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达标测评第二章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NT(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B.电解H₂0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关于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D.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3.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①④B.③④⑤C.④⑧D.②④⑥⑦4.下列有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反应过程I ⅡⅢⅣA.I可表示放热反应B.Ⅱ可表示放热反应C.Ⅲ可表示爆炸反应D.Ⅳ可表示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5.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均盛有10 mL 2 mol/L温度相同的盐酸,然后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W溶液:烧杯编号甲乙丙丁W溶液的条件10℃,20mL,3mol/L20℃,30mL,2mol/L20℃,10mL,4mol/L10℃,10mL,2mol/L立即同时加入相同温度的水稀释到50 mL.烧杯中的溶液反应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6.已知反应A₂(g)+B₂(g)═2AB(g),断开1 mol A₂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₁kJ,断开1 mol B₂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₂kJ,形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₃kJ(Q₁、Q₂、Q₃均大于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₂和B₂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B .若A ₂和B ₂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的2AB 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 ₁+Q ₂<Q ₃D .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 ₁+Q ₂<Q ₃7.对可逆反应4NH ₃(g)+5O ₂(g) 4NO(g)+6H ₂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时,)(逆)(正2O V 2O V =必成立B .关系式)(正)(正NO V 42O 5V =总成立C .用上述四种物质NH ₃、O ₂、NO 、H ₂O 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数值中,v 正(H 2O )最小D .若投入4 mol NH ₃和5moI O ₂,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必能生成4 moI NO8.可逆反应3 H ₂+N ₂2NH ₃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消耗3 mol H ₂的同时生成2mol NH ₃②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③H ₂、N ₂与NH 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④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⑤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A .①②⑤B .②④C .①②③④D .全部9.取两份10 mL 1 moI.L¯¹的稀硫酸,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过量的铁片,得到氢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X 所示,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铁片的同时加入另一种物质,得到氢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Y 所示,则另一种物质可能是( )A .锌粒B .氢氧化钠固体C .3 mol .L¯¹的盐酸D .铁粉10.X 、Y 丽根金属棒插入Z 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 捧变粗,Y 棒变细,则X 、Y 和Z 溶液可能是下列中的( )1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硫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其主要反应之一为2S0₂ +0₂2SO ₃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 ₂和0₂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 ₃B .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C .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D .工业上生产SO ₃,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个方面12.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者对实验装置中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稀硫酸稀硫酸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组装原电池13.在一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X( g)3Y(g),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₂min时容器内有1.5 mol 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₁min时.只有正反应发生B.t₂~t₃min内,)(V=正X,反应已经停止C.O~t₂min内,1m in.1.25.0)(--=LmoltXVD.若t₃min时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不变14.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个特点,科学家发明了测水泥初凝时间的某种方法。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Cu+Ag₂0═Cu₂0+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以石灰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制造普通水泥B.测定原理示意图中,Ag₂0为负极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0H¯ -2e¯═Cu₂0+H₂O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15.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稀H₂SO₄NaOH溶液浓HNO₃NaCI溶液①②③④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₂0+6e¯═60H¯+3H₂↑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²⁺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²+2e¯═H₂↑二.非选择题。
1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a)(b)(1)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____________热反应;(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_____________热反应。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17.在生活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进行研究,以便控制化学反应。
Ⅰ.某实验小组以H₂0₂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实验①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Ⅱ.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N₂和3 mol H₂,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₂(g)+3H₂( g)2NH₃(g),测得其中N₂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4)从开始反应到t2时刻,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18.Ⅰ.(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再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装置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若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装置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2)乙、丙装置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人们把它们叫做________。
Ⅱ,将质量相等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并浸入500 mL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1)该装置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铜片周围溶液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2)若2 min后测得锌片质量减少1.3 g,则导线中流过的电子为_________mol。
(3)若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为FeCl₃溶液,其正极反应为_____.19.(1)拆开1 mol H—H键、1mol 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
则理论上1mol N₂与3 mol H₂混合后反应生成NH₃时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kJ热量;事实上,所求值(即理论值)总大于实际值,理由是__________。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4 mol N₂O₅,发生如下反应:2N₂O₅( g)4NO₂(g)+0₂(g)。
反应至5min时,测得N₂O₅,转化了20%,则V(NO₂)为__________;5 min时,N20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填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X、Y、Z均为气体,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______(填“大”或“小”)。
第二章本章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B电解H₂0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
2.C A项,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说法正确:B项,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说法正确;C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变,而不是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故说法错误;D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可知说法正确.3.D①中只有一个电极,③中两电极材料相同,⑤中酒精不是电解质,⑧中两电极材料相同且无闭合回路,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①③⑤⑧不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均不能构成原电池。
4.A由Ⅰ中曲线变化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表示的是吸热反应;Ⅲ中曲线表示的反应过程短,放出的能量多,可表示爆炸反应。
4.B四个选项中的W溶液稀释后的浓度如下表:A B C D浓度(mol/L) 1.2 1.2 0.8 0.4对比可知选项B中W溶液的浓度大且温度高,反应速率最快,B项正确。
6.A A项,若A₂和B₂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正确。
B项,若A₂和B₂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的2AB的总能量,则反应吸热,错误。
C项,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即Q₁+Q₂<2Q₃,错误。
D项,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即Q₁+Q₂>2Q₃,错误。
7.A A项,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可知正确:B项,两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错误;C项,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H₂0的反应速率是最大的,故错误;D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