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裂纹与断口研究
负荷类型、应力集中程度和负荷大小 对疲劳断口形态的影响示意图
断裂区
扩展区
out
42
几种重要断裂方式的断口特征
out
43
out
44
冲击断口 断口三要素分布示意图
• 一般情况下,缺口附近先 形成纤维区,然后是放射区 及剪切唇,剪切唇沿无切口 的其它三侧边分布。
• 摆锤冲击下,缺口一侧受 拉应力,另一侧受压应力。 整个断面上受力方向不同, 所以当受拉应力的放射区进 入受压区时可能会消失而重 新出现纤维区(如图所示)。 out
out
21
3.1 断口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a. 断口样品的选取
b. 断口样品的切割
out
22
判定主裂纹的方法
将散落断口拼合, 测量其几何形状变 化,变形量最大的 为主裂纹。
检验断口,氧 化最严重区为 最先断裂区 (主裂纹形成)
out
23
out
24
判定裂纹源的方法
最小应变法
构件形成裂纹并逐渐 裂开后,有效截面越来 越小,宏观变形逐渐增 大, 通常源区是几乎不 变的。
实际金属零件中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微裂纹。 可能产生于工艺或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载荷或环境条件 下逐渐产生并逐渐长大,一旦扩展到临界尺寸,零件即发生完 out 全破坏—断裂! 通过无损检测,内部有超过按断裂力学计算 的临界尺寸的裂纹或缺陷的零件,应报废! 3
断 口
金属构件在应力作用下分离为 互不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断 裂处暴露出的自然表面(即裂纹扫过 的面积)称为断口。 形貌特征→裂纹扩展留下的痕迹。
5
金属构件可能在制造、成形或使用阶段 的启裂、萌生裂纹, 受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承 载状态的影响而使裂纹扩展直至断裂。 不同特征的各种类型断裂!
1.2 断裂失效形式 ?
a. 按断裂前变形程度分类 完全脆性断裂和完全韧性 断裂是较少见的,通常是出现 脆性和韧性的混合型断裂。
out
混合型
撕裂韧窝与剪切韧窝
38
out
沿晶断裂和解理断裂一般都是脆性断裂,所以 断口上常能观察到放射状特征,对于纯沿晶或纯解 理断口,将不存在纤维区及剪切唇区。 沿晶断口 在一些具有极粗大晶粒 的材料中,其沿晶断裂的宏观断口 呈现“冰糖状”特征。若晶粒很细, 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辨认。 解理断口 宏观形态除能观察到放 射状条纹外,还具有结晶状形态, 有许多强烈反光的小平面(或称刻 面)。在有些纯解理断口上只有结 晶状而看不到放射花样。
out
美国顺纳德球形储氢压力容器 碎片拼合后的一个视图
out
据断口人字条纹矢形方向 汇集到清扫孔A、B、C处,从而 27 断定裂纹源于清扫孔处。
放射标记法
剪切唇法
非完全脆性的断裂就有剪切唇。 断口上只有纤维区和剪切唇时, 裂纹是从试样中心的纤维区内外扩展 的,该情况的材料塑性较好。 断口同时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 切唇,则塑性变形限制于裂纹前端区 域内。
多枝型法示意图
T型法示意图
out
后生的裂纹是不可能穿越原 有的裂纹的, 由此可判定相遇裂 20 纹中哪一条为主裂纹 --T型法则 。
第三节 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思路与步骤
1. 断口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2. 断口的宏观观察(判定裂纹源) 3. 断口的显微观察 4. 断口截面分析 (确定断裂路径与组织关系) 5. 失效类型确定和失效原因判断
39
out
疲劳断口的宏现形貌
out
最初疲劳源区
应根据疲劳条纹的密度、 疲劳源区的光亮度和台阶情况 来确定疲劳源的起始次序。 最初疲劳源区经历交变负 荷作用的时间长,疲劳条纹密 度大,同时比较光泽明亮。
40
缺口敏感性对疲劳断口形态的影响
若材料对缺口不敏感→疲劳条纹绕着裂纹源或成为向外凸起的同心形状 对缺口敏感→疲劳条纹绕着裂源外开始较为平坦,向前扩展一定 out 距离即以反弧形向前扩展。 41
碎块拼凑法
人字形法
放射标记法
剪切唇法
out
贝纹花样法
25
碎块拼凑法
从碎块拼形的大小或 密合程度可判别那个是先 断开的。(A裂纹密合程度 差,是先断开的) 。
人字形法
• 当表面无应力集中, 裂纹源区在两组“人”字形的汇 合处,即“人”字上部指向裂源。 • 若表面有应力集中(存在缺口),“人”字下部指向 裂源。 26
out
58
离子探针→断口表面分析
可分析断口表面的元素分布情况
具有探测所有元素的优点, 检测灵敏度很高(可达到100ppm含量) →分析沿晶界元素偏聚 →分析氢脆断口的氢含量
① 韧性断裂与断口特征
(屈服强度)
机 理
out
7
(微观)
out
(宏观)
8
② 脆性断裂与断口特征
(宏观)
out
Q:何种晶体结构材料易出现脆性断裂?
9
薄板表面
薄板侧面-断口
out
10
b. 按裂纹扩展路径分类
沿 晶
混 晶
穿 晶
out
11
c. 按裂纹机制分类
out
12
out
13
d.按受力状态不同分类
•与断裂过程有关信息的直接记录 (忠实记录者和见证者) • 判别失效原因的有利证据 (根据断口主裂纹判别裂纹源)
out
4
金属材料的断裂过程
三个阶段:---裂纹萌生;
---裂纹亚稳扩展及失稳扩展; ---断裂。
低速稳态扩展:﹤5m/s 非稳态快速扩展:>1Km/s
声速:空气(25℃) 346m/s out
48
out
49
3.3 微观断口分析
分析内容:产物分析 + 形貌分析
根据断口微观形貌特征可判定断裂的类型, 从裂纹源处查明断裂原因。它还能进行断裂失 效的定量分析,如进行韧性的定量测量,分析 测定裂纹的扩展速率、断裂过程与影响因素之 间的定量关系等。
out
断口微观形貌中,韧窝、解理花样、疲劳辉纹等分别 是判断金属韧性断裂、解理断裂和疲劳断裂的主要依据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硕士课程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
(Failure analysis of metallic materials)
第2 讲 裂纹与断口分析
out
第2讲 裂纹与断口分析
第一节 裂纹与断口 第二节 裂纹分析
第三节 断口分析
out
2
第一节 裂纹与断口
1.1 裂纹与断口的本质
裂纹(裂缝)
完整金属在应力作用下, 某些薄弱部位发生局部破裂而 形成的一种不稳定缺陷。 • 直接破坏材料的连续性 • 应力集中(多数裂纹尾端较尖锐) → 金属发生低应力下破坏
out
合成氨管道腐蚀失效件 断口切片试样 沿晶腐蚀裂纹(×80)
53
纯铁低温冲击试验解理破坏截面边缘镀镍金相保护观察
镀镍
镍
镍 片 镀镍
out 低碳钢管件应力腐蚀断口利用边缘镀镍金相保护观察
54
TEM分析方法
一次碳复型 通常是在试验室中 的试验断口时使用, 或是为了对断口上 第二相质点或夹杂 作电子衍射分析时 使用。 二次复型 采用AC纸作过渡故 可以不破坏断口而 反复多次作复型, 因而在失效断口分 析中应用更为广泛。
e. 按环境介质不同分类
out
14
f. 按服役条件分类
out
15
1.3 裂纹与断口 的分析手段
万能轧机双排人字齿轮轴劈裂形貌
宏观观察 ( 肉眼, 放大镜) 显微分析 ( OM SEM TEM) 显微裂纹←磁力探伤、荧光探伤、超声波探伤 X光探伤和低倍侵蚀 等 产物分析(EDX\XRD\XPS等)
断口的宏观分析是断裂失效分析的基础。通过宏观 分析,可直接确定断裂的宏观表现及其性质,以及断裂 源区的位置、数量及裂纹扩展方向等。
33
金属断口宏观分析的依据主要有:断口的颜 色、花纹、粗糙程度、边缘情况、位置等。
静载拉伸断口
out 纤维区吸收大量塑性变形功而丧失金属光泽
34
拉伸试 样的断 口比较
out
基本原则→用尽可能简单的仪器 得到满意的结果!
16
断口形貌观察工具的特性比较
out
17
第二节 裂纹分析
工艺裂纹
金属零件在各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裂 纹(如:铸造裂纹、焊接裂纹、白点、热处 理裂纹等), 往往是零件的断裂源。
使用裂纹
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如:应力腐蚀裂纹(包括氢脆裂纹) 、 疲劳裂纹和蠕变裂纹。
out
52
切片和断口剖面的研究
断口附近切片研究有助于确定断口与破断件 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确定裂纹扩展走向是穿晶还 是沿晶的, 充分显示裂源部位的显微组织和裂纹之 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分析零件失效的原因。
观察时,为使断口的棱边保存下来,常采用 镶嵌方法。在切片镶嵌之前,若将试样断口镀上镍, 有利于断口棱边完好地保存下来。
out
18
拉伸
扭转
2.1 裂纹分析思路与内容
残骸拼合、复原 肇事件判断 主裂纹判断
裂纹萌生位置 out
19
裂纹源位置
裂纹附近状况
裂纹源特征
2.2 主裂纹与裂纹源位置的确定
裂纹源 通常起源于零件的应力集中处,或材 料缺陷(裂纹处) 。通常主裂纹较二次裂纹宽而 长,裂纹源区一定在主裂纹上,且在二次裂纹扩 展的反方向上(如图) ----多枝型法。
一次碳复型
AC纸
断口复型示意图
out
二次复型
55
SEM分析方法
优点: 景深大、可直接观察断口, 不需制备 复型、能从低倍到高倍连续定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