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设计用书介绍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设计用书介绍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设计用书介绍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标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评量标准手册》
本评量标准手册适用于2岁到8岁的特殊儿童,具体可以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本手册既可作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前测,为制订教育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作为教育训练结果的后测使用,作为下一阶段教育训练计划的调整依据。

2.本手册可以作为校本课程所开设的三大领域(运动综合、沟通与认知、情绪与行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测评参考。

评量标准手册分为运动综合训练、沟通与认知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三大领域。

其领域目标分别是:
运动综合训练领域:主要包括肌体技能训练和运动功能整合训练。

肌体技能是指运动体能,即力量、速度、耐力、技巧等(偏重躯体、四肢能力)。

运动功能即感觉器官功能,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平衡觉、本体觉等能力(偏重于脑皮质功能形成)。

运动综合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运动基本能力,改善感统失调、稳定情绪、培养自我意识、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形成适应生活技能的生理机制。

沟通与认知训练领域:主要包括感知与认知,沟通技能及规则等。

主要目标是完善感知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学习沟通技能,发展语言能力,增强适应生活的行为技能。

情绪与行为训练领域:主要包括稳定情绪和行为正常化训练。


程中着重引导儿童学习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学会用正当方式和行为表达情绪。

主要目标是稳定情绪,调整心态,规范状态,规范行为,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控制情绪行为的习惯,为适应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有了课程标准,有了评估结果,下面就是进行课程操作了,就需要用到《学前儿童教育训练》这套教师用书了,这套书中包含了很多课程设计,但是还是鼓励教师们因地制宜,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去拓展、开发新设计。

一、教材编写
《学前儿童教育训练》的编写,遵循了特殊儿童(主要指发展性障碍儿童,下同)的身心发展规律,依据了《北京市朝阳区培智学校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结合学校课程与学生的需要,经过6年多的研究实践,在汲取其教材精华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教育对象为2~8岁特殊儿童。

二、教材构成
本教材按“运动综合”、“沟通与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领域分别单独成册。

教材以“目标——活动”的方式呈现。

即依据课标,按三大课程领域目标,设计教育康复训练活动,通过一个个活动案例落实领域目标。

三、教材使用
1、教材使用应以评量为基础,即先依据《北京市朝阳区培智学校特
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评量标准手册》对学生进行评量,依据评量结果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按“运动综合”、“沟通与认知”、“情绪与行为”三大领域制定。

2、依据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不同课型来完成目标,以课落实活动,以活动落实目标。

即依据目标所处的领域,在相应领域教材中,选择适当的活动。

3、不同课型活动的选择,通常在书的目录中查找,即依据“目标”代码,查找或选择合适的活动设计。

4、举例:新生入学后,教师使用《北京市朝阳区培智学校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评量标准手册》对其进行评量;依据评量结果,教师按“运动综合”、“沟通与认知”、“情绪与行为”三大领域为其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的执行由科学(如:沟通认知、感统、运动……)教师完成。

如美术教师要完成“3.1.1.1.1能通过美工活动稳定情绪”的目标,教师就可以到《情绪与行为》教材中去找相应的活动设计。

查找的时候,翻开书的目录找到“3.1.1.1.1”这个目标代号,后面活动设计一栏中对应的好玩的纸【1】即为“3.1.1.1.1”这个目标的参考活动设计。

看活动编号是【1】,此活动设计页码就是第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