BW1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可以明确地显示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存在--低、高、TWA 和STEL 气体警报。
所记录的TWA 、STE 和峰值可以根据指令显示。
BW1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备有数据记录和多种语言支援可供随意选择。
数据记录检测仪配有一个内置式IR COM 端口,可将数据自动传输至计算机或MicroDock 对接站模块(即将推出)。
无需接线!。
BW1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延续了BW Technologies 产品的优良传统,包括前L L C L L R U R U R R R R U U -=+=00000或L U R U s L s L c cs R R R R R U U cs L c -=+=或21c c U U K =沿的功能,无故障地操作,经久耐用,并且是当今市场上所有一氧化碳检测仪中使用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BW1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除一氧化碳外还可以检测其他气体:氨气、氯气、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醛、甲苯等数十种有毒有害气体(H2S,CO,O2,SO2,CL2,HCN,NO2,NH3,PH3,ETO,CLO2,O3 ,NO)。
主要特点:坚固的IP 66/67 高防水性设计内置式防震护套不间断的LCD实时显示气体浓度,弱光下背光灯(自动和根据指令)发光,报警(自动)体积小(11×20×375时/28×50×95毫米),重量轻(29盎司/82克)报警时可发出95分贝的鸣声和明亮的LED指令指示(标准)内置振动警报配有可更换的插入式传感器简便的自动归零和校准程序根据需要显示峰值(单位为ppm或体积百分比)低、高、TWA和STEL警报,设定值可调节多种语言和数据记录方式可供选择通过L认证,符合美国和加拿大的本质安全性标准,通过ATEX认证全功能自测:传感器、电池和线路完整性其中本产品报价大约10元/台,原产地加拿大,现今在我国北京,山东等地区均有生产基地。
如北京百润伯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佰润澳伯龙科技有限公司等。
六气敏传感器优缺点1.电阻式气敏传感器优点: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时响应迅速;即使是在低浓度下,灵敏度也较高。
缺点:稳定性差,老化较快,气体识别能力不强,各器件之间的特性差异大等。
2.SnO2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优点SnO2材料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好,与其它类型气敏元件(如接触燃烧式气敏元件)相比,SnO2气敏元件寿命长、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
SnO2气敏元件对气体检测是可逆的,而且吸附、脱附时间短,可连续长时间使用。
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较高,机械性能良好。
对气体检测不需要复杂的处理设备。
可将待检测气体浓度可通直接转变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简单。
缺点SnO2气敏元件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上图给出了SnO2气敏元件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的综合特性曲线。
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对其特性有影响,所以便用时,通常需要加温度补偿。
参考文献:张洪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178187 张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165034检索方式1.教科书张洪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盖德化工网/trade/pdetail1627300.html3.维库仪器仪表网/showroom/1050376.html4.中国知网5.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6.SA 科学文摘(英)(2009)7.张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 北京大学出版社:张燕, 2010.对本门课程建议看法:本门课程注重对各类传感器原理的认知学习,上课时老师讲的认真仔细,对于认真听的同学来说,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传感器是比较实用的一门技术,掌握好对以后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老师在讲课时最好严格要求大家,虽说是开卷考试,留一下课外任务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提前祝吴老师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