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编辑】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基础

【经典编辑】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基础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本文作者李文彬先生是尚云祥关门弟子,“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

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

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

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

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

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

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

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

尚先生曾说“内要提。

”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

“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

”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

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

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

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

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

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

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

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练法(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动作及要领详见上一讲鹰捉节(图2一1~8),故图3-③~⑨从略,图解由3一⑩开始。

(2)进步右劈拳①撇半步回收由鹰捉开始,左手抓握变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前臂,边外旋,使拳心向上停于脐之左侧;同时,右掌变拳外旋微回拉,停于脐之右侧;当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回收,紧靠于右脚里踝骨,脚尖、膝尖向前,右膝紧靠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3-11)。

要领 a.两手变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时拳及前臂要拧转并用腰劲,如撕物状。

b.左脚回撒与两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但不要长身。

(2)提步左钻左拳向里拧转贴身上钻至胸、额下(图3一12);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左脚里侧,即右提步;与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额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右拳在原处沉劲以配合左拳紧靠于脐右侧;目视左拳(图3-13)。

要领 a.左拳贴身上钻时要贴紧,不可憋气。

b.左拳前钻与左脚前蹬要同时进行,身体拧转45度,保持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坠肘要用腰劲钻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

c.右脚提步要靠紧;重心要稳。

③上步右劈拳右拳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上部(图3-14);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与心口齐;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贴胁回拉,靠在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3-15)。

要领 a.右拳劈落时要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三尖”相对。

要利用“三催”之劲并抻出“三星”(肩窝、肘窝、腕窝),力达前臂;右拳回拉与出右拳的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b.左脚后蹬,右脚前趟、踩落要与右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动作、劲力要从自然、和谐中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求打好刚劲,在行进中身体不要有起伏。

(3)进步左劈拳①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动:右拳向下、向外拧转贴胁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16)。

要领同(2)一①,唯动作左右相反。

②提步右钻动作与要领同(2)之1,唯动作左右相反(图3-17、18)上步左劈拳动作与要领同(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图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

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劈擎回身式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3-21)。

②转身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22)。

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进步左劈拳动作及要领与(3)同,唯方向相反(图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图3-27)即可收式。

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劈拳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之收式同(图3一27),下略。

2.钻拳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

居五行拳之二。

拳经所说的似电、似闪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

即说“似闪,内通于。

”就得有似闪之形,又得有助肾之功,才合经义。

而尚先生所传的钻拳在出拳之前,先是发“捋劲',往回、往里勾挂,接着往外、往前、往里发搂拨的“包裹劲”。

这一连贯动作就是明显的“似闪”之形。

正由于这一回刁和往前搂拨,使腰部发挥回环摆抖之劲,达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壮肾腰的作用。

因之此法无论是外形、内意,还是实际作用.都符合经义。

另外,从技法来讲,这一似闪的连续动作,有刁挂、前臂发劲和里含搂拨三种实用发劲击法,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劲”,也体现出经云:“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钻拳多一个“似闪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变化;前手往回、往里刁挂时的手型叫“刁手”,(图4~①、4~①正)。

前手往前搂拨时的掌型叫“搂掌',(图4~②〉。

钻拳歌诀“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雷;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

”练法(1)预备式即原地鹰捉左式。

动作与要领详见鹰捉(图4~③~⑨),从略。

自图4~⑩开始。

(2)进步右钻拳①撤半步左刁挂左前臂向外拧转,掌心向上,右手变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动作不停。

腰微左转,左脚贴地回收,脚跟靠于右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掌变刁手,向右、向里刁挂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于胸前,但不得贴身,与身体有一拳之隔;目视左前臂之刁手(图4~11、4~11正)。

②提步左搂掌左臂边向里拧转,边向左下挂,至体侧将刁手变掌,向前、向上变立掌向里搂拨,停于头前,虎口高与眼平;同时,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前掌,(图4~12、4~12正)。

要领 a.左掌向前、向里搂拨.要将虎口完全撑开,着意于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并要发抖腕、甩掌之劲,动作要一气呵成。

b.上步要与搂拨、甩掌动作上下一力;身体不可左右摇晃;上体要顺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劲辅之。

③上步右钻拳右拳内外拧转贴身上钻至肘窝里侧(图4~13)。

动作不停。

左脚屈膝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贴左臂向前上方钻出,高不过眉,当右拳前钻与左掌上下相遇时,左掌则抓握变拳,向下、向后贴肋回收至脐之左侧,掌心向上;目视前拳(图4~14)。

要领a、右拳前钻、左掌变拳扣收与趟进步,要协调一致。

b、前拳、前脚与鼻尖要“三尖”相对。

c、腰为主宰,两手相撑,要同时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钻锉劲。

(3)进步右钻拳动作与要领与(2)之①同,唯左右相反(图4~15、16)。

②提步右搂掌动作与要领与(2)之②同,唯左右相反(图4~17)。

③上步左钻拳动作与要领与(2)之③同,唯左右相反(图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

左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左钻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钻拳回身式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4~20)。

②撤步刁挂上体右转,重心转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右拳变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于右胸前,前臂与身有一拳之隔;目视右臂之刁手(图4~21)。

要领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拧掳。

b.右脚尖里扣和重心转移时,身体保持正直,不得长身,更不得突臀。

c.转身、收脚、刁挂等要上下协调。

(5)进步左钻拳动作及要领与(3)之2、③同(图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钻拳即可收式(图4~25)。

(6)钻拳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之收式同,从略。

3.崩拳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居五行拳之三。

其形似箭,说明它的劲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

经云:“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说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门,不仅径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纵力”的击法,则不论是近击、重伤、还是远摔、轻放,用崩拳都能得心应手。

因之在人们心中崩拳利害,便成为形意门的特长。

尤其形意前辈郭云深和尚云祥皆“以“半步崩拳”扬名武坛,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脚垫进发劲、打人,故称“半步崩拳”仅从这进半步来看,该说是缺点。

可是正因半步才显出它的特点。

崩拳形式上是进步,事实上这半步却有一步之远,虽是只先垫前脚,却比后脚上步的冲力还大。

这就是它具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等技法特长而显示其威力。

只有掌握这些技法特长,崩拳的半步才成为它可贵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