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务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录
1 可行性分析 (3)
1.1 引言 (3)
1.2 经济可行性 (3)
1.3 技术可行性 (3)
1.4 管理可行性 (3)
2 系统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1.1 学生模块功能需求 (4)
2.1.2 教师模块功能需求 (4)
2.1.3 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需求 (4)
2.2组织结构图 (4)
2.3业务流程图 (5)
2.4 数据流程图 (6)
2.5 用例图(包括用例描述) (7)
3 系统设计 (11)
3.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11)
3.2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11)
3.2.1 顺序图 (11)
3.2.2 类图 (13)
3.2.3 状态图 (14)
3.2.4 活动图 (16)
4 数据库设计 (19)
4.1 数据分析 (19)
4.1.1 E-R图 (19)
4.1.2 数据库表 (20)
4.2 逻辑结构设计 (22)
5 总结 (23)
1 可行性分析
1.1 引言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类似于档案管理,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目前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公务员之家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同时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教务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

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运行性和功能效用的多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2 经济可行性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教育层次的教学规模日益扩大,采用传统的教务信息管理方法(如开发程度不高的管理系统)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基于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事业的关心,开发具有高效,易于查询并且便于管理员管理的教务信息系统的需求就明显增多。

1.3 技术可行性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最简单的是采用SQL server2000的数据库技术进行架构,主要包括登录,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学生用户四个模块,各个对象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查询。

1.4 管理可行性
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库后台对学生或者其他的输入对象输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更新。

由于信息量的巨大,管理员要时不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能够顺畅运行。

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
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
2.1.1 学生模块功能需求
(1) 只限于一般用户和管理员操作。

而且不同的用户级别所操作的教务信息类型是有限制的。

用户可以向里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

(2) 学生用户登陆后可以进行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级考试管理等基本信息管理。

2.1.2 教师模块功能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系统后进行教师管理、排课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基本信息管理。

2.1.3 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需求
(1) 数据备份:管理员可以通过选择保存的路径把数据库保存在硬盘中,也可保存在软盘中。

(2) 数据恢复:管理员可以通过选择路径把数据恢复。

(3) 操作学生管理:仅限管理员。

其中可以添加、修改、删除操作学生,设置他们的权限、级别及密码。

(4) 系统整理信息:显示距离管理员整理系统的时间。

2.2组织结构图
图1 教务系统管理组织结构图2.3业务流程图
图2 教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2.4 数据流程图
图3 学生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4 教师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5 系统管理员管理数据流程图2.5 用例图(包括用例描述)
后台数据维护
图6 教务系统管理用例图
用例描述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7教务管理系统详细设计结构图
3.2 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3.2.1 顺序图
顺序图是将交互关系表示为一个二维图。

UML顺序图一般用于:确认和丰富一个使用情境的逻辑。

一个使用情境就是系统潜在的使用方式的描述,也就是它的名称所要描述的。

一个使用情境的逻辑可能是一个用例的一部分,或是一条备选线路;一个贯穿单个用例的完整流程。

图8
学生管理顺序图
图10 系统管理员管理顺序图
3.2.2 类图
类图(Class diagram)是显示了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的类、类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类的关系等。

类图(Class diagram)由许多(静态)说明性的模型元素(例如类、包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元素和它们的内容互相连接)组成。

类图可以组织在(并且属于)包中,仅显示特定包中的相关内容。

类图(Class diagram)是最常用的UML图,显示出类、接口以及它们之间的静态结构和关系;它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化设计。

图11 教务管理系统类图
3.2.3 状态图
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是描述一个实体基于事件反应的动态行为,显示了该实体如何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对不同的事件做出反应的。

通常我们创建一个UML状态图是为了以下的研究目的:研究类、角色、子系统、或组件的复杂行为。

修改
图12 成绩管理状态图
图13 学生选课状态图
[录入修改]
图14 教学安排状态图
3.2.4 活动图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动态图)是阐明了业务用例实现的工作流程。

业务用例工作流程说明了业务为向所服务的业务主角提供其所需的价值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业务用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它们共同为业务主角生成某些工件。

图15 学生成绩查询活动图
图16 学生选课活动图
图17 教师录入成绩活动图4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分析
4.1.1 E-R图
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图18 教务管理系统E-R图
4.1.2 数据库表
表1学生信息数据库
表2课程库数据库表
表3 成绩表数据库表
表4 教师数据库表
表5课程信息数据库表
4.2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DBMS所能支持的数据模型(即逻辑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

逻辑结构设计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1. 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化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是将概念模型转换成一般的关系模式,也就是将E-R图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2. 数据模型的优化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还应该适当修改数据模型的结构,提高查询的速度。

3. 关系视图设计关系视图的设计又称为外模式的设计,也叫用户模式设计,是用户可直接访问的数据模式。

同一系统中,不同用户可有不同的关系视图。

图19 教务管理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图
5 总结
教务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课程管理等。

开发“教务信息处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查询和运算功能,代替手工处理,提高工作效力和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