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初步培养树立全球观念的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世界经济现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 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 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教法: 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注近期时政热点,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 整理相关数据和材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关注近期时政热点,搜集有关事例, 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学过程】一、视频播放, 导入新课播放说唱《一带一路》视频, 设问: 视频中, 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汇?(设计意图: 本课围绕“开放、互动”展开学习, 以学生熟悉的“一带一路”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引导启迪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感受世界, 共同的家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并派代表谈谈对视频中“共同的家园”这个词的理解。
(或结合视频或结合生活实例或方针政策, 多角度阐述对该词的理解)(设计意图: 本环节依然以导入视频为线索,承接导入环节学生捕捉的关键词, 设计开放性活动,启发学生运用生动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教材理论, 把平面的知识立体化呈现。
)1. 开放的世界。
驼铃声声, 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缩影。
中欧班列在忙什么?(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中欧班列上的手机、鲜花、茶, 进口了时装和红酒)各个国家为什么愿意开通这班列车?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尽管仍然存在, 但已经不是主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仍从导入视频入手,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由“中欧列车在忙什么?”引出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开放程度。
)2. 发展的世界。
播放由微视频《大道之行》。
活动:七嘴八舌话世界。
教师出示问题: 结合视频, 联系时政, 谈一谈这个世界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 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 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 紧密联系的世界。
教师出示图片:国际航班、视频聊天、国际贸易(本地的外贸小店等)。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外国人打交道, 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到一起,彼此影响, 休戚相关。
结语: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 我发现大家对“共同的家园”这个关键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能够真切地感知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三、放眼全球经济学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或买到哪些外国的产品? 教师总结:国外产品国内销和国内产品销往国外都是全球化的表现, 并分享自己在跨境电商的购物经历。
教师指出全球化不仅包括产品销售的全球化, 还包括生产、贸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出示华为手机的配件图, 提问: 你有何发现?)由此可见, 我们不仅贸易实现了全球化,我们的生产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的。
以华为手机为素材,再次设问: 依照我们国家目前的实力, 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完成一部手机的生产,为什么要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生产呢?(因为要达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这样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教师指出全球化也存在弊端, 并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全球化出现的问题, 你认为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全球化呢?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教师小结并指出解决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新型全球化: 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持续, 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中国不仅是新型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大力践行者,为此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带一路”视频)经济全球化, 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但无论怎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面对经济全球化, 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 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竟争, 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外国产品, 教师举例自己在跨境电商购物的例子, 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不是高高在上的, 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是德育学科最好的来源也符合“德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四、共享多样文化师: 中欧班列一路奔忙, 为我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经济全球化, 也带来了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 埃菲尔铁塔下, 一张圆桌上, 西方小伙含着玫瑰花, 东方姑娘喝着茶,看似矛盾的一切, 和谐并存。
这个神奇的反应如何发生?人类如何共享多样文化?接着我们来共同探讨。
教师播放电视剧《小爸爸》中祖孙俩关于中午饭的一个片段, 并提出问题。
(1) 在“午饭吃什么”这件小事上, 为什么爷爷和小宝的观点差距这么大?(2) 这说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3) 在当今世界联系如此紧密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小组讨论, 并交流。
教师引导: 文化具有多样性。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 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 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 通过平等交流、对话, 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设计意图: 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 所以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例子: 电视剧《小爸爸》祖孙二人关于吃饭的分歧, 凸显出中西文化的区别,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五、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请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悟。
课后作业: 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你准备向外国游客讲怎样的中国故事?【板书展示】开放互动的世界一、共同的家园1. 开放的世界2. 发展的世界3. 紧密联系的世界二、放眼全球经济一经济全球化三、共享多样文化一文化多样化【课堂作业】1.2018 年5月27日23时,经过15天运行,由江西鹰潭铁路口岸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顺利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鹰潭至明斯克中欧班列的开行打通了赣欧外贸进出口的新通道,对全面提升鹰潭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与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这说明A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B. 当今世界正经历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D. 我国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 在2018年5月31日举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 菜鸟将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级物流枢纽, 首批纳入考虑的地点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 将为东南亚、西欧、俄罗斯等地带来物流大提速。
这A. 表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B. 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C. 会使经济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D. 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3.2018年1月30日,“文化中国•四海同春” 2018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晚会在湖南长沙录制完成。
中外艺术家向全球华侨华人送上了精彩的文艺盛宴。
Yif 搭档法国魔术师Jordan 献上浪漫神奇的“法式”魔术“大餐” ;杨钰莹和两位小朋友同台献艺,带来中国风韵味的戏曲表演《再遇梨花颂》; 创意互动秀《华人是一家)《我们的骄傲》为海外侨胞和海归科学家“点赞” ,赢得全场掌声阵阵。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B. 能增强全球华人华侨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C. 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要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融合外来文化4. 由中国与瑞士共同策划、制作的纪录片《丝路新纽带: 中欧班列》展现了一次辗转八国的人文大旅行和从东到西的多样文化和风土人情。
这说明A. 世界文化相互交融,逐渐融为一体B. 文化差异不复存在,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C. 不同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多元和谐发展D .不同文化各有千秋,中华文化最优秀5. 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中西文化有着明显区别。
西方文化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在原子式个人的基础上,是一种外在的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认为自我与他人是互立互达、共立共达的统一体。
面对这种文化差异,我们要A. 排斥抵制,唯我独尊B. 平等交流,相互尊重C. 相互包容,实现统D. 兼收并蓄,消除差异参考答案:1.A2.B3.D4C5.B【教学反思】1. 从学生生活出发, 把自己当成学生来备课。
本课涉及国际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成为备课中的难点。
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 何不先从学生生活入手、从已有的经验水平出发来突破这难点呢?比如,在讲全球化中, 我先让学生举例子,我们平时可以看见或买到哪些国家的产品?学生可以举出很多, 这其实就是全球化的表现。
这种呈现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
2 课堂是正能量的传递。
整节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视频作为导入,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 让学生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整堂课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3. 在课堂的具体实施细节上, 我觉得以下两个地方需要注意:(1) 在问题的设置上, 开放性程度较高,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 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程度不够, 这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
(2)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认知程度不够。